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历史的中国非遗——阳信鼓子秧歌传承校园

2019-06-21 17:05:42 通讯员 翟成新 王伟 李玲玲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6月18日,阳信县洋湖学区开展了以“庆祝建国70周年”为主题的洋湖乡学区第一届“校园传统文化艺术节”。此次展演汇集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等11个鼓子秧歌参赛队伍。上至15周岁的学生,下至4周岁的幼童,他们以不同的阵法、娴熟的舞台经验演绎着鼓子秧歌进校园的成功实践,中国非遗鼓子秧歌后继有人。

阳信鼓子秧歌起源于阳信县洋湖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三大鼓子秧歌之一。最早,人们把它称为“打鼓子”,也叫“大鼓子秧歌”,或叫“跑秧歌”,清朝乾隆年间叫“武秧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普遍称之为“鼓子秧歌。” 阳信鼓子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1月,洋湖乡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为更好地传承发扬鼓子秧歌这门传统艺术,阳信县洋湖乡积极推动鼓子秧歌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今年5月,全乡所有中小学利用特色大课间、课后服务等时间,聘请老艺人走进校园传授秧歌,鼓子秧作为秧歌之乡文化传播的必要方式成为中小学生的必学科目,此举为培养新一代鼓子秧歌传承人奠定了基础。鼓子秧歌作为中小学生的必学科目,在老一辈艺术家的言传身教下传承的有模有样。因为热爱方能致远。“跑秧歌”已经成了融入到洋湖人民血液中的一种文化元素,成为“舞的起秧歌,记得住乡愁”的一种情怀。

非遗文化保护的“根”在于传承。这种“口耳相授”的技艺要想保持原汁原味的文化底色必须根植于一代一代接班人的代代传承。洋湖乡连续成功举办6届洋湖乡鼓子秧歌艺术节, 2018年5月,成立洋湖乡鼓子秧歌专业队伍,32名技艺精湛的表演者经过层层筛选入围其中,2018年10月,洋湖乡鼓子秧歌队参加第四届乐生活·常青藤杯全国老年优秀文艺节目邀请赛并取得金奖, 2019年2月,洋湖乡鼓子秧歌文化产品应运而生,根据鼓子秧歌文化设计的秧歌logo、动漫形象、纪念邮票等文化概念产品开始问世,实现了文化传承到文化创新再到文化价值的飞跃。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非遗舞蹈大赛,洋湖乡鼓子秧歌队荣获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并即将赴邯郸参加第十四届中原文化艺术节。

阳信县洋湖乡副乡长王伟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慢动作”,是需要老一辈与新一辈不断交接“接力棒”的过程,我们在发展非遗文化的同时,也要给与新一代传承人成长、成才的时间,让文化的魅力慢慢渗透,形成永铸于心的精神,我们鼓子秧歌后继有人。

责任编辑:宋静涵
滨州文化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