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名门望族】(48)邹平北张家:邹平人才最多的家族之一,代表人物张毓泰

2019-06-30 22:47:48 侯玉杰 0

明清时期,邹平县城有三大张家,即东张家、西张家、北张家东张家是元朝长白先生张临的后裔,居住在城东,是邹平最古老的家族之一;西张家明朝工部尚书张延登家族,居住在城西,是邹平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北张家是明朝江西布政使张毓泰家族,居住在城北,是邹平人才最多的家族之一。

合计北张家有明朝天启年间进士张毓泰、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张玺,共2名。民国《邹平县志》为张家立传人物有20余人。

民国《邹平县志》有张永康传,叙述北张家的来龙去脉甚为详细。北张家的始祖叫张顺,有两子,长子张守臯,次子名字失考,有子即张永康。张永康考取弘治壬子(弘治五年,1492年)举人,任孟县知县,因为他性格鲠直,得罪了权贵,大祸临头,其父亲即改名换姓,带着两个孙子连夜外逃,从此下落不明。由此,所谓北张家,即是张守臯的后裔。北张家知名人物如下。

 

张毓泰

 

民国《邹平县志》有张毓泰传,文字太长且晦涩难懂,摄取精华如下

“张毓泰,字履素,乡贤张公奇策之冢嗣也。毓泰,万历己酉科(1609年)举人,(天启)壬戌科(1622年)进士,选邢台知县,事无巨细,皆躬亲之。”

张毓泰断案当地水利之争,百姓认为他执法公正,自发立碑颂扬。他任汾阳县知县时,崇祯元年,当地物价平稳,而他预测有旱灾,因此,晓谕百姓多储备粮食,不久,果然大旱。

为解除旱灾,他斋戒沐浴,步行二十里到贺将军泉求雨,当夜,大雨如期而至,而临近的介休、平遥、文水等县,土地依旧龟裂,有同僚戏称说这是老天爷偏心,也是老天爷被汾阳知县感动所至。

来年,又是荒年,他设立粥场,赈济贫民。他选择地方德高望重者四十三人,收留幼童六百名,并负责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天寒时,他又多方筹措资金购买煤炭,为孩子们取暖。他关心孩子细致入微,“令男女异宿,晚给秫粥,晨饮以椒姜。”

荒灾之后,就是瘟疫,他在书院前以及重要集镇设立汤药点,每天舍药,使得当地社会秩序安定。崇祯初年,北京戒严,社会动荡,上司决定派使者带兵到汾阳驻守,张毓泰以扰民为由,据理力争,上司才不得不罢其事。

崇祯五年,张毓泰入京觐见皇帝,改为永年县知县。他铲除贪蠹,捐资修建学宫以及书院,又维修城墙,疏浚护城河,教百姓种植莲藕,充分利用水利,颇得民心。

八年,任武选司主事。十年,出京担任宁武关兵备道道台,监军太监颐指气使各位道员、司官,惟独张毓泰不为所屈。不久,移住大梁,再移通州监军。十三年,因为母亲去世,回乡守制,来年,邹平发生饥荒,他积极协助地方官开办粥场,收养弃儿。

明清改朝换代之时,张毓泰仍在邹平家中,来年,被清政府“以人材征授山西按察使,又明年,升江西右布政使。”因为他据理向上司争取免除当地过去的税额,得罪左布政使,任期满即罢官回乡。

康熙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到民国时期,汾阳县的东郭以及永安镇为他立的两座生祠、石碑仍在,张毓泰的孙子辈到山西任职时,曾经抄录下碑文带回家乡。

张家的继承关系是,张守臯→张得禄→张继维曾任宝坻县丞→张学易→张奇策秀才,乡贤,有五子,第三子即张毓泰,长子张毓乾,秀才少子张毓谦,官鸿胪寺左丞,两人均有传记→张毓泰→张景燊,张毓泰长子;第四子张壎,举人。

 

张玺

 

张玺,张景燊长子,民国《邹平县志》有传

“张玺,字宝庵,景燊长子也。康熙己酉科(1669年)举人,癸亥署堂邑县教谕,乙丑(1685年)成进士,行取河南新野县知县,下车务举大纲,与民休息,汰耗羡以纾农氓,革支应以纾商贾,崇学校以造士,惩豪强以安良。县有古议事台旧址,为增修之,创立书院,令士子肄业其中。癸酉科,分校礼记,得李国华、杨春辈,皆中州之俊也。关中大饥,刑部侍郎督运湖南米二十万石往赈。新野地冲子午,凡楚豫诸大吏及运夫数十万,络绎往来,经三月之久。玺戴星出入,事济而不病民。丙子,军兴,郡县汹汹,莫知为计,独捐俸为之车马糗粮刍茭,皆咄嗟取办,新野民若不知有大役者。丁丑春,南阳大旱,上议发积谷赈救,令未及下,民不能待,多聚谋劫掠。玺多方抚恤,始散去。然而,形神皆敝,怔忡之病作矣。天资醇谨,呐呐然如不能出诸口,而中多俶傥奇伟之画,虽决机应变,必持之以厚德。居官六载,廉及裘糗,惠被鱦䲖。会台省缺员,朝廷行取循良以充言路。玺北上,七月,便道抵家,不逾月而卒。其后,崇祀乡贤祠。”

 

张墉

 

民国《邹平县志》有张墉传

“张墉,字石宗,毓泰之次子也。康熙壬子(1672年)拔贡,充八旗教习官,乙亥(1695年),选雄县知县。地当绾毂之口,旗民杂处,墉为政清简,人不凌竞。县居九河下游,淀水所归。庚辰年,水涸,田为膏腴,民争趋之。诟谇喧嚣,势所不免。墉履亩定税,较若划一,豪强勿得相并。明年,有永定河之役,民惮征发,墉力请修县南长堤二十里,县人德之,堤成,名之曰:张公堤。堤路如弦,高柳荫之。数十步辄作一桥,上通轮递,下通舟楫,往来若历堂序,抚军题请议叙,超擢,旋遭逆奴之变而卒,朝廷立为正臬獍之诛,以慰墉焉。”

 

张诚修

 

民国《邹平县志》有张诚修传

“张诚修,北张氏江西右布政使毓泰之裔也。嘉庆辛酉(1801年)拔贡。官山西代州州判。驾幸五台山,诚修委修狮子梁跸路。又承办多差,均无遗误。朔平府旗丁,佃地四百余顷,以所佃不平,久讼未决,即饬诚修往为清丈,讫,加以婉瑜,分别其家口,各佃之,稍笞其冒丁私佃者,讼乃息调解。州判大计,卓异,升安邑知县。未任,补夏县,凡旧例供给不便于民者,一切革之,夏人颂焉。调寿阳,承办军需,刻日而集,军功议叙,加一级,调榆次县,三月,以劳疾归,卒,年五十一。”

张家是官宦世家,也是文学大家,民国《邹平县志》收录了大量张家人讴歌邹平的诗歌作品。主要有张玺、张吟修及其子张暻,选择部分作品如下。

 

其一,过兔柴僧舍(张玺)

旷然云白与山青,伐木空山耐远听。

任是云流山自静,老僧得趣理残经。

 

其二,朝阳山寺(张玺)

 

石屋荒凉古佛残,年来欲往一僧难。

西山爽气西湖水,应许闲情静里看。

 

其三,绪果洞看杏花(张吟修)

 

东风吹暖艳阳天,柳色初匀袅翠烟。

行过溪桥山路转,杏花红到夕阳边。

 

其四,雨后步至黛溪(张吟修)

 

乱峰空翠落平芜,土润如膏草梦苏。

杨柳春风啼布谷,杏花村店唤提壶。

携来灵运游山屐,行过黄公卖酒垆。

日暖西溪争下网,一川烟景捕鱼图。

 

其五,初夏过安寿民山居(张吟修)

 

市尘元不到山家,麦陇蔬畦野径斜。

田父种瓜开汲井,村人煮茧响缫车。

盘阿树老垂藤蔓,处士亭空长蕨芽。

奕叶流传风自在,开轩犹是话桑麻。

 

注释:邹平长白山中有安村,是元朝安处士的后裔所居。该村有遐景亭,有元朝时石碑。该村擅长缫丝。

 

其六,初归菘园作(张吟修)

 

湖海归来豪气除,从今吾亦爱吾庐。

闭门种菜开荒圃,扫地焚香读道书。

世外烟霞容啸傲,胸中丘壑足轩渠。

招寻旧雨重相过,闾巷长停薄笨车。

 

其七,同刘策卿游黄花山寺(张吟修)

 

黄花山翠拥僧庵,结伴登临游兴酣。

松径行看峰六六,云堂入问众三三。

石泉流向阿兰若,莲界香生优钵昙。

聊借禅床同淡话,煎茶道侣汲清潭。

 

其八,寄赠陈丹翥盘鹤峪道院读书(张吟修)

 

锦秋亭复墨王亭,爱此山盘湖上青。

花发岩阿春负笈,月明仙观夜温经。

煎茶好共烧丹灶,涤砚还分饮鹤汀。

我欲相寻携竹杖,松门石路看云屏。

 

其九,黛溪晚渡(张暻)

 

郭外斜阳晚,人归竞渡河。酒旗前店映,花担小桥过。

水浅鱼罾少,宵深蟹火多。柳梢新月吐,隔岸听渔歌。

copyright
责任编辑:王光磊
滨州历史

热门评论
俺们这
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