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着门缝看历史】(96)作为作家,谁敢“背对文坛”?答曰:黎汝清

2020-01-11 23:25:46 侯玉杰 0

二十多年前,因为工作的缘故,作为一名普通干部,我曾经冒昧地给黎汝清先生写过信,得到他的回信特别激动,一直珍藏着。黎汝清先生是我崇拜的作家,是我国著名的军旅作家,堪称军史作家第一人。他的作品,特别是根据他的小说《海岛女民兵》拍摄的电影《海霞》,在我少年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今,《渔家姑娘在海边》仍是我最喜爱的歌曲之一。如今黎汝清先生驾鹤西去,对他的敬仰却有增无减。


(黎汝清)

 

生于博兴县庞家镇八甲村,上过私塾后考入耀南中学,参加过昌潍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58年开始专业从事文学创作

 

黎汝清,山东省博兴县庞家镇八甲村人,1928年2月出生在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家庭,他的祖父、父亲都是木匠,农闲时从事副业,因此家境较为宽裕。

黎汝清7岁上学,11岁时因为日寇侵入家乡被迫辍学,此后又上了半年的私塾。他平时除参加儿童团、青年抗日先锋队的活动外,白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晚上在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当小先生。少年时代,黎汝清阅读了大量农村广为流传的通俗小说,不但提高了文化水平,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1944年7月,黎汝清考入抗日民主政府创办的耀南中学学习3个月后,被分配到渤海行署生活股担任会计,因为年龄太小,无法管理钱财,再被调到渤海行署油印室担任缮写员。1945年11月,转入渤海军区后勤部担任缮写员并参加报纸编辑工作,担任见习编辑干事1946年2月,黎汝清加入中国共产党。黎汝清参加过昌潍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解放后,在上海警备区任宣传股副股长、华东公安部队医院分院副政委、党委秘书、教导员、15师工科副科长等。1958年调南京军区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组,黎汝清从此开始专业从事文学创作,该创作组后改为创作室。

1959年,黎汝清加入作协江苏分会,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1992年,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有突出贡献荣获政府特殊津贴。曾出访越南、巴基斯坦、苏联等国。是第六届江苏省政协委员。黎汝清一生发表作品超过一千万字。诗歌、散文俱佳,短篇、中篇、长篇小说,都获得好评。2015年2月在南京逝世,享年88岁

战争年代,黎汝清立过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在文学工作岗位上又立过1次二等功

 

文学创作开始于楚辞研究,以儿童文学闻名,以小说奠定文学地位,整个创作生涯十分高产,《海岛女民兵》《皖南事变》《湘江之战》《碧血黄沙》等名作迭出

 

黎汝清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积累分为五个时期。即:青少年农村生活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上海后在机关作宣传工作,担任医院副政委、教导员和师直工科副科长时期;三年党委秘书时期;创作时期。

把自己前三十年的生活和工作,称之为“自然生活”,从1958年开始的专业写作生活,是“采访生活”“体验生活”“深入生活”,前者是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生活,而后者则是以客人的身份观察生活,黎汝清命名为“间接生活”。



“自然生活”与“间接生活”的感受是不同的。为了写《海岛女民兵》,黎汝清到海岛上代职连副指导员三个月,虽然是客人,但他以主人的心态去工作。他认为,长期的自然生活积累,对创作极为有利。“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是典型的“逍遥派”和“观潮派”,他利用写《蔡永祥》《红色小号手》《万山红遍》的机会,三上井冈山、二进中央苏区、四进大别山体验生活。

黎汝清的文学创作开始于楚辞研究。第一篇作品是研究古典文学的评论文章《读<屈原九章今译>》,先是在上海《文艺月报》1954年第六期发表,再收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楚辞研究论文集》中。该文的创作,展现了黎汝清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格。1954年春,黎汝清偶然读到了由文怀沙著、棠棣出版社出版的《屈原九章今译》,虽然仅有小学文化水平,但凭着战场经历,凭着年轻军人不畏权威的精神,他对其中的许多翻译提出异议并给出自己的意见,他把稿子寄给报社却石沉大海他不服输,首次找到文艺刊物《文艺月报》,得到了肯定并在编辑鼓励下,开始了军事题材的文学创作。

黎汝清是以诗歌创作登上文坛的。1954年5月,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朝霞从东方升起》。1958年5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歌集《战斗集》。1959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诗歌集《在祖国的土地上》是著作者之一1962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歌集《青凤岩》。1973年9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歌集《战马奔驰》。至于零散发表的诗歌、散文诗、歌词作品,已不可胜记。


(《三号瞭望哨》法文版)


黎汝清以儿童文学开始闻名。1958年7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儿童故事集《双报喜》,同时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将军和通讯兵》。1959年4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三号瞭望哨》。1961年1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说《我守卫在桃花河畔》。1980年5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集《秘密联络站》。黎汝清零星发表的儿童歌曲和短篇、中篇小说亦不可胜计。



奠定黎汝清文学地位的是他的小说。1966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说《海岛女民兵》,一时轰动全国,“南京到北京,海岛女民兵!”。1976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万山红遍》。1979年10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叶秋红》。此后,陆续出版的著名长篇有《冬蕾》《雨雪霏霏》《芳茗园之夜》《皖南事变》《滴血的夕阳》《深谷英魂》《湘江之战》《碧血黄沙》《漠野烟尘》《故园暮色》《丛林战争》《故园夜雨》《黄洋界上》《安娜一家》《故园晨曦》等等。



黎汝清的获奖作品主要有:

儿童文学《三号瞭望哨》,195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儿童文学一等奖。

长篇小说《皖南事变》,1988年获华东文艺图书奖一等奖及第二届全国图书奖金钥匙奖。

长篇小说《黄洋界上》,获全军第三届文艺新作品一等奖。

电影文学剧本《长征》,获1988年华表奖、第二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主张基于百分之九十五的历史真实的创作思想,把文学作品当成历史来写,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埋头读书、提笔写作,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黎汝清是一个特立独行、个性鲜明的人,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打扮不好吃喝,更不爱交友。作为作家,黎汝清面对文学,背对文坛”,主动走自己的“独木桥”,谢绝一切世俗应酬,把法定的休假颠倒为“假休”,闭关写作。

黎汝清的人生格言是:“崇尚前贤维勤俭,鄙弃流俗戒奢华”。他没有时间去孤独,更来不及寂寞和空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埋头读书,提笔写作,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黎汝清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写了三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历史悲剧。1987年,他的长篇巨著《皖南事变》问世后,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通过小说,他讲述了那段难以逾越的历史事件,揭开了尘封的历史。小说引起的争议,甚至波及到对作者本人的人身攻击。有些所谓的历史学家,也搅合进文学创作中来。





黎汝清的《皖南事变》《湘江之战》《碧血黄沙》被称为我国现代军事战争史上的“三大悲剧”,国内最具有权威的学术报刊如《人民日报》《中共党史研究》《光明日报》《当代作家评论》等都发表了各种评论,许多观点引起社会的碰撞与反思。


(晚年黎汝清)


黎汝清是有哲学思考的人。他提倡“文学、历史、哲学,三位一体,密不可分。”主张基于百分之九十五的历史真实的创作思想,把自己的文学作品当成历史来写,甚至写出了皖南事变的大事记他对每天的战事进展情况了如指掌,对中共中央与新四军的来往电报认真推敲,对每个史实详细研究,他说“一旦存疑,我必探求”。

黎汝清以哲学家的眼光看待历史,写作历史他说:一个历史事件“从暂时看是不对的,从长远看又是对的;从小处看是不对的,从大处看又是对的;从战役看是得胜的,从战略上看又是失败的。”他说:“不道义的行为可能引出符合道义的后果,根据利弊互见、善恶共存的样式就能进入深层次的哲学思辨。”在文学、史学、哲学的世界里,黎汝清尽情遨游,“所谓善恶、所谓是非、所谓客观立场,都在我面前展现出扑朔迷离摇曳多姿变幻无定的色彩,任凭我从容审视。”

黎汝清是个有使命感的人。他信奉“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主张文学“要写真实,但又不仅仅是自然主义的生活真实的再现,不仅仅是告诉人们生活就是这样,还要应该告诉人们生活应该怎样。”

黎汝清是勤奋的人。自1958年起,他几乎每年都出版一部著作。《皖南事变》的提纲就二十多万字,交到出版社的初稿用稿纸正正规规书写,两千多页,八十余万字,其书稿本身就令人震撼。

 

侯玉杰

2020年1月9日,星期四

 


写黎汝清,很累,很焦虑,也很快乐。为此,我购买了他的著作如《海岛女民兵》《皖南事变》《湘江之战》《碧血黄沙》等。本来计划2019年完成任务,一拖再拖,2020年的第一个礼拜又从指缝中滑走了,不能再拖了。

读黎汝清这个人,读黎汝清的作品,得咀嚼。他是一个风云人物,却又是一个被人遗忘的人物。只要有机会,我必定高喊,为其鼓与呼。掩卷沉思,读后感无以为名,就叫扒着门缝看历史”。

 

扒着门缝看历史——读黎汝清和他的作品有感

 

其一,人的信仰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不能因为私念而改变,否则,会万劫不复。为了自己的私念,哪怕是瞬间的犹豫也是背叛。

其二,权力是实现目的的工具,得用。平凡的人有平凡的权力,绝不仅仅是公共权力才叫权力。

其三,历史书籍不是历史,文学作品更不是历史。历史的真实是瞬间的,是变化的,是成长的,是多面的。

其四,历史是政治的延续,研究历史就是研究政治。研究昨天的历史,是为了今天的现实需要。

黎汝清说:“历史,是迷人的大海,它惊涛骇浪波诡云谲,含蕴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时时处处都表现着人生的得失、利弊、是非、善恶的辩证关系。研究历史可以温故知新,探求历史之奥秘,可以发人深省,供人玩味,启迪人生。审视历史,有着特殊的审美价值。问题是需要研究者的真知灼见和独到的哲理感悟,去展示出奇妙的社会景观!”


copyright
责任编辑:王光磊
滨州历史

热门评论
张大爷
看看
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