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博工匠 | 董博:做科研技术的持续创新者

2023-02-17 09:13:27 京博控股集团 0

“站在世界前沿领域,用双手推动时代的齿轮,给人类文明创造更多可能性的人”是大众眼中科研人员的画像。然而在京博“保持定力、秉承热爱、做好自己”是他对自己作为青年科研人员的解读。以匠心筑梦,用知识探索,在研发路上一往无前。

董博,201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为期2年的博士后研究生工作,于2020年3月正式加入京博研究院。依托京博控股集团材料转型与人才发展培养策略,2021年7月调入山东京博聚烯烃新材料公司,至今一直从事聚烯烃产品研发相关工作。期间先后荣获京博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特别奖、京博控股集团科研创新二等奖及2021年度“京博工匠”等荣誉。

水滴石穿,让坚持磨砺出真正锋芒

一棵植物单独生长时,会矮小和孤独;森林中的大树一起向阳而生,便能根深叶茂、高耸入云,这是生物界的“共生效应”。这种效应同样在董博身上得以验证,他说:从博士到博士后,一直致力于聚烯烃研发相关工作,“携伴而行、群力群策、互相成就”的团队力量让他在诸多窘境中脱困,于挫折后蜕变。

董博与公司相辅相成,互相成就,集团“选、育、用、管、留”的人才管理政策,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在自己擅长领域发光发热。在董博的带领下,其专项PM小组上下一心,在技术创新突破、全流程技术攻关、上下游资源协同各方面频频打破壁垒,最终攻关超低灰聚丙烯的制备技术。取得重大技术创新突破:专用聚丙烯产品及其制品成功实现挂网评测并顺利通过,于2021年进行量产;实现基础材料的国产化替代,掌握重大的关键聚烯烃材料纯化脱灰技术,产品通过权威机构认证;推进国家大型电力设施的国产化工作,对于此项脱灰技术,国家电网研究院给予了高度认可。此外他还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一篇,申请知识产权7项等科研成果。

融会贯通,做科研技术的持续创新者

“工匠”作为领域内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的代名词,用在董博身上再合适不过。深厚的内功修为加上一丝不苟的态度,才让他得以屡屡攻克难关。对于特殊极低灰分的聚丙烯专用产品而言,从制备技术到工艺流程再到产品评测,各环节都要“精挑细琢”,方能捕捉产品的真实情况。在过往的攻关过程中,检测灰分是极其考验耐心和细心的工作,更需要具备一以贯之的能力,一个样品通常需要4—5天高温灰化、煅烧及称量过程。检测时要求操作、安全、方法上细致万分,在攻关检测技术的紧要关头,董博经常忙到深夜而不自知,为保证评测的准确性,他与其团队耗时半年,实行轮岗制,昼夜不断进行探索,全方位响应技术开发要求,最终输出了一套精准高效的评测方法。

董博在研发工作上雷厉风行、思维严谨、条理清晰,他善于从全局把控问题,全方位统筹项目进度,也不乏细节上的考虑与技术攻关上的耐心;他注重团队的共融共生、合力生辉,善于发现团队每个成员的专长,并对此做出系统的成长计划,同事们对他评价颇高、赞誉有加。

从科研素养培训到专项领域的互相教授学习,促使课题组人员在聚烯烃研发方向皆有了长足进步,同时,强化在专业细分领域专业能力的淬炼,让每位成员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单独承担攻关方向的“最强队友”是董博带领团队的初衷。

“每一次研发都是从零开始,每一个难关都需要以微知著,十分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董博说,持续创新是他对自己的考核标准。

开放思想,唯一不变的是创新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先进设备的全面发展,极速普及的市场环境,工匠精神早已不仅仅是严谨、负责的工作执着,更是精益求精,是将产品研发的极致追求全方位贯彻到创新之中。董博说,于京博工作的3年,深切感受到了浓厚的企业文化、协力齐心的团队精神以及公司对研发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并告诫自己时刻以“奋楫者先,创新者强”作为前行的座右铭,始终秉承研发初心与科研化的谨慎思维投入每一项工作,持之以恒助力京博在高性能材料领域的开发与转型。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让中青年有所为,传递京博人奋斗的精彩。青年科研人员需要善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工匠之心,更需要增强创新源动力,引擎创新驱动力。当光亮荣耀和如雷掌声褪去后,渐显这份研发的初心,伴随整个京博职业生涯不竭的动能,延伸至中国制造的高速发展。

责任编辑:刘雪纯
滨州人物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