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说起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这些名词,大家已经不陌生,但“烟雾病”这个词却很新鲜,这是一种以颅底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极易造成脑梗塞、脑出血风险。据了解,烟雾病中国患病率为3.92/10万,虽然患病率极低,但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态势。
近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诊一例39岁“烟雾病”患者,并成功为其实施脑动脉搭桥手术。由于发病率低,故“烟雾病”自主手术的成功开展,对于医院乃至整个鲁北地区都具有重大意义。
警惕!儿童与青壮年为“烟雾病”高发人群
“不久前,一名39岁女性患者因半侧肢体麻木入院,为其检查后发现,患者双侧大脑半球严重缺血。”滨医附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孙雷涛讲述了接诊“烟雾病”患者经过,“结合患者年龄、疾病阶段、病情演变,我们诊断为双侧颈内动脉闭塞(烟雾病)、急性脑梗死。”
烟雾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它与脑梗塞有何不同?孙雷涛给出了解释:烟雾病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由于这种颅底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故称为“烟雾病”。
“目前烟雾病的发病原因不明,所以无法准确界定易发人群。”孙雷涛说,但烟雾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6岁到10岁儿童和青壮年是烟雾病的高峰发病人群。”
与“原装”血管相比,“烟雾病”新生的代偿小血管质量差,管径细,容易造成供血不足与破裂,因此烟雾病患者经常会出现脑缺血和颅内出血症状。“儿童患病后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记忆力、智力的下降,青壮年可能会出现偏瘫、失语等脑出血症状。”孙雷涛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儿童或青壮年出现头痛、头晕、癫痫、记忆力以及认知能力下降,一定要及时进行脑血管疾病筛查。
由于“烟雾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药物,外科脑血管重建手术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可有效防止缺血性脑卒中、降低脑出血风险,因此患者诊断明确后须尽早进行血管重建手术。“儿童患者早期发现治疗,效果会非常好,基本不会留下后遗症。”孙雷涛说。
脑动脉搭桥术 毫米血管上的“舞者”
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滨医附院神经外科为这名39岁“脑雾病”患者实施脑动脉搭桥及颞肌脑贴敷联合脑血运重建手术,在麻醉科医师、电生理监测医师通力配合下,历时三个多小时,手术取得圆满成功。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脑灌注缺血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烟雾病”手术考验的是团队实力以及配合,对手术的诸多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脑动脉搭桥手术最难的点,在于万无一失。
“手术的操作难度,一方面在于脑血管的血管壁直径小而且薄,另外脑血管的收缩能力差,手术中一个轻微的抖动,都可能会造成血管壁的撕裂,对于手术效果来说都是毁灭性的。”孙雷涛说,所以在手术中,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吻合口的准确修剪、准确的缝合对位都至关重要,任何一步的失败都有可能造成脑出血或脑梗塞的严重后果,这对医生的手术经验、手术技巧、双手稳定性以及心理素质都是极高的挑战。
因为脑血管的特点,脑动脉搭桥手术使用的是肉眼都难以看清的吻合针线,这种针线在高倍显微镜下仍显得很细小,在这场手术中,孙雷涛就是用这样的针线在1.5毫米的血管上缝合了12个点。这样又稳又准的缝合手法,得益于日复一日的坚持练习,日常生活中,孙雷涛经常将鸡翅中的血管剪断,进行缝合训练。
“手术的顺利,得益于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的认可,更离不开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多学科通力合作。”孙雷涛说,滨医附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对缺血性脑血管的搭桥手术进行技术贮备,现如今手术技术已经成熟,在烟雾病、脑动脉闭塞、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等脑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方面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做到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全手术方式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