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以满腔热血灌溉挚爱故土⑥春风化雨润华夏,意气风发再出征

2023-04-19 19:20:21 作者 张国伟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第四章   以满腔热血灌溉挚爱故土


6、春风化雨润华夏,意气风发再出征

1976 年,苦等十年的人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四人帮”被粉碎,通过拨乱反正,党和国家的秩序开始趋于平静,整个中华大地开始重新复苏,中国的发展步伐也要重新开启了,姥爷和乡亲们心底留下的火种开始慢慢燃烧起来。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全国各地的发展势头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队党支部果断决定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再塑之前的辉煌。

想发展容易,谋发展难,毕竟十几年的时光已经过去,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展的思路也一定要变,姥爷每日每夜都在苦思冥想着。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村支部决定借助地处市区及交通便利的优势,本着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为经营者大开绿灯,大力发展个体工商业。在好政策的带动下,又有村支部的大力支持,“五四”人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搞起了个体工商业,这一时期涌现出个体工商户 60 余户,从业人员达到了 159 人。大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一部分人很快脱贫致富并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十万元户。

拍摄于渤滨旅社楼顶的“五四”转盘全景

借着这股发展的东风,村党支部开始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方面整修翻砂厂、机械厂等之前的产业,再加上新上的纸箱厂等大小企业共 10 余家,固定资产达到了 2000 多万;一方面借助地处国道205和220交汇处的区位优势投资兴建了大型的停车场、招待所、酒楼、汽修厂等一条龙的服务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到 1984 年,全村创产值 300 余万元,人均收入过千元,只用了短短六年时间“五四”又恢复了往日繁荣的景象,村支部带领大家重塑辉煌。

时代发展了,政策灵活了,人民富裕了,但村党支部惠民、利民的信念没有变。1979 年 205 国道拓宽工程中沿路不少村民的房屋被拆除,村党支部本着把村民损失降到最低点的原则,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在黄河二路以北、渤海五路以东的新址上建起了“五四新村”,安置居民 110 户。到 1984 年,整个“五四” 不论新村老村都建起了砖石结构的独院,还有不少村民盖起了小楼,同时村支部逐步完善村居建设,完备水电设施,硬化路面,绿化街道。

“五四”转盘向北的 205 国道(渤海五路)街景,同样是拍摄于渤滨旅社楼顶,照片中左下方的区域就是现在的“五四”广场

1984 年的 9 月 17 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滨州市城区内的“五四”和耿家等 13 个村的 3009 户,共 1.12 万人,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同时“五四”大队被划分为“五四一”、“五四二”、“五四三”三个居民委员会,姥爷任“五四一”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董化凤、王其祥分别任“五四二”和“五四三”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姥爷担任大“五四”书记近二十年,历经风雨兴衰,以建设家乡、让乡亲们富裕起来的理想信念完成了“五四”的破茧成蝶,也完成了党交予的历史使命,接起下一棒,继续执着前行。

责任编辑:刘雪纯
滨州历史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