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济南大明湖有一副非常著名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联已成为济南对外宣传的城市名片。滨州邹平东平村保存有四通石碑,上面刻有同样的对联。大明湖的对联和邹平东平石刻上的对联内容一致, 但到底谁早谁晚,二者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至今还是一个谜?
东平石刻的发现
邹平的这几通石刻位于焦桥镇东平村原学校教室内,共四通石碑,长条形,皆高133厘米、宽45厘米、厚15厘米。四碑正背八面皆有文字,其中两面刻有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铁保题写的清代诗人刘凤诰《咏大明湖》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其中上款为:“甲子七月,偕金门学使小集大明湖,金门得句,遂书之,以记一时师友雅会,觉湖光山色,亦叹兹游也。”下款为:“梅花菴侍者铁保。”引首章为:“茶半香初之馆”。落款章为:“铁保之(私)印”和“大中丞章”。
这些石碑最初是被砌于袁家东祠堂墙壁内的,外面还挂了石灰,看不出来。1968年,袁家祠堂被拆掉盖了学校。人们在拆东祠堂的时候,拆出来四块碑。当时,学校校长张秉刚和村里的民兵连长何晋元,认为这是袁家为数不多的文物了,得保护起来,就把它们偷偷地藏在了张校长的床底下。改革开放后,原来的民兵连长何晋元已成为村支书,便安排把石刻重新立在了学校里面。四块碑现由村委会保管,保存状况良好。
刘凤诰与铁保
“金门学使”指刘凤诰。刘凤诰(1761年-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观泉村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进士第三人(文探花)。乾隆称刘凤诰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称他为“江西才子”,著有《存悔斋集》三十二卷、《五代史记注》七十四卷、《江西经籍志补》四卷等。刘凤诰曾任湖北、山东、江南主考官和广西、山东、浙江学政,权衡选拔文士,名声远播,并在乾隆年间被封为太子少保,担任过吏、户、礼、兵四部的侍郎,又称卿贰。道光元年(1821年),因病呈请回家调理。道光十年(1830年),病逝于江苏扬州。
“梅花菴侍者”指的是铁保。铁保(1752年-1824年),字冶亭,号梅庵,本姓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著名书法家。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后升为郎中、户部及吏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嘉庆四年(1799年),因弹劾官员过当被贬到盛京。不久,以吏部侍郎出任漕运总督。嘉庆十年(1805年),升任两江总督,赏一品顶戴,成为管辖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嘉庆十四年(1809年),发生山阳县令王伸汉冒赈、鸩杀李毓昌事件,铁保遭到免职,流放新疆。道光初年告病退休,道光四年(1824年)去世。
铁保以文章和书法驰名朝野,曾任《八旗通志》总裁,并将旗人诗文编为《白山诗介》134卷,个人作品则编为《惟清斋全集》。铁保是满人中最著名的书法家,与成亲王永瑆、刘墉、翁方纲,称为“清朝四大书家”。书法早年曾学“馆阁体”,后学颜真卿。他谪居吉林时仍勤于临摹古法帖,引起眼病。
对联的出处
嘉庆六年(1801年),刘凤诰来山东主持乡试,随即授任山东学政。嘉庆八年(1803年),铁保始任山东巡抚。嘉庆九年(1804年)七月,刘凤诰即将奉调回京任实录馆副总裁,铁保邀友人聚宴沧浪亭为其送行。席间,刘凤诰面对良辰美景,脱口吟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众宾赞不绝口,铁保即席挥毫。后人将对联刻在木板上,挂在沧浪亭门柱上。但是后来,木刻对联不知何因失踪不见了。
1951年,省城的城建规划专家张国梁、门志清带领工人疏浚大明湖南岸万寿宫院内河渠时,从淤泥中挖出了刻有该名联的两块条石。他们安排工人用地排车送到当时位于铁公祠的工程处存放物料的仓库。修建铁公祠时,相关负责人决定将其镶嵌在西廊洞门两侧,于是这副名联重见天日。不过据济南学者考证,这两块碑也不是原碑了,都是后来翻拓的,具体何时翻拓的不好说。
东平石刻对联的来历
据邹平地方文史工作者考证,东平石刻所见石碑应为济南大明湖的原碑,而现在大明湖上的对联和市面上的拓印本皆源于此,并考证这四通石碑是曾任清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的袁守侗从刘墉处得来。
根据碑文上下款得知,该联是刘凤诰于嘉庆九年(1804年)七月在铁保聚会上才有的,刘凤诰的联,铁保的书丹。而袁守侗则逝世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五月,终年六十岁,比刘凤诰和铁保写出对联早了21年。也就是说,这副联是在袁守侗逝世21年后才有的。而且,此联写成之后不到两个月刘墉也去逝了。所以不存在袁守侗于刘墉处取得该石刻的可能。
大明湖现存的和邹平的这几通碑应该都不是原拓,原拓应是木刻楹联。后人见其联好,木质又亦损坏,便用石头重新刻来收藏也是有可能的。但这几块碑都是清代的老碑没有问题。后来袁氏后人在刘墉后人处得到,也极有可能,但这已不好考证了。(作者单位:滨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