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近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以全国第一名、全省唯一的优异成绩入围全国优秀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据悉,今年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校园足球年度优秀评选工作。经省教育厅初评推荐,教育部全国校足办根据候选名单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初选,按照1:3的比例选出候选名单,最后由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进行不记名投票,评出最终获奖单位,最终滨州入围“全国优秀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名单,全国共15家。
研发了100余套校园足球校本教材,全市共有21.3万学生长期参与足球活动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校园足球工作。市委书记佘春明指出:“教育开展体育活动,第一位的是培养体育精神、拼搏进取和集体团队意识,其次是普及性强身健体,第三是在普及的基础上,从热爱中发现“好苗子”,要始终把握好体育是为了谁的问题。”市政府出台了《滨州市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并签订备忘录,将校园足球发展纳入了全市教育和社会发展规划。
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积极探索“普及+提升+竞技+精英”的学生培养模式。首先,抓实“课程+教材+球队+师资”育人机制,健全校园足球教学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足球兴趣,中小学每周至少安排1节足球课。全国特色学校每周2节足球课,开课率达100%,形成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校园足球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
所有学校全部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研发了100余套校园足球校本教材。注重提升校园足球普及率,全市共有21.3万学生长期参与足球活动,中小学校全部建立了校级足球队,建立了班级足球队。
全市特色学校与中国中学生锦标赛32支精英队伍的学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近年,我市不断丰富“趣味+竞技+交流”文化内涵,健全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举办多样化、多层次足球竞赛。低年级开展趣味性竞赛,三年级以上开展班级年级联赛、校际邀请对抗赛及单项技能比赛。自2016年,建立了校长杯、县长杯、市长杯三级联赛体系,建立了贯通高中段、初中、小学三个层级的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机制,有效衔接国家、省校园足球竞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
我市还加强校园足球交流合作,与巴西、西班牙等欧美俱乐部合作,开展教学系列活动,全市特色学校与中国中学生锦标赛32支精英队伍的学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深圳市罗湖区签订了南北联动、推进校园足球合作框架协议书。2017年中国中学生锦标赛在滨州举办,组队与人大附中、北京九中、21世纪学校、鲁能足球学校等传统球队进行了友谊赛;承办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中男子组总决赛、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小学组夏令营、山东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联赛、2020年中国滨州全国校园足球邀请赛,以提升我市的竞技水平。
同时,探索“组织+场地+资金+风险”保障机制,健全校园足球支撑保障体系。市委、市政府把校园足球列入重大决策部署,纳入对地方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场地建设,三年内先后建设中小学人工草坪足球场地400余块,笼式足球场地近100块,并配齐设施器材。强化风险防控,建立了校园足球工作督导机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学生体育运动伤害险,解除后顾之忧。
共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11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30.16%,近视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8%
目前,改革成效显著。全市共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11所,占学校总数的30.16%。市教育局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在国家、省级比赛上成绩优异。学生体质显著提升,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平均分列山东省第三位、合格率列山东省第四位、优秀率列全省第二位,近视率比山东省低1.08%。
中国足协原常务主席王俊生率领9人中国足球名宿团来滨考察时表示:要将滨州发展校园足球的经验在全国推广。2018年6月,作为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唯一代表,滨州在教育部召开的集中调研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滨州校园足球“四大体系”建设被教育部推广。
2019年,教育部总结了5年来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取得的8项成果,滨州市取得夯实校园足球推广体系、构建校园足球荣誉体系、完善校园足球宣传体系3项优秀成果。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分别、多次报道校园足球“滨州经验”,其中央视“足球之夜”栏目4次专题报道滨州校园足球工作,在全国引起反响。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将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由市教育、体育、财政等部门组成的滨州市推进校园足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推进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各项工作。同时,统筹各类资源,创新普及工作机制,不断改善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基本条件。通过联赛促水平提升。采取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不断提升赛事质量,大力提升竞技水平。努力打造校园足球重点学校,建立足球展览馆、体验馆、博物馆,开展绿茵行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使足球特色学校真正办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