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湘江,不朽的丰碑——广西学习有感

2019-11-21 19:22:16 丁爱军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20191111日至15日,按照省委党校的周密安排,我们第51期市厅级进修班78组同学以及省委党校带队老师一行25人赴广西学习。通过聆听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陈立生所作的《新时代广西发展的根本遵循》的报告,全面了解广西新时代三大定位(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面向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五个扎实新要求(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特色农业建设、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扎实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总目标、总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加深了对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建设内涵、深远意义的理解把握。通过现场学习桂林秀峰区鲁家村以党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这个村十几年前还是一个落后的城中村。2011年人均纯收入6100元,2018年达到人均纯收入五万元以上,是五星级党组织,是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形成了宜居宜业特色旅游小镇模式。

最震撼思想、震撼灵魂的是湘江边上的红色教育。我们来到光华铺阻击战旧址,向红军烈士墓敬献鲜花,在界首渡口将鲜花花瓣撒进滚滚流淌的湘江水,眼前展现的是“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烈士鲜血。在红军堂,聆听了湘江战役的惨烈与悲壮,在觉山铺狙击战旧址湘江战役纪念馆,全面直观感受了湘江战役的经过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苦难辉煌。位于桂北兴安的湘江防线是蒋介石设下的消灭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第四道防线,几十万蒋军分五路围追堵截,而能否在光华铺、觉山铺两侧顶住桂军湘军的猛烈攻击,成为红军北上的关键之关键,局面极其严峻。中央局、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布的电报称,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全局。这就是发生在1935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的湘江战役,成为攸关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命运的绝境、绝命、绝生的战役。

光华铺狙击战,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的红十团,与战斗力极强的对手桂军对阵,是一场惨烈的来回拉锯战,完全是面对面、零距离的厮杀,两任团长沈述清、杜中美壮烈牺牲,全团损失几近一半。觉山铺狙击战,林彪指挥的红一军团对阵湘军,是湘江战役中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战斗。三天的鏖战,军团政委聂荣臻负伤,五团政委易荡平牺牲,红军损失近4000人。为中央纵队殿后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几乎全军覆灭,师长陈树湘被俘后躺在担架上自己绞断肠子壮烈牺牲。三人团之一的博古面对湘江残局几欲拔枪自杀被周恩来制止。常胜将军林彪差点成为俘虏。以打硬仗著称的彭德怀终生不忍回忆湘江战役,回忆中感叹:一、三军团像两个轿夫,抬起中央纵队这顶轿子,总算是在12月抬到了贵州遵义城。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以江西出发时86000人,其中15到25岁的红军战士占到40%左右,湘江过后锐减至不足三万人。中央红军以极为惨重的代价,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直接导致了遵义会议的召开,为中国革命掀开崭新的一页。湘江战役是红军辉煌的英雄诗篇。等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陕北,仅保留下7000人,这些不屈不挠、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共产党人已经昭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国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十大元帅中有七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从湘江走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里断言:阅读长征的故事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伟人毛泽东长征途中,作《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此时的毛泽东,以其雄才伟略,已为中国革命的必然胜利凝聚了足够的信心、力量和勇气。中国共产党人从残胜走向全面胜利是偶然,但指定是必然。

湘江、湘江,中国革命的炼狱,更是不朽的丰碑。前赴后继的红军将士,以不足十分之一生存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形成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红色基因。湘江之战后还不散伙就是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信仰、信念、信心至关重要,能够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对于我们这些朝圣者来讲,我们正在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一定搞清楚从哪里来?我们从深重的苦难中来。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不会有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的百年沉沦。我们也拥有英雄,否则不会有从1949年到2050年中华民族的百年伟大复兴。我们唯有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建议,异地教学更应九分准备,一分实施,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

(作者为滨州技师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王宗尧
滨州时评

热点时事评论、滨州日报观点、滨州网时评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