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走在前列 滨州筑梦富强

2020-10-26 10:36:33 记者 管林忠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要求。

“山东走在前列,滨州担当什么?富强滨州建设,百姓得到什么?”两年来,围绕这一实践课题,滨州当仁不让,坚决唱响“走在前列”的主旋律,向着“民富市强”的目标奋力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要求。

扬帆梦想、起航“富强”,“滨州”号巨轮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滨州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未改变。

尤其是进入2019年,新中国迎来成立70周年。在这个特殊年份,滨州新的领导班子走马上任。在年初市“两会”上,市委书记佘春明发出“六问”,深挖发展之痛;提出“八策”,明晰发展路径,向全市上下发出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动员令。滨州聚焦聚力破痛点、疏堵点、补短板,提出“757”具体工作方案,即实施对标对表的“七大提升工程”,破除经济发展痛点的“五个发力”,优化营商环境的“七个承诺”,提出了一系列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措施,吹响了富强滨州建设的奋进号角。由此,滨州发展的路径更加明晰、信心更加坚定、底气更加充足、措施更加有力、步伐更加强劲。

在2020年5月召开的市“两会”上,市委书记佘春明又立足富强滨州由全面起势转向整体成势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七富七强”目标路径,明确指出,民之富,富在精神赋能、健康保障、教育振兴、公正尊严、环境优良、稳定平安、增收有道;市之强,强在实体经济、现代服务、乡村振兴、基建支撑、科创驱动、城市品质、文化自信。面对多年积存的体制机制障碍,滨州谋划“7+3”重点改革攻坚任务,制定“1+10+N”改革体系,部署中长期的改革计划、年度重点改革任务以及相关改革配套事项,激发改革激情、明确改革路径,构建绿水青山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和自然生态体系。

“六问八策”是富强滨州建设进程的谋篇布局、起势动员;“七富七强”是富强滨州建设进程的过程加速、成势路径。这都是以富强滨州建设为主线,根据我市发展阶段性目标、主要矛盾提出的重要思路。

思想指导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我市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一些困扰发展全局的顽症痼疾加快祛除,内生动力活力逐渐增强,2019年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滨州从2018年的不定等次上升为三等。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提速进位”,多数经济和民生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富强滨州建设呈现全面起势、加快成势的良好态势。

改革赋能、重点突破,构筑起支撑未来发展的创新源动力和转型主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山东省要“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滨州坚持深化改革攻坚、扩大对外开放,全力发起“7+3”重点改革攻坚。

“全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建立“1+10+N”改革协同推进体系,10大重要事项和159项专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破冰启航,开发区改革瘦身强体,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开展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首批6000万元财政资金全部完成股权投资签约,投贷联动比例达4.5倍。

“高层次”构建开放平台。明确八大招商方略,完善“三库三图”,组建驻京、驻沪、驻深3个招商队伍,形成了专职、专业、专人招商格局。组织开展“选择山东”滨州专场、外商投资项目视频集中签约、“双招双引”重大项目开工仪式等活动。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招商到位外资、内资连续五个月位居全省第1位。

“创一流”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是标准,并联审批、帮办代办是底线”,在全省率先推进多测合一、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组建专职帮办代办队伍,出台全国首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地方性法规,“滨周到”服务品牌深入人心,我市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年内上升29个位次,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上升8个位次,列全省第6位。成立市企业家协会,接续举办“滨州企业日”系列活动,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社会氛围,广大企业家和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和澎湃活力持续增强。

“加速度”突破基建支撑。抢抓国家和省区域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机遇,强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干快上“老基建”,“六高七铁九高速”纵横畅通、机场港口立体联通,滨州国家主干道高铁枢纽城市和环渤海中心城市战略地位奠定凸显。提速突破“新基建”,5G网络基础、区域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建设,启动建设1690个5G基站,渤海活塞、博远重工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高效能”转型支柱产业。坚持实业立市、工业强市,以价值链为核心,重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从“规模经营”向“价值效益”整体再造,在“破与立、加与减、快与好”的思辨行动中实现动能转换积厚成势。以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为目标,和德轻量化结构件、奥杰全铝车身、魏桥中试基地、高性能泡沫铝等项目当年开工、年内可建成,国内最大的汽车轻量化基地初具雏形。

“超常规”构建科创格局。坚定不移推进产教融合,加速集聚科创资源,构筑起支撑未来发展的创新源动力和转型主引擎。发挥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战略支点作用,高水平建设渤海科创城,成功纳入全省重大发展布局,区域应用型科创高地正在崛起。先研院筹划和建设演绎出“守正和出新”、“速度与激情”的科创时刻,一期工程主体全部封顶,检验检测、展示交易、信息咨询等八大中心9月份投入使用,106家企业研发、科技及商务服务机构洽谈入驻。

产教融合、实业创新,打造为高质量发展积淀人力资源和产业资本的“双型”城市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020年7月31日,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举行。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提出把推进产教融合、实业创新“双型”城市作为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以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联盟、产教融合示范园区为重点,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构建服务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建设“双型”城市,是落实上级有关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推动富强滨州建设全面起势、整体成势的内在要求,更是赢得未来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在产业链重塑的“关键期”、新业态新模式的“爆发期”、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期”,市委作出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目的就是打造“产教之城”、推进实业立市,以人才支撑推动产教融合,以数字经济赋能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驱动实业发展,以扩大开放扩展发展空间,为未来滨州高质量发展积淀人力资源和产业资本。

共建共享、用情用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滨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安心事、顺心事、暖心事,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防疫发展双线胜利。坚守“一失皆失、以稳促稳”底线,疫情防控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从严从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对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始终做到“帮扶是最好的监管”,及时有效、精准务实,全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慎终如始做到管控力大于传播力、服务力大于冲击力,取得“病例少、无扩散、全治愈、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双线统筹、双线胜利”的重要成果。

城市环境更具品质。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致力打造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品质城市。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打通断头路、断头桥,建设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25平方米,列全省第6位,两项指标均超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启动黄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三年行动,开展林水会战第二个十年行动,治理骨干河道。实施农村废旧房屋残垣断壁“清零行动”,工作经验得到农业农村部认可并全国推广。依法稳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尊重民意、整改提升。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859人,位居全省前5位。创新构建“e家大救助”体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10元和443元。实施义务教育提升工程,“八校”建设加快推进,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国家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伟大事业需要在实干中接续推进,富强梦想需要在实干中成为现实。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下,“民富市强”的梦想之光必将照进现实!

copyright
责任编辑:王志学
“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