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阳信回族乡村医生冯元帅,13年行医坚守初心不改

2020-02-05 08:48:35 记者 杨孟子 报道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元帅,开开门!”凌晨3:00,门外传来一阵急促又焦急的声音,冯元帅立刻睁开双眼,从床上弹起。

因为已经白天连续工作14个小时,这样的深夜,只要有人敲门叫他,就意味着,有人生病了,急需药物和他的治疗。对于半夜求诊的患者,冯元帅从来没有拒绝过。

刘庙社区所属阳信县河流镇,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社区,有回族群众7600多人。今年33岁的冯元帅是刘庙社区的一位乡村医生,从业13年,最忙的时候,他一天之内要治疗200多位患者。

年复一年,冯元帅的诊所每天都在早晨8点开门,晚上10点关门,但要是诊所里还有在输液的患者,他依然会耐心等患者完成输液后再关门休息。即便是深夜,他可以稍作休息,心里也始终揪着,不敢熟睡。

2002年,冯元帅来到滨州卫生学校学习,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他和老师、同学们在校园里封闭隔离三个月,关心着当时社会上疫情的发展情况。新闻中、真实的生活里人们恐慌又茫然,看着人们遭受着疾病的苦痛,他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疑问“这种病为什么如此厉害,让医生束手无策?”在那三个月的时间里,他更坚定了自己学医的初心:做一名好医生,为人们解除痛苦。2006年,冯元帅在滨州卫生学校以“优秀毕业生”“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毕业。时至今日,他努力自律,继续潜心学习医学专业知识。

大年三十晚上10:40,冯元帅在诊所值班发的朋友圈。

记者见到冯元帅对他的第一印象,温润儒雅。冯元帅说“我一年365天都不能离开诊所,没有一天假期”。在从医期间,他也遇到过困难。患者的不理解有时也令他困扰。有的患者会觉得结算治疗费用高,怪他赚钱赚得多,这时的他会笑着解释每项治疗的费用明细,“咱说明白了,他们也就理解了,实在不理解的,我也只能笑笑了。”

2020年的开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冬天也正是流感易发的季节,冯元帅的诊所更加忙碌了。他及时为患者们普及防控知识,解释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等等。建议人们过年期间不要拜年,不要聚会,居家隔离时做好消毒卫生。“在农村,人们相对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少,我作为乡村医生,坚守在疫情防控基层一线,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为刘庙的回族群众们构筑起一道防控的“生命线。”

下午3点半左右,诊所里有7位患者在等待着治疗。采访期间,记者的采访因为患者的到来几次被打断。记者问前来就诊的患者从女士,她说“村里到元帅这里看病的人很多,大家都信得过他,家里孩子大人生病时他开给得药不多却又很管用。看病时元帅脾气也好,给孩子扎针时哄着还有耐心,是个负责任的好医生。”

患者进了诊所,冯元帅会第一时间跟患者细致询问病情。接着转向他背后陈设的高柜里,在各种各样的药品之间,拿出两种药。“回家吃这两种药,一天三次按时服用,药吃完了看恢复情况再来复诊。”来看病的患者想多拿两种药吃,冯元帅笑着说“不用,我从不随便给患者开很多药,不用吃的药我绝不会推荐,相信我,吃这两种药治病完全够了。”

因为每天过于忙碌,妻子时常也会埋怨他照顾不到自己的小家,没有活动的自由,一日三餐也不规律,对孩子的陪伴太少。“有时候自己的孩子顾不上,也得先照顾治疗别人家的孩子。”说到这里,冯元帅是一贯的心平气和,“想做好一个乡村医生,需要舍弃的太多,但我只能选择这样。病人需要我时,咱不能后退,只能往前进。”当记者问到他是否想到过放弃时,他不假思索说道,“从来没有,选择了从医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做到最好。”

在多年的从医期间,让冯元帅印象深刻又感动的事情很多很多。相熟一些的患者在就诊时会为他带上一份早餐,患者痊愈后一句“幸亏有你了”的感谢,送来的锦旗和牌匾......“这些都让我觉得温暖又感动。”冯元帅称,“把那么多的人都治好了,我不仅有成就感,更有来自内心很多的快乐。”

他还提到了对刘庙村里临终老人的关怀,他会到即将去世没有希望痊愈的病人家中,用自己的医学知识给患者输液或者开一点止疼的药物。他说,“哪怕知道我救治病重的患者痊愈,是没希望的事情了,起码能在他们临走之前,缓解一些他们的痛苦,也能淡化患者家人的悲痛吧。”在自己的医者职责之外,他总是想力所能及的帮患者多做一点事情。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神圣,能为患者解除疾病的痛苦,得到他们的肯定,我觉得再辛苦都值得。”说完后,冯元帅转身去接诊另一位刚进诊所的患者。

copyright
责任编辑:宋静涵
滨州人物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