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荀中风老人给高起义和面送来锦旗

2023-02-20 09:43:43 记者 郭刚 报道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2月18日,因中风腿脚不便的八十岁老人张殿卿,颤颤巍巍的给位于黄河五路渤海六路交叉口的高起义和面馆送来了一面锦旗,上写“人好面又好,高起义合(和)面”。

说起赠送锦旗的初衷,家住滨南采油厂的张殿卿老人激动地说:“我离这里两个路口,每天早晨来这里吃面条,不管多忙,高起都是把我搀着迎进来,我吃完了,再搀着把我送到门外的电动推车上。快两年了,天天都是如此。为了照顾我腿脚不便,每天到了我来的饭点,高起都把紧靠大门口的饭桌给我留出来!哎,人家做的面条之所以好吃,关键是人品好,只有好人品才能做出好吃的面哦!”

高起作为老北镇义和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三代传承人,做义和面已经33年了,从13岁就跟着父亲做义和面。每天早晨三点,高起就来到店里开始忙活一天的生意,他和好面,醒面一个多小时,再压出面胚,擀出面条,老伴在一旁熬大骨头汤,捣蒜泥、剁胡萝卜咸菜碎末,切香菜末,忙活的差不多五点左右,就开始迎接陆续前来吃饭的顾客。

从接手入门开始做义和面那天起,他就谨记父亲高家珍的教诲:只有用真材实料,严格每个工序环节,一丝不苟才能做出一碗好面。和面用水,一年四季都需要自然水温。到了冬季,双手握拳揉压着拔凉的自来水和成的面团,高起的双手已经微微变了形,骨节膨大。和面为何要用拳头使劲揉压,到现在也没有用机械取代人工揉面?高起解释手工和面、擀面是义和面的精髓。如果使用机械,水和面就不能充分融合,做出面条就缺少嚼劲。擀压面条要5遍,多了少了,爽滑口感就会大打折扣。

高起义和面不同于别处的另一个地方是,客人来了只需落座,高喊一声来碗热(或者凉)面条,一会高起就会端到客人面前。别处都是客人自己端面条,这里要端送给每个客人?高起说:“来的客人端面条,热汤热水的容易烫着,为了避免烫着客人我坚持端给每个客人,一天下来在不足三十平方米的店里要走将近30000步。他说来这里吃饭的,绝大部分都是附近的庄乡邻里,给每名客人端到跟前,拉拉拉家常,也让他们有一种宾至如归回到家里的感觉。何况随着滨州对外开放的脚步越迈越大,外来的客人越来越多,咱得把滨州好客的新风尚保持好、发扬好啊!”

copyright
责任编辑:刘雪纯
滨州人物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