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原(六十四)|赵志立采访记(四)一个货真价实的兵

2019-08-20 10:11:20 赵志立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四)

写字是一种很好的排遣方式。自愿情况下。

有时候没有话说就随便写几个字。嗯,相当随便。

这次想说什么?干活儿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叫人印象深刻的小细节。

大上周去部队采访。一个姓张的小伙子,老家山西的,在这里当兵,去年元旦的时候看了我们的节目,要资助里面那个没有妈妈的小女孩儿。小伙子在电话里说,等我下个月发了工资再跟你们联系吧,我这个月的工资刚刚都寄回家了,我爸爸生病做了个手术。

这之后过了一个月,我已经忘了这个茬儿了,那天晚上好像是春晚的颁奖晚会,一片嘈杂中又接到他的电话,说我发了工资了明天给你送去吧。

于是我见到了他,一个白净、戴眼镜、拘谨而内向的小伙子。穿便装,走路稍微侧着身子,完全不是我印象中军人的样子。他不告诉我名字,不让摄像师拍他的正面。但是我们终于说服他跟我们一起到小女孩儿家里走一趟——他原打算把钱给我们就走的。那一趟他几乎没说话,到了人家里只沉默的坐着,坐的我都有些尴尬了,他才站起来,拿出三百块钱,小女孩儿的父亲跟他推辞,说你自己在外边也不容易,我记得他边往外走边说,没事儿,我们在部队上管吃管住,花不了多少钱。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他当兵五年了,每个月有两千二百块钱的工资。

这之后,几乎每个月,到了发工资的时候,他总会请假出来一趟,给我们送来一百块钱,托我们转交给那个小孩儿。然后他会常常的打电话过来问,钱给她了么?我有时候会偷偷的有些不耐烦:我不能为了这一百块钱专门去跑一趟,总要等顺路的时候才能给人家呀。

然而我也没想到,他这一百块一百块的会持续了整整一年。有一回他送了一百块钱来说要外出训练,于是接下来两个月没见他来,到了深秋时候,他又来了,拿来两百块,说是补齐上个月的。他上个月送的那一百块,还在我抽屉里放着呢,于是速速的托同事给送过去,心里多少的,有那么点小愧疚。

后来,我知道了他的名字,知道了他所在的连队,我准备给他做一期节目。直到站到部队的门口之前,我其实,对他军人的身份,仍然是有些怀疑的,总觉得不像。

宣传处一位姓李的干事在电话里指挥我把车停到他们连队宿舍前,让我在那里稍等一会儿。于是我站在门口等,操场上新兵正在训练,一拨一拨当兵的过来,每一拨我都注目看,不是他。然后远处走来两个人,好吧,我盯着看了会儿,觉得也不是他,于是转身继续等。然后身边有人喊赵姐,转过来看了好久才敢认定,这是那个月月来办公室送钱的小伙子,原来一个人,穿制服和穿便装,会有这样大的区别。

我们便在楼前的篮球场上采访,背景是远处训练的新兵。说着说着新兵们训练完了喊着口号回宿舍,我们的采访也暂时停止。听着此起彼伏的口号声,干坐着的我忍不住说了一句酸话,我说这么青春的声音来。小张顺着我的视线回头看,随口回应:他们这与老兵比,还不够。太脆。我问老兵是怎么样的,他答:老兵的口号里有一种杀气,更粗犷。好吧,那时候,我第一次有了认同感:我面对的,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兵。

采访结束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路灯亮起来,我说我拍一个你们回宿舍的画面,于是他和指导员和另外两个战友列队往回走,走远了,我喊,好啦,你们直接回去,我们也撤啦。喊完招呼成龙收工。走了几步却听到人在后面喊赵姐,小张又追了上来,给我三百块,说是春节期间可能会出去训练,所以这次,是给了三个月的。

那一瞬间我有些错愕。然后开始懊恼。我想,当他在夜色中远远的追过来,该是多么好的画面,可惜我们已经关机了。龙哥拍到他敬了个礼,远远跑开的画面,很有感觉。

出去采访,你永远不知道中间会发生什么。比如这夜幕下的回头,比如那采访中的口号,比如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杨群的奶奶奔波着去借钱。这出人意料的,往往又是最有感觉的。

你遇上了,记下了,便是幸运,你遇上了,错过了,便只能懊恼。

幸运与遗憾交织,这也许就是某人饱受煎熬仍没有彻底放弃的原因之一。

作者简介:赵志立,女,记者。

责任编辑:杨孟子
滨州文化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