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2019—2023年)》

2019-11-28 15:02:38 记者 刘青博 通讯员 刘青林 报道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为贯彻落实国家、山东省信息化战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举措,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近日,《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2019-2023年)》(以下简称《顶层设计》)正式发布。滨州市大数据局对《顶层设计》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问:《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贯彻“数字山东”战略部署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宗旨,抢抓新型城镇化、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中国和新旧动能转换等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滨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导向,以“优政、惠民、兴业、筑基”为统领,以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动力,着力夯实数据资源体系、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基础支撑,着力培育并壮大数字经济,着力提升数字政府、社会治理、数字民生服务水平,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为实现“富强滨州”新局面提供强有力支撑。

问: 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发展思路是什么?

答: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发展思路为“145+N”战略,即以数据驱动为主线,以“优政、兴业、惠民、筑基”为着力点,围绕“数据资源、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基础”五大领域,深化多个领域的数字化改造与应用。

问: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答:按照山东省对滨州市的战略定位,遵循滨州“十三五规划”中建设“两城四集群一基地”的要求,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环渤海湾南岸新兴增长极”城市定位为方向,提出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发展定位,即:数字政府建设示范区、数字经济新兴增长极、数字民生服务标杆市、智慧生态文明示范区,使滨州市成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公共服务方便快捷、生态宜居优势明显”的区域大城市。

问: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3年,构建形成数字基础设施泛在、数据资源体系完善、数字政府高效运行、数字经济创新活跃、社会治理智慧精细、数字民生普惠便捷和生态环境绿色宜居的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格局,为新旧动能转换、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提供支撑,滨州市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第二方阵。

问: 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架构是什么?

答: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以“优政、兴业、惠民、筑基”的理念为基础,充分整合现有系统、数据、服务等资源,构建基础架构、管理架构、产业架构、服务架构以及支撑平台、运行体系,推进城市治理、服务政府、信息惠民、产业经济四大领域。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架构为“两轴四心”。基础架构以数据整合共享为原则,形成“四横两纵”的分层架构体系。“四横”自下而上分别是设施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两纵”分别为安全体系、标准体系。管理架构以数据资源有序流动和有效治理为基础,形成“两级多统一”的架构体系。产业架构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基础,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形成“企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品牌高端化”。服务架构围绕“惠民”为主线,数据整合、应用集成和服务融合为目标,形成“两核心两应用”的体系,“两核心”是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与形成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通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全面升级,“两应用”是以民生服务需求为基础,强化管理应用和服务应用创新,在数字社区、数字公民、数字企业、数字小镇、数字园区建设等方面,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问: 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主要建设任务有哪些?

答:围绕“优政、兴业、惠民、筑基”的理念,以驱动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主线,强化数据驱动的发展方式,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数字社会升级、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发展。

第一,构建数据资源体系,突出数据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统筹汇聚数据资源,促进数据流通,推进数据整合共享、开放和运用。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形成数据驱动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和治理体系。

第二,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政务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促进信息共享和流程再造,推动政府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经济调节、区域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体系化推进滨州市数字政府建设。

第三,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夯实数据资源基础,提升产业要素品质,创新发展大数据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技术优势、成效显著、体系完善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第四,提升数字社会水平,以数据流程和区域功能再造为核心,围绕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园区、智慧社区、美丽乡村等重点领域,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据应用,开展示范引领,提升区域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第五,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网络基础能力和应用感知水平,从网络升级、下一代互联网部署、应用感知、大数据中心设施、区域网络等方面,提升全市数字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问: 《顶层设计》产业转型突破行动是什么?

答:围绕滨州市重大战略和工作部署,立足补齐发展短板、打造区域特色,将工业互联网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铝产业、双招双引、营商环境、品牌工程等事关产业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行动摆在优先位置发展。

问: 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八大支撑平台有哪些?

答:构建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打造一体化高效运行的数字化、智能化城市,以数据驱动打破信息孤岛和业务壁垒,通过“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集约化模式,体系化推进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八大支撑平台包括城市云计算平台、城市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营指挥中心、研发应用中心、时空大数据平台、移动政务办公平台、社会信用公共平台、数据共享平台。

问: 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五大运行体系有哪些?

答:围绕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体系,建设包括标准、安全、评价、管理、投融资在内的五大运行体系,为保障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整体稳定、协同、高效运行提供基础支撑。以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为指引,建立包括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数据存储与信息共享标准、建设与宜居标准、管理与服务标准、产业与经济标准、运维与保障标准在内的七大类的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标准体系。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安全体系以城市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城市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为基础,从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安全技术保障建设、安全运营能力建设、安全基础支撑建设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安全智慧化体系。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围绕评价内容、评价作用和评价机制三个维度展开。运行管理体系以运维管理和运营管理为视角,致力于构建与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治理模式。投融资体系以完善投融资机制体制,发挥滨州产业优势和培育专业运营公司等为目标,在非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等投融资模式领域不断探索,拓宽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资金,在数字经济、数字民生、数字基础、数字政府等方面发挥作用。

问: 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是什么?

答: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传统信息化建设的总包模式难以适应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要求。结合滨州市信息化基础和现状,在政策导向和政府主体方面,采取“联合建设主体”的方式;在技术规范和企业主体方面,采取“联合技术主体”。

围绕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以及“自上而下规划、自下而上试点”的规律,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分基础建设阶段(2019—2020年)、整合提升阶段(2021—2022年)、深化应用阶段(2023年)三个阶段推进实施。基础建设阶段采取“基础先行、试点推动、以点带面、统筹部署”的建设模式。整合提升阶段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建设各领域的系统应用,实现各领域的业务协同,要按照“要素带动、生态共享、应用主导、支撑有序”的路径开展。深化应用阶段,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广度与深度进一步延伸,形成更全面、更完善的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生态体系,智慧农业、智慧产业等市场性应用进入深化阶段。

问: 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保障措施有哪些?

答:建立协同建设机制,加强对全市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统一谋划、组织实施;组建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营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成立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公司;建立专家咨询工作机制,组建全市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统一建设标准,研究制定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与应用解决方案;完善政策体系,依托国家、省市级已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的政策法规。加大财政预算投入,加大资金支撑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加大政策补贴,争取国家、省级部门对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任务相关的专项资金支持和政策性补贴;开展社会融资,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投融资机制。落实发展战略,进一步升级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政策环境;人才引进与培养,建立与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有关的人才引进措施、政策等;加大培训力度,开展与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有关的培训、培养、资质认定推广等工作。考核体系建设,将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和检查结果纳入各部门、各县(市、区)工作考核体系,确保各部门工作责任落实;项目集约化管理,建立全流程项目管理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的前期审批、进度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统计监测体系,实现城市管理的整体效益,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宣传推广,制定滨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宣传推广计划,不断扩大示范效应。信息安全组织体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职责和分工;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机制,落实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分级保护、应急管理等监管制度;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

copyright
责任编辑:王志学
滨州政务

主要发布滨州本地政务相关的新闻资讯。包括领导活动、人事任免、政策法规、公告公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