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三里庄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解散始末

2017-01-05 00:00:00 0

1945年的博兴县纯化乡三里庄是鲁北平原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全村64户,285口人,3100亩土地。

三里庄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较早的抗日根据地,1945年春已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群众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都很高,广大青壮年踊跃参军。从1944年冬到1945年,全村报名参军的42名,在全县大参军工作中列第一。

由于绝大部分青壮年参了军,再加上脱产干部和教师近10人,造成了农业劳动力严重缺乏,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博兴县委对他们的困难非常重视,派县委农救会副会长王景楼与秘书牟省三到该村帮助工作,想把群众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解决生产中的困难。

由于受宣传苏联集体农庄优越性的影响,工作组和村干部便产生了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想法。一方面,他们考虑到,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同干活,同吃饭,日子过得一个样,对军工属好交待;另一方面,他们想在夺得全县大参军工作第一名之后,再在生产上搞出点名堂来,创个奇迹。于是,便下定了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心。

开始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时,他们提出了“有饭大家吃,有衣大家穿,有活大家干”的口号。

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土地进行合并,全部归社所有,由社统一划片,分给各小组耕种。凑集一部分资金,由社统一掌握,统一使用。还集中了大车24辆,牛38头,驴21头,耧21张,犁耙绳索35俱,耘锄12张,也全部由合作社集体管理使用。对各家各户的粮食、棉花、食油、现金等全部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不分男女老幼,都集体吃饭,并规定,老年人(60岁以上)每月吃10天细粮,小孩(6岁以下)常年吃细粮,青壮年7天吃一顿细粮和猪肉。集中的粮食,足够全社285口人吃一年有余。他们还组织两辆马车拉着高粱到外地换回咸鱼2000余斤,以改善社员生活。

在劳力和农活安排上,男劳力凡拿动锨,扛动锄的,都要求下坡干活,由组长负责,吹哨为令,干完一种农活后进行评工。妇女劳力主要是轮流烧火做饭,承担军属衣裤、鞋袜的制作,下坡者寥寥无几。

在福利待遇上,他们搞了七项规定:一是成立福利院,凡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进院生活;二是组织托儿所、幼儿园,腾出妇女劳力做饭、纺织;三是实行男女分居,打通了各家各户的宅院、房屋,统一使用;四是婚丧嫁娶由社统一安排、筹办,开支由社负担;五是需要探亲购买礼品,由社统一付款;六是凡社员得病,需请医吃药者由社请医买药;七是设立贸易股,方便买卖。有些规定,如男女分居,由于群众不通,没有实行。

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不久,各种矛盾相继暴露。首先是干部闹不团结,使不少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其次是管理混乱。评工计分流于形式,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致使劳力干活的少,纪律涣散;在物资管理上,对农具、牲畜乱拖乱拉,有时农具扔到坡里无人管;在财务管理上,账目弄得一塌糊涂。社干部对群众的意见根本听不进去,尤其是主要干部,强迫命令,包办代替,对群众不是批评就是训斥,使干群矛盾越来越激化,群众的离心情绪越来越严重。

开始,一般群众敢怒而不敢言,而绝大部分军属对农业合作社的问题和主要干部独断专行的作风则敢说敢顶,到麦收期间,有20余户(大部分是军属)退出农业合作社,随后一场合作社干部与社员间的矛盾逐步激化。秋后,这场风波才算过去,农业合作社也就此解散。

1945年,在三里庄办合作社的影响下,博兴县解放区争相成立农业合作社40多处。大部分中途垮台解散,维持到年底的只有25处。翌年初,渤海区党委作出指示进行了纠正,将保留下来的农业合作社全部转为插伙组。

这是在《山东惠民地区农业合作化史料集》中记载的一个典型农业合作社的史料,今天看来,仍有许多的借鉴意义。


侯玉杰

2016年11月26日,星期六,农历十月二十七日


今天是我农历52周岁生日,从明天起,就实实在在的53岁了。自己给自己放了一会假,早上九点才开始往办公室走。看到路上来来往往的自行车、电瓶车、小汽车,行色匆匆的人们,感慨万千,我就想,无论你自己自我感觉多么良好,你改变不了任何别人的行程,我能够做主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做一首打油诗,送给过生日的自己。“好儿郎,读书忙,提起笔来写文章。老眼昏花为哪桩,哑巴抬头看太阳。”

copyright
责任编辑:
侯玉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