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3511”工程:“白名单”企业一路绿灯 “黑名单”企业寸步难行

2019-05-10 10:21:15 记者 樊飞 罗军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开栏的话: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当前金融领域出现的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担保圈问题,核心是诚信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环环联保,银行层层设防,拉高了融资成本,损伤了信用体系。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不只是古训,更是当代市场经济的精髓所在。正如在今年市“两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讲到“务实八策”之“诚信之策”时所言:“无信不立,必须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入手,重新构建诚信生态,着力打造诚信滨州。”

为此,近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企业增信服务上发力,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实施“企业增信行动”,落实“3511”工程。从今日起,滨州日报·滨州网特开设《实施“3511”工程 发力企业增信服务》栏目,介绍分享我市社会各界在企业增信服务上如何发力以及所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

开设这一栏目,就是为了营造“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制度环境、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滨州这块热土继续引来各路英雄共同创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推动“富强滨州”建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线。为促进中央和省、市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政策落地见效,提升企业融资信用水平,纾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增加有效投资,稳固实体经济根基,促进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发挥政府引导资金作用,开展“企业增信行动”,实施“3511”工程。

“3511”工程的五项重点工作是,将50家企业纳入“白名单”,全额快速融资;50家企业纳入“黑名单”,加快分类处置;对50家企业进行帮扶,推进无还本续贷业务;公布一批打击逃废债典型案件,维护保障金融经济秩序;建设一个企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多元化融资、增信服务。

疏通“堵点”,为“白名单”企业一路开绿灯

截至3月末,全市贷款余额2724.56亿元,增长3.29%,列全省第13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11个百分点。造成当前有效投资载体相对缺乏的原因,除了新项目、好项目少等因素外,部分项目手续不全外,银行资金难以落地也是一大因素,成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堵点”。

4月30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其中,《通知》指出构建支撑有力的要素保障体系。设立企业征信“白名单”。制定“白名单”企业的标准和条件、认定程序和金融支持措施,对依法纳税、诚信经营的企业,纳入企业征信“白名单”,对名单内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在政府融资担保、审批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同时,我市通过政府信用为企业背书,构建市县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将建立政银担风险共担机制,促进市县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更好服务民营企业。积极争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接省融资担保集团,设立市级直担公司,强化再担保公司功能,加强县级直担公司建设,建立市县财政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切实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

补齐“短板”, 对帮扶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建设多元金融服务平台

当前,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风险补偿体系、金融服务创新等金融服务体系较先进市地都有很大差距,对提振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信心支持不够有力,成为“富强滨州”建设的金融短板。

《关于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通知提出,增强金融服务能力。(1)整合“线上”系统和“线下”资源,设立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搭建为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超市,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2)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企业依托供应链金融、特许经营权、知识产权等进行融资。实施续贷企业名单制管理,提升无还本续贷“申贷获得率”,2019年完成无还本续贷业务150亿元。推广“银税、银关、银保”业务,2019年完成50亿元。(3)完善地方金融稳定资金使用办法,为企业做好过桥续贷服务。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4)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修订推动企业上市挂牌的扶持政策,完善保护机制,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尤其是在提升无还本续贷“申贷获得率”方面,对暂时困难企业的专项帮扶支持将涉及授信额度、授信条件、贷款利率等方面。企业获得帮扶的条件为符合当前产业政策,手续齐全、生产经营基本正常、主营业务突出、盈利情况良好、对外投资适度、现金流比较稳定、信用相对良好,债权债务清晰并承诺信贷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同意银行监管资金流向的企业。

目前,市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制定“白名单”制度文件;企业帮扶工作已制订推进方案,并着手通过县区推荐帮扶企业名单,近期筛选确定后,将逐步落实帮扶措施;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有关部门在前期到江苏泰州、河南焦作学习的基础上,已制订了初步建设方案。

解决“痛点”,让“黑名单”企业寸步难行

区域信用环境是影响信贷投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市委政法委牵头全面推进全市“黑名单”企业专项处置工作,打击逃废债消除潜在金融风险,解决金融生态环境的“痛点”。

市委政法委联合相关部门明确,5月15日前,由责任部门梳理出“三个一百家”企业,即: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淘汰产能等缺乏市场竞争力、发展潜力不足的100家企业,不良贷款金额较大、牵涉担保企业众多、未来收入预期较低、缺乏贷款偿还能力的100家企业,符合破产、重组、清算、终结本次执行等法律程序的100家企业。在300家企业中,将梳理出符合导入法律程序处置的企业,作为列入“黑名单”企业的备选,然后逐一摸清企业基本情况、所处程序环节、不良贷款总量等基础数据,逐案逐企研究分析,做到一企一策、一案一策。6月底前,“黑名单”企业全部进入司法程序,10月底前 “黑名单”企业涉及的不良贷款得到有效处置。

在打击逃废银行债务方面,全市政法机关联合金融机构依法依规、联动推进企业偿还工作。公安机关是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违法犯罪行为的主抓部门。连日来,我市各县区(市)公安机关陆续约谈280多名不良贷款企业负责人及个人,掀起了新一轮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动高潮。下一步,公安机关将对拒不落实前期还款计划、处置措施,涉案金额大、主观恶意程度高、影响恶劣的坚决依法打击,追究刑事责任,追缴涉案资产,坚决维护我市金融生态环境。

“企业增信行动”初见成效

近日,记者从市“企业增信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了解到,“企业增信行动”初见成效。为促进各级金融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制订了《关于实施“企业增信行动”的工作方案》,提出了11项具体措施,并绘制了推进施工图。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审议通过了《滨州市地方金融稳定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据滨州银保监分局统计,截至3月末,全市共有18家银行机构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累计为800户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1270笔,金额110.28亿元。 我市实施银企对接增信计划,成功举办全市重点企业金融服务精准对接活动,27家企业32个项目达成融资意向123.27亿元。

央行资金助力工程快速推进。一季度,人民银行滨州市中心支行开辟央行资金“绿色通道”,优化简化审批发放,开通“央行资金业务直通车”,开展再贴现“重点支持票据直通车”“绿色票据直通车”业务,对借款机构办理的单户单次签票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票据和单户单次签票金额3000万元及以下的民营企业票据全额给予再贴现支持。全市发放再贴现10.99亿元。

“银税互动”实现贷款43笔1856万元。市税务局已逐一联系全市19家银行,建行、中行、农行税银互动贷款产品已开发,正在测试中。“银关保”业务加快推广。3月28日,滨州海关召开税政调研及汇总征税政策宣讲会,向38家企业集中宣讲了海关关税保证保险改革服务举措。截至3月末,滨州海关完成通关担保2.3亿元。

此外,省科技厅、市科技局还分别与省农行、齐鲁银行、兴业银行济南分行、省中行4家银行签署了三方《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业务合作协议》。

copyright
责任编辑:董锋磊
滨州政务

主要发布滨州本地政务相关的新闻资讯。包括领导活动、人事任免、政策法规、公告公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