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路上·我与祖国共成长 】宋建华:医者的柔软与坚韧

2019-10-21 21:54:04 邹平市人民医院 健康滨州 0

宋建华

邹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曾荣获:

第六届滨州市青年科技奖

滨州市职工创新能手

滨州市星火优秀青年

滨州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全县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邹平县名医(西医)

全县卫生系统敬业模范

作为邹平市人民医院内科党总支书记、消化内科主任的宋建华,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党员的奉献情怀与道德操守。他面容白净儒雅,颇有几分书卷气;他内心坚毅强大,在邹平市人民医院做出了诸多从无到有、由弱及强的成就。

每周二、周四,邹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门口,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因为这两天是宋建华坐诊。

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从宋建华的门诊出来,高兴地冲导医说:“看病15年来,终于碰到了一个这么好的大夫!”原来,老太太患有慢性胃炎,已经有15年了。由于长期受胃病折磨,到处求医问药,在长久不停地就诊过程中变得愈加敏感和焦虑。来到门诊的老太太不断地跟宋建华说着自己的病史、病症以及焦虑,宋建华静静地听着,通过交流慢慢地为老太太打开心结。

在与宋建华谈及此事时,他说:“很多时候胃病患者病情与情绪关系很大,你多花点时间,跟他们聊聊天,谈谈心,打开心结就是最好的良方。”

聊聊天、谈谈心,说起来确实很简单,但如果每天面对近百名就诊患者,想要做好这一点便需要不一般的耐心与毅力了。而宋建华就坚持做了20余年。

谈及宋建华,同事们也纷纷点赞。

与他一起工作11年的消化内科副主任陈磊说道:“工作这么多年来,几乎没见他发过火。”

合作共事20多年的老护士长释恒蕾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大内科时,当时还是年轻医师的宋主任,在病人面前,他总是下意识弯下腰,尽量离病人耳朵近一点说话,这一点当时让我特别感动。”

2019年7月,患者康复出院后,送自己手写的毛笔字给宋建华

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好”,在20余年间汇集成涓涓细流,为宋建华赢得了良好的职业声誉、社会口碑和无数信任有加的老病友。

如果说宋建华对待患者的心始终是柔软的,那么他对专科建设、学术发展的心却是坚毅而百折不挠。现在的邹平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可谓“兵强马壮”,从人员、设备及业务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准,而这些骄人的成绩都起始于一房、一医、一护、一镜。

1997年,在大内科亚专业细分时,宋建华选择了消化内科专业。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让他认识到内镜下诊疗必然成为消化内科专业的未来趋势,于是他只身前往山东省立医院进修一年。学成归来后,便在院领导支持下着手组建了胃镜室。

当时的胃镜室只有一间门诊室,一套“将就能用”的胃镜,一名护士和宋建华一名医生,条件可谓简陋,业务量每日也仅有1-2例,一年不过百例。宋建华是有胃镜患者跑胃镜室,有住院患者跑科室,硬是凭着“两头跑、两头精”的劲儿,将胃镜室和消化内科专业逐步做大做强。

2005年,宋建华为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2001年,消化内科独立设科,宋建华任副主任并主持工作。时至今日,成绩有目共睹——消化内科已是滨州市名科,业务能力在域内首屈一指;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完备,稍有年资的医师均可进行内镜下诊疗;胃镜室也变作了内镜中心,年均10000例以上的业务量也大幅领先于周边同级医院。2012年,宋建华又积极联合麻醉科开启了“无痛内镜”诊疗,现年开展量也达到了3000余例。

宋建华操作胃镜下治疗,为患者进行粘膜下剥离手术

这个过程承载了宋建华太多太多的心血,也见证了他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时刻。

多年前,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被家人送来医院。与别的患者不同的是,男子患有精神疾病,精神状态不佳,行为不受控制。经过简单检查寻因未果,宋建华建议家属进行胃镜检查,但是由于病人精神问题,胃镜一度难以进行。后来在宋建华以及医务人员的的耐心劝导下,病人精神稍作稳定。大家迅速进行麻醉,开始胃镜检查。经检查发现,病人胃内有异物。于是宋建华便开始异物取出过程,小心翼翼地往外取。但过程中发现这个异物真不小!完全取出后发现竟是毛巾大小的帆布!看到这个,在场的医务工作者都倒吸一口冷气,一面惊讶于病人如何吞下这么大的帆布块,一方面更惊叹于宋建华技术的精湛与耐心细致。

6岁的小男孩吞下硬币、小偷为躲避惩罚吞下5个钢钉等等……像这样的例子,在内镜中心(胃镜室)数不胜数。大家都说,有宋建华主任在,再难的胃镜下手术也敢做!没别的,就是踏实!

“消化内镜是消化内科医师的眼睛,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我们做不好,那我们的科室业务肯定搞不好。”宋建华说道。20余年间,宋建华不仅使这一只“眼睛”愈发清亮,也为邹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抓住了未来。

胃癌,一个让人谈之色变的名词。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却为时已晚,花费巨大却效果不佳。随着胃癌发病率逐年提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消化道早癌筛查已是迫在眉睫。宋建华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一直以来致力于此。

从2017年起,在宋建华的提议下,消化内科和内镜中心开始早癌筛查工作,从当时的每年5000多例到现在的8000多例,甚至10000例,平均一个月就有3-5例早癌患者确诊并实施ESD(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每年这个数字可以达到近60例。这也就意味着60个原本可能失去亲人的家庭得以保全。

谈及早癌,宋建华显得格外激动。他说:“每当听说又有哪个病人因早癌而切除全胃,我就觉得十分遗憾和惋惜,他们原本可以用更简单经济便捷并且伤害小的方式进行治疗的。”听得出除了遗憾惋惜,他的言语中还有几分自责。这个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对他而言更是一种责任,一个使命——为更多人健康服务。

在宋建华的桌上常年摆着这样一本书——《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断技巧图谱》,硬质的书皮已经磨损的很严重,内页甚至起了毛边,可见他翻阅的频次。他总会去尽力帮助每一个有希望的康复的病人,想让更多人了解胃癌和内镜手术对早癌治疗的重要意义,乃至于饭局上也会给朋友们搞一个现场科普。

同时,为了充实早癌防治队伍,他不光自己学,也带领整个团队学——消化内科每周四雷打不动学习日,每个人把自己最近遇到的或者看到的病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或者新的想法。遇到新奇的胃癌病例,大家都会凑上前去,讨论到废寝忘食。

作为科室主任的宋建华,从不局限大家思维,而是根据每个人的特质早早地为他们制定亚专科特长,让团队的每个人都能有专长、有特长,进一步把团队品牌做精做专。

跟大家聊起宋建华,大家都说他是个无私的人。只要是问他的问题,他从来都是毫无保留的告诉你。内镜下手术都是手把手教学,所有的注意事项都告诉清楚。现在,很多年轻医生内镜手术做得比他还要好,但他丝毫没有芥蒂,而是为科室、为医院又拥有了一个高技术内镜医生而高兴。这样的无畏与无私,来自一颗医者仁心,更来自一个党员的觉悟与境界。

作为大内科教研室主任,宋建华积极参加教学工作,指导年轻教师,努力为医学院积极培养合格的带教老师。参加工作30余年来,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篇,获滨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出版专著二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责任编辑:宋静涵
滨州健康

滨州人民了解全市医院信息、健康新闻的窗口,结合新闻与服务功能性定位。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