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策2023之“担当实干”篇②当先锋 作表率 争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专访沾化区委书记袁志勇

2023-04-08 11:52:18 记者 董锋磊 崔艳贞 李红军 通讯员 李雅芹 寇慧超 王政 报道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提起沾化区,最先想到的是沾化冬枣。冬枣是沾化的靓丽名片,冬枣产业则是沾化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今年,沾化区如何贯彻落实滨州市提出的聚焦“八大品质”,“大干2023”要求,将主导产业做优,做大,做强,值得期待。这一期“问策2023”,聚焦沾化区如何布局产业发展,冬枣产业有没有新动态、新动作?枣农增收有没有新办法?新举措?工业项目有没有新突破、新进展?沾化区委书记袁志勇为您解答。

记者:袁书记您好!欢迎您做客“问策2023”经济访谈,在“大干2023”之年,我们沾化在经济发展上有哪些新的举措、新的措施?

袁志勇: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今年,沾化区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市委“1+838”工作格局,深度推进“1126”工作思路落实落地:“1”是一条主线,即党建统领;“1”是一个工作理念,即人民至上;“2”是两大支撑,即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6”是六个工作重点,即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特色产业、城市品质、民生改善,努力推动沾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沾化区主要经济指标预期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外贸外资均增长10%,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任务。

记者:我来之前也仔细翻看了咱们沾化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报告里提出了要更高质量推进实体经济,加速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的任务要求,我想问一下新体系新在哪里,出于什么考虑,提出这个新体系的要求?

袁志勇:沾化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偏重,财政收入少,究其原因,短板在工业,2022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2%。我们突破的重点也在工业,在实体经济。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区委、区政府提出“四量并举”“三三倍增”的目标。“四量并举”即优化存量、引育增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三三倍增”即化工新材料、精细氧化铝、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产值由2022年的300亿元增加到2025年600亿元,实现倍增。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确定的路径就是推进工业重点产业链长制,聚力强链、精准补链、系统延链,推动优势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加速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

一是科技赋能激发“新动力”。充分发挥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区级干部抓落实的区委科技创新委员会作用,支持骨干企业牵头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加快高新技术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总量突破4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占比超过9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7%以上。

二是人才赋能强化“新支撑”。推进落实全市“三进三创”工程,持续放大“智汇沾化·‘枣’想遇见您”品牌影响力,扎实开展“十万名技能人才梯次培育”行动,年内申报国家级人才工程6个,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20名、大学生1100名以上,培育高技能人才300名,举办1场有沾化特色、有人才感受度的沾化人才节。

三是数字赋能搭建“新平台”。依托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统筹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规范完善政府数据管理体系,年内实现数据归集8800万条,依法依规开放数据资源2200万条。建立工业互联网项目库,引导服务商与企业精准对接服务,推动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改造,年内新开通5G基站200个以上,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以上,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家以上,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10家以上。

记者:您在咱们沾化企业家大会上也提出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就是项目、项目、项目,为什么会如此重视项目,在“大干2023”之年,咱们沾化有哪些重点的项目,围绕着项目,还会做什么样的相应的工作?

袁志勇:发此感慨,源于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没有项目的支撑,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22年,沾化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列县市区第1位,主要得益于项目支撑。今年,我们重点推进总投资714亿元的92个项目,其中省级重点13个,市级重点30个,区级重点33个,年度投资98亿元,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一是储备项目抓招商。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资源招商,走出去请进来。目前,签约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项目3个,年内到位内资120亿元、外资6700万美元。

二是签约项目抓手续。每个项目都有区级干部牵头的推进专班,坚持上门服务,项目通办、难事帮办、全程代办,以最短时间、最优服务完成土地、规划、建设手续办理,尽快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三是开工项目抓推进。项目推进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推动项目如期建成、早日发挥效益。

四是投产项目抓纳统。对筛选出的未入库已达规的工业企业,及时收集资料,确保及时入库。对未达规投产的工业项目,实时监测,达到标准,尽快入库,确保及时纳统不遗漏,今年争取再纳统入库20家以上规上工业项目。

记者:就像刚才您说的,项目是否落地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外部的环境,也就是我们优良的营商环境,而这个外部环境里边最关键的我觉得还是理念和运作,您作为主政一方的主要负责人,怎么引导和带动我们的群众在这个理念和观念上有一个转变呢?

袁志勇: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2022年,沾化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列全市前茅,群众满意度测评、市场主体满意度测评均列县市区第1位。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全区营商环境改善、优化和提升,得益于全区上下较好地落实了市委“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以及“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在引导干部群众共同打造好的环境方面,主要抓好“三个优化”。

一是优化政治生态环境。尊重企业家,与企业家交朋友,把企业家当成自己人。企业接待客商,召开推介会、年会都邀请党政机关干部参加。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领区级干部全部帮包企业,定期到企业调研沟通,倾听企业家所想所盼,现场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堵点。为认真落实好市委“实现企业家梦想行动”,沾化区开展了“政企同心·成就梦想”遍访企业活动,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进工地、进厂区、进车间,上门送政策、解难题,永远当好企业“最铁合伙人”。

二是优化审批服务环境。为企业办事要又快又好。特别是在审批服务方面,持续擦亮“这一‘沾’·事好办”服务品牌,项目建设早介入,打造“定制+精准”的项目管家帮办代办模式,上门帮助企业绘制手续流程图,减环节、压时限,能减尽减、能容尽容、能并尽并,切实提高效率,确保项目尽快开工投产、形成效益。推行“送证上门”模式,有关职能部门把审批证件送到项目现场,得到企业好评。同时,对减税降费、即享即兑的惠企政策,精准推送、上门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2022年,沾化区为企业办理减税降费资金10亿元。

三是优化要素保障环境。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推动土地、交通、能耗、水、电、暖、气等各类要素向优质项目倾斜,向优质企业聚集,真正让好企业有好资源、好项目有好发展。特别是对最大的要素——土地,结合推进法治建设,强化府院联动机制,通过政府和法院协作联动,推进多元矛盾化解,解决“执行难”问题,加快“僵尸企业”清理,法院负责破产清算,政府负责招商引资,年内处置低效用地1000亩,为企业腾空发展空间。同时,强化载体建设,把沾化经济开发区“一区四园”作为项目企业发展平台,加大投资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冬枣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沾化的特色农产品,而且也是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但是现在果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沾化如何确保冬枣产业长盛不衰?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有滨州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沾化准备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如何落实?

袁志勇:沾化是中国冬枣之乡,沾化冬枣是全国知名的地理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视察时提到的13个山东特产,沾化冬枣就是其中之一。沾化冬枣产业也是沾化农业的一个支柱产业,为了擦亮这个名片,持续推进枣农增收致富,我们启动冬枣“二次创业”,从2021年开始实施“双增双提”工程,即增加设施大棚、增加沾冬2号,提高冬枣质效、提高枣农收入。目前,已累计投入6亿多元,2021年新建大棚20958亩、改良沾冬2号10363亩,2022年新建大棚30171亩、改良沾冬2号20741亩,质量和效益实现大幅提升,产业产值由2020年的35亿增长到2022年的50亿,枣农人均增收2000元,沾冬2号售价平均30元/斤,市场供不应求。今年,我们计划再新建大棚3万亩、改良沾冬2号2万亩,全部完成后大棚总面积达到8万亩、沾冬2号达到5万亩,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做好今年的乡村振兴工作,我们的总体思路是“1236N”体系:“1”是一个体系。加快打造党建统领抓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全面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主体责任,形成强大工作合力。“2”是两条底线。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确保粮食面积14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42万吨以上;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运维管护好64个产业扶贫项目,保证脱贫群众年人均收入增长率10%左右。“3”是三产同育。冬枣产业,产业产值突破55亿元;水产业,重点推广工厂化养殖,产业产值突破90亿元;畜牧产业,产业产值实现50亿元。“6”是六项工程。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投资1亿元,融合沾化特色产业和文化,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党建阳光村集体增收光伏项目,438个村集体收入现已全部突破10万元,今年力争全部突破15万元;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建设,年内发展联盟会员企业30家,预制菜产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全国县域流通服务强县,投资1.2亿元,建设集采分销中心,打造大型县域流通服务新载体;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投资7000万,年内建成15万立方米农产品冷藏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6435万元,新建1.8万亩、提升1.5万亩高标准农田。“N”是N个园区。加快推进各镇街乡村振兴示范园区建设,发动各乡镇(街道)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各自产业特点,分别打造1处乡村振兴示范园区,积极争创市级、省级示范园区。

copyright
责任编辑:闫晓亮
滨州政务

主要发布滨州本地政务相关的新闻资讯。包括领导活动、人事任免、政策法规、公告公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