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狮子刘景区看黄河对滨州地貌的塑造

2016-09-26 16:06:23 0

在人们的想象中,平原的景色都是相对单调的,一马平川一望无际。没有苍翠错落的山景,所有的景致都失去了衬映,缺少了美韵。然而,在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滨州,在即将举办中国第二届古村镇大会的狮子刘村及其附近的秦皇河湿地景区,我们看到的景色,却颠覆了人们通常的这种印象。

这里不仅有时而平湖如镜、时而波光潋滟,一年四季风光旖旎的滨州南海等宽阔水面,而且周边湿地坑塘间杂分布、河沟贯穿纵横,植被茂密,地貌风景别居一格,既有平坦的田野,又有自然连片、高低起伏但却坡度舒缓的低岗、缓坡和浅平洼地,与秦皇河及相连湿地,共同形成了集中展现黄河冲积平原各种微地貌类型的地貌博物馆。

如今经过初步规划开发,这里已经是四季风光如画,花木葱茏茂盛,自然景观与人工景点有机融合,亭台水榭与廊桥、风车、水车巧妙点缀,本土风光与域外风情珠联璧合,游乐娱乐设施与观光休憩景区合理分布的滨州城市大花园。相信很多人都会羡慕这附近的村民,甚至会感叹,他们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呀!

然而,当我们把镜头转向历史,去做相应的寻踪时,我们却发现,这福并不完全是“修”来的,而更多地是缘于一百多年前的一场祸,一场让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像的大灾变——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月,刚过完春节、元宵节,人们还没从节日气氛中回转到农忙当中,农历十九日(2月18日)夜,天气骤然转冷,造成附近黄河河段发生严重凌汛,一尺厚的浮冰在张肖堂河段下游不远处的大道王形成卡塞。伴随着流冰不断聚集,冰坝越堆越高,河水受阻后水位迅速抬高,很快在南岸的桑行赵村一带发生五处漫溢(后被人称为“五道口”),造成邻近村民极大恐慌,纷纷赶往堤坝抢险避险。

抑或是因为此段南岸大堤是上年新修,相对牢固,河水在五处漫溢点都没有把大堤冲垮,造成溃决。至翌日(农历正月二十日,公历2月19日)上午,巨量的河水,以其无法遏止的能量,终于将北岸张肖堂一带的堤坝冲垮,瞬间在堤东赵村南和马张村东形成两处溃决。汹涌的河水裹挟着巨大的冰块都奔着这两处决口倾泻而下,转眼之间,附近田野、村庄尽被冲毁,许多人、畜来不及逃避,被大水冲走。据地方志记载,此次张肖堂附近黄河堤坝溃决,致使张茂家等11个村庄“片瓦无存”。

如今,我们回望历史,会清醒地意识到,116年前的这次黄河凌汛在南岸的漫溢和在北岸决口,对于附近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南岸,由于大堤在出现五处漫溢后没有最终溃决,并且伴随着北岸溃决,各漫溢处河水逐渐消退,最终都神奇地自然淤塞。这种相对舒缓的漫溢将肥沃的黄河淤土覆盖了当地的田野,以至于这里后来成为优质稻米的产地,并以“黄河五道口”大米而闻名。

而在发生溃决的北岸,狂泻而下的河水夹着冰凌,冲毁了田野,带走了耕层土壤,在水流最急的口门附近,所能留下的只能是河水中粗砂,造成土地沙化。如今,我们在狮子刘村周边,看到那一道道、一片片深深的沟壑,有的就是当年决口行洪冲出来的。而纵观处在当年两处决口扇形地带的南海、秦皇河、张肖堂干渠等等,其基本地形地势,都是由这次黄河凌汛大决口所造成。只不过后来人们因应这一带的的基本地势,利用低洼建水库修渠道,规划水网水系,才形成了目前的现状。

应该说,地处古黄河决口扇形地,是狮子刘等村庄以及秦皇河湿地公园有别于其他平原地带的最突出、最独特、最典型的特征。而无论人们过去是否意识到,最近几年因应这里的地势地貌,规划建设出了这样一大片旅游观光区,都好像是一种轮回,都是在把当年的祸转化为福,像谶语一样验证着中国人常说的“祸福相依”这一辩证哲理。

其实,除了“决口扇形地”这一具有异常典型和突出特征的极端个例之外,整个滨州的地形地貌又何尝不是受黄河的影响!

且不说滨州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新生代凹陷区,千百年来,是由于黄河等多泥沙河流的冲积作用大于沉降作用,才形成了如今的冲积平原;也不说黄河在历史上的屡次改道,河道在海河淮河之间的摆动对滨州这片土地的影响。我们只说自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从河南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河道入海之后,100多年的时间,黄河对滨州有多大影响吧。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农历六月十九日,黄河从河南铜瓦厢决口夺占大清河河道,在行洪至滨州地界时“河水溢于州”,“漂没庐舍田禾”。此后又连续三年漫溢成灾,淹及滨州。再之后,除了如今属于滨州的惠民、邹平(旧齐东县地)以远的上游河道漫溢溃决淹及滨州的情况之外,仅如今滨州境内及近邻上下游黄河发生的殃及滨州的决口或漫溢就有近20次。

而到了民国年间,又有1919年黄河河道的北移,1921年利津宫家坝决口(当时的滨县有50个村被淹)等。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有1951年和1955年黄河在利津境内的两次凌汛决口,洪水淹及今滨城区东部大片土地和村庄。在此之后,黄河在人们的治理下,再没有出现决口,形成新的祸患。

综上所述,历年的黄河溢决,对地处黄河尾闾的滨州影响极大,尤其对滨州的地形地貌和水系水网的分布,造成了巨大影响。

1947年3月,国民党政府将黄河花园口堵复后,黄河再次流经滨州。从那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组织领导人民对黄河河道进行了长期全面的综合治理,在全面完善堤防和河势控导工程,确保防洪安全,保障了滨州黄河60年安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引黄兴利,不仅引用黄河水供应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且积极利用黄河水沙资源淤地改土,努力改善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初步把滨州建设成为一个地肥水美、林茂粮丰的新兴生态型城市。

在以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只要我们进一步巧妙地因应和利用以往屡次黄河决口漫溢对滨州地形地势和地貌的影响,科学合理地规划滨州的水网水系,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旅游开发中,注意因应地形地貌,巧做水的文章,就一定能进一步把历史上的“害”转化为“利”,把以往的“祸”变为“福”,就一定能把滨州建设成为地美水活、水网环绕、河渠纵横、湖塘棋布的真正名副其实的“江北水城”。滨州,注定将成为“黄河下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华夏大地,世界东方闪耀出持久灿烂的光芒!

(作者:潘钧国 单位:滨州日报原编委委员、主任编辑)

责任编辑:任宵 实习编辑:张红明


copyright
责任编辑:
滨州文化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