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生所传《尚书》对中华文明的三大原创贡献

2019-12-21 22:12:36 吴雨泽 0

《尚书》,最早名为《书》,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今文尚书》由滨州邹平人伏生传下来。《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时期的许多重要史实,反映了各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内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华文明具有多方面的原创性贡献。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有三点。

 

首创“中国”一词

 

“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中华民国,“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在世界上遂逐渐耳熟能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仍简称“中国”,“中国”之名更加响亮。那么,“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呢?


(《伏生授经图》)


“中国”一词,最早文献记载出现于伏生所传《尚书》。在《尚书·梓材》篇中记载:“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大意是:上天既已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给先王,今王也只有施行德政,来和悦教导殷商那些顽固派,用来完成先王所受的使命。

那时的“中国”一词,是指版图而言,范围所指关中、河洛地区。至春秋时,“中国”之涵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后,又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拓展,“中国”亦不断向周边延伸,最终成为当今雄踞世界东方的泱泱大国之名。

 

首创“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执政理念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民的作用。孟子早就有“民贵君轻”的观点,唐太宗也发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警言。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明确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以人民为本理念的是《尚书》。《尚书•五子之歌》中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大意是:大禹说过,老百姓可以亲近,而不可轻视。人民为国家之本,本固国家才能安宁。

 

首创“矜以修身”的人格追求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修身的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仁人志士最高的人格追求,而修身是摆在首位的。修身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社会发展中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话剧《伏生》剧照)


首创修身的是《尚书》。《尚书·旅獒》中说:“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大意是:自早至晚人人都要尽心尽力地干好自己的工作。明君施行德政也要注重点滴善行,而积累善德的结果就是天地万物因之而生机勃勃。造九仞之山,如果尚欠缺一篑之土,也不能完成。

此外,有许多理念虽然不是《尚书》原创,但在尚书中得以弘扬,如“满招损,谦受益”“克勤于国,克俭于家”“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等。


copyright
责任编辑:王光磊
滨州历史

热门评论
张大爷
看看
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