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高家始祖高迁自江西九江府湖口县石门寨迁居惠民县城东关。高家后代人丁茂盛,陆续迁移惠民南门大街、王皮家等地。惠民高家是知名的大族,文武兼备,名人众多,常有支系连续四五代甚至七八代科举不断,从明朝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
合计高家有武进士1名,即高振南,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榜眼,官至泰宁都司。另外,高家有举人11名,其中文举人8名,分别是:高其度(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高珖(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高坦(乾隆十五年,1750年)、高伟修(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高缙(嘉庆九年,1804年)、高奎(道光十四年,1834年)、高潽畬(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斑(光绪五年,1879年)。武举人3名,分别是:高鸣冈(顺治八年,1658年,官至狼山守备,授明威将军)、高毓澄(嘉庆五年,1800年,官至登州千总)、高光笏(光绪八年,1882年)。民国时期,高家仍是惠民知名家族,至今仍然昌盛。
整理清朝、民国、新中国《惠民县志》,高家知名人物如下:
高绍廉
高绍廉(1876~1947),字洁忱,惠民县城东关街人,有名的地主兼资本家,为惠民县知名的“四大乡绅”(另李殿侯、朱紫垣、曹瀛)之一,人称“高二爷”,是武秀才。
民国初年,高绍廉去陕西贩盐并夹带烟土。他极有心术,沿途若遇婚丧嫁娶等事,必送钱礼相贺或周济,因而武定府高家的车多得相护。在兵荒马乱的年月竟没出过一次被查被劫之事,几趟下来就发了财。此后,他在县城及邻县经营杂货铺和茶庄。1915年,高绍廉在惠民城开办贫民工厂,称“一为振兴实业,二为救济贫民”,并被推为董事长。工厂设有木工、织布、编织、轧花、染织四种业务。技工雇聘,生徒从残废院、孤儿院和当地贫苦青年中选用,获利颇丰。1918年,高绍廉又主持在惠民城三学寺旧址开辟建设大寺商场。他头脑灵活,主要建筑材料就地取材,靠提前收取商户预交的租金为经费,新建房肆250多间,成为惠民县商贸中心。1939年,日军第三次侵占惠民城并开始长期驻扎,高绍廉等人推举伪县长李骢林之子李少侯为商会会长,鼓动停业的商民重新开业,大胆经营。商会复设贫民工厂,高绍廉为经理。同时,高绍廉自已又开办药铺和茶庄,利润可观。1945年惠城解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开展减租减息及清算运动,是年冬,高绍廉避居济南,1947年秋病死。
高绍颜
高绍颜,字卓堂,惠民县城东关街人。他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常得塾师的赞扬。塾师曾经以“好学谁能比”出题,高绍颜对答曰:“赐言诗可知来。”考取秀才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再选为拔贡,负责开办惠民调查局。1906年,惠民县知县倡修《惠民县乡土志》,高绍颜积极参与,颇有贡献。
高颇
高颇,字向廉,惠民县城南门街人,贡生,国史馆誊录。他性格孤傲,博览全书,畅游京城,以教学知名。晚年回归故里,给自己的庐舍题名“课晴问雨书屋”,与惠民名流唱和酬答,是惠民城一大盛事。高颇热心公益,倡导重修学宫等工程皆身为表率。光绪年间,黄河频繁决口,惠民县又面临徒骇河的冲击,他又积极倡导修筑徒骇河河堤。惠民知县柳堂为他题写匾额“老成持重”。
高传珠
高传珠(1903~1985),字晶斋,惠城东关街人。1920年入北京大学读书,并参加国民党。1923年赴莫斯科留学,回国后,1930年任国民政府内务部高级职员。不久成为蒋介石的待从室秘书,专为蒋联络接待北方军政要员。1936年底,他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反对亲日派何应钦等人的“讨伐”阴谋,营救蒋介石,做了大量具体有效的工作。
抗战胜利后,他奉命到山东接收敌伪物资,因下属受贿而牵连入狱。1948年解放军攻克济南,高传珠获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分配到南京药学院任教授。1957年,因历史问题受到冲击。晚年退休后,作为民革成员积极为祖国统一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