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领导专家、企业家发言摘登:激发改革创新活力 推动富强滨州建设

2020-10-28 14:10:36 记者 裴庆力 刘青博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编者按:10月25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滨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暨“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在滨州举行。来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省委改革办、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一百多名改革战线的负责同志济济一堂,共商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大计。滨州日报/滨州网今日推出专版,摘登研讨会与会领导专家、企业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建立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

深圳这些年在科技创新,在吸引人才,在开放,在推出有中国竞争能力的大企业方面,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曾经在深圳做过一个课题,叫“质量型发展道路在深圳的实践”。那么在滨州,高质量发展的“滨州实践”这个题目类似,我觉得非常有意义。高质量发展在滨州的实践,而不是滨州自己一个地方的高质量发展,应该是我们全国都应该总结的经验。

那么,高质量发展,它的前提是什么?深圳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就是,深圳有一个非常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非常完善的市场经济服务体系。我们讨论滨州的经验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总结出,未来的发展一定要沿着市场化改革这条路径去找动力,找发展的能量,去推动新旧动能的转换。由深圳、滨州这种高质量发展在两个地方的实践来看,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下面,我给大家讲四个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系。 

第一,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建设高标准的产权保护体系。物权、知识产权都要保护。由财产权当中的物权向财产权当中高级的知识产权深入,这是一种高标准的挑战。现在,民法典出台以后,民法典和物权法的结合给我们带来新的要求,就是怎么样依据物权法和民法典来保护民间创业创新的产权,这里包括企业家创新的收益分配权等。我们反复强调“智者智城”,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高标准的保护,我们这些智力支持是留不住的。

第二个,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建设高标准的标准化、规范化体系。过去我们放开,有一个问题,就是放开以后的制度建设没有跟上,容易产生无所遵循的现象,因此一定要有严格的质量体系。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系,应该是法制化的,不是行政化的和长官意志随意主导的。 

第三个,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建设高标准的创新支撑体系。高质量发展要警惕三个不健康的倾向,第一个警惕行政化回潮,第二个警惕保守化,第三个警惕平庸化。在资源配置,在抓科技创新方面,一定不能再走行政化的老路,不能再按照老的规矩来办,如果这样做的话就和高质量发展的趋向,和新型科研机构的创新创造不一致了。所以,一定要建设高标准的创新支撑体系。

最后,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建设高标准的信用体系。“滨州实践”非常好,建设了滨州产融综合服务中心。我们特别强调金融要和实业,和科技创新直接融合,这是我们都双手赞成的。但是现在,我们遇到一个难题,就是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近些年来,私募基金、 P2P这样的新型金融形式,一方面满足了民间借贷和融资的需要,另一方面出现大量的“暴雷”。这种“暴雷”少则几十亿,中则几百亿,多则上千亿,这个和我们的初衷是完全相反的。一方面脱离了实体经济,再有一方面是变成了非法集资、非法吸存金融诈骗。因此,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信用体系,真正使金融产业和科技创新融为实实在在的一体。

国家发改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副司长万劲松: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充分表明了要素市场化配置在经济体制改革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明确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根源是要素配置扭曲,要彻底解决问题,根本途径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破除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任务。要素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和关键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聚集。第一,要素市场化配置是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让要素活力竞相迸发,激活发展潜能空间巨大。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一些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并印发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推动各要素领域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一些实质性改革举措加快推出,为稳定经济增长,激活发展潜力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是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用地审批权和计划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了土地利用效能,进一步深化用地审批放管服改革,开展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试点,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二是劳动力和人才有序流动渠道进一步畅通,户籍制度、职称评审、人才资格互认等改革提升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全方位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四是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加速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提升。五是数据要素市场规则逐步完善,数字经济与新业态引领发展方向,数据安全立法提速。

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时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是要协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将各类要素点上的改革试点进行有机整合,产生“一揽子”改革的交互作用和叠加效果。二是加快要素交易平台和交易规则建设,推动实现要素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研究制定更加清晰完善的要素交易管理制度,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完善交易流程,鼓励高标准教育服务,加强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交易监管,规范交易过程。 三是要建立有利于新要素培育发展的制度供给。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深化垄断企业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对各种具有要素前置的新生事物,要包容审慎监管,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逐步提高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质量,推动各类生产要素一起融入经济价值创造过程之中,形成先进生产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发改委开放司原司长、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原组长赵艾: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高水平开放的新体制。什么叫高水平开放呢?就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所谓更大范围的开放,主要是优化开放的空间布局。自改革开放以来,到去年底,我国共设立了552个各种类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如今,自贸区成了一个热词。今年9月份,北京、湖南和安徽三个省市自贸试验区获批后,现在我国自贸区已经有21个。而且自贸区和国家的一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了覆盖或者叠加。这种优化开放的区域空间布局,大大推动了高质量发展,推动了质量转变、动力转变、效率转变。自贸区为更高水平的开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未来自贸区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今,我国已经有了动作,比如上海浦东的临港新片区,深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宽领域的开放,需要更加开放的市场。在更宽领域的开放方面,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外资准入的领域,包括金融、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允许外资进入控股,甚至可以独资。现在的自贸区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率先的行动。近年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脚步不断深化。从2018年11月开始,已经举办了两次进口博览会,这是我们国家的首创。博览推动出口,在前两次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要进一步放宽外商进入的领域,尤其是在更宽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这推动了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甚至金融业这些领域的开放。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市场开放力度非常大。除了上述所说的开放范围,其他领域也在逐步加大开放力度。根据中央的要求,根据形势的要求,我国仍有潜力可挖。扩大领域开放对于满足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惠民生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和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所谓更深层次的开放就是进一步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制度改革,为进一步吸引外资、打开开放大门奠定基础。如果说以往的开放,主要是以量为主,集中在商品市场生产要素这些领域。那么,下一步我们要注重质的开放,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质的开放就是要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从两个大局的统筹,到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的这种转变。更深层次开放,必须要加大改革力度,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政府“放管服”改革。更深层次开放,还包括继续深化多边和双边的合作,必须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下一步“一带一路”还要进一步往深走、往实走。

开放是基本国策,改革是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两者是连体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总而言之,我们要以开放促改革,要通过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推动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推动用好用足关键性的一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创新的力度,紧紧围绕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推进更高层次、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的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真正实现我们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复兴,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

加快形成国内国际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大变局下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举措,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我们要准确把握双循环的基本内涵。双循环要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各个环节,把依托和满足国内市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使我国的发展更为稳定和持续。只要政策措施精准有力,就能够把内需潜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双循环要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经济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关键在于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从而让国内大循环有效“转起来”。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更多使用市场化和改革的方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瞄准改善民生所需和经济发展短板弱项,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深层次解决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在强化国内市场主导地位基础上,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双循环要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在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化特征日趋明显的背景下,我们要依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对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的保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和“六保”工作,编制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要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兜牢民生底线,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夯实扩内需基础。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快突破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供给质量,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要在扩大开放中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作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要善用改革方法打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痛点和堵点,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

打造“新魏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40多年来,魏桥创业集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滨州集各方之力、经历几代人努力成就的世界500强企业。这绝不仅是企业的发展成果,也是滨州跨越式发展的成果,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腾飞的产物和缩影。如果要总结过去魏桥的创业发展经验,主要在于两点: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为国创业,为民造福”,企业与国家民族同频共振;我们有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跟党走、树精神、靠队伍”这是魏桥在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倚重和成功的关键要素。

在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魏桥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集团牢牢把握住创新这个源头,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五个方面创新打造“新魏桥”。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质增效。我们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和中心环节,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连续多年超过3%,每年自行设计开发各类新产品3000多个。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特别是2019年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信信托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以打造全球创新高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坚持协调发展,打造产业集群。集团在搞好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注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致力于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拉动了滨州南北各县区的均衡发展,也使滨州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生产基地、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世界高端铝业基地。坚持绿色发展,推进节能减排。集团形成了煤电、水电、光伏等多种能源并行的绿色供电格局。近年来,投资100多亿元加强环保治理,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热电、氧化铝、电解铝的超低排放,位居国际领先水平。坚持开放发展,加快国际合作。集团在印尼建设了年产200万吨的氧化铝生产线,在几内亚投资建设了铝土矿开采项目,搭建了一条自国外矿山到国内工厂、集多式联运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坚持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发展。集团建立健全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子有所教、老有所养”的后勤保障机制。

今后,魏桥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将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打造“创新魏桥” “科技魏桥”,继续加大企业自主研发力度和投入,持续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构建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打造“智造魏桥” “品牌魏桥”,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努力打造智能制造平台,推进企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抓好品牌建设,在提升“魏桥”品牌影响力的同时,打造“嘉嘉家纺”和“向尚运动”品牌的美誉度。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打造“绿色魏桥”“生态魏桥”,重点抓好中德宏顺循环科技合作项目,以再生铝、报废汽车回收、电池回收等为抓手,建成全国最大的再生铝循环产业基地。建设高水平国际化运营新体制,打造“开放魏桥”“国际魏桥”,今年我们在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成立分公司,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投资并购中心。完善提升民生保障机制,打造“责任魏桥”“慈善魏桥”,魏桥除了继续在税收、就业等方面积极履责,还会深度融入“富强滨州”建设。

此外,如何从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如何从规模扩张到结构升级,如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未来魏桥还要在以下几个难点上发力:观念创新步子不能停,持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加大对高端人力资本的投入,优化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

copyright
责任编辑:董锋磊
“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