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挫败自卑别怕! 滨州资深教师招招化解高一新生各种困惑

2018-09-01 15:34:46 闫希祥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常言说“万事开头难”,难,因有了难以破解的困惑,困惑解决了,开头将是开门红。高一,是高中生活的起步。高中阶段的特殊性,让社会高度关注。那么,高一新生会面临哪些困惑?需要怎样应对呢?

中国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镇中学资深教师闫希祥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心理咨询的心得,给家长和学生们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孤独感

张某,女,16岁。高一入学后,感觉异常孤独。父母说她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入学月余,开始感冒、头晕。莫名的烦躁不安。张某感觉舍友们都对她有成见,她也不愿搭理她们。在班里,也没有好朋友。她很思念初中时的好友,但很难见到。张某自述心情异常压抑,很孤独,非常苦闷。曾多次要求退宿,被父母拒绝。感觉父母不理解自己,内心更加痛苦。

孤独感,是高一新生常见的消极心理。高一入学后,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这种全新的环境,让适应能力不够好的学生,产生陌生感和孤独感;同时,离开父母的呵护照顾,生活上也不适应,过去对父母家人的长期过度依赖,使学生开始想家,出现分离性焦虑。这种情绪使学生产生孤独感。有孤独感的学生,不愿意与人交往,喜欢独处,有时还拒绝他人的帮助。

 老闫对策:

教师:入学初,班级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家长:强化孩子的成人意识,不可因过分担心孩子,经常接回家或频繁探望。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学生:学会调控情绪,学会适应环境,学会生活自理,学会与人相处。

挫败感

李某,男,16岁。高一入学半年后,坚决要求转学,甚至以辍学要挟父母。转学理由是:高中老师的教学风格不适合自己,致使自己成绩一路下滑。班级氛围、宿舍环境都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李某称自己学习很努力,但一再下滑的考试成绩,让自己无能为力,老师们救不了他,同学们看不起他。怕出错,偏偏出错。李某声称继续学下去,自己就彻底废了。

挫败感,是学生进入高中经过多次考试后,没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出现的消极心理现象。这类学生,过去一般都是小学、初中时的“学霸”。高中入学后,因考试一再遭受挫折,成绩变得普通,甚至落伍,这让他们难以接受,因此心理上产生出较大的落差,形成了挫败感。

进入高中后,各个方面变化很大。第一,知识方面:不仅知识的数量增多,而且知识的理论性、综合性也进一步增强。第二,学习方面:由初中的以教促学,高中要求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第三,考查方面:由初中知识的熟练性和准确性,变为高中的能力运用和学科素养。第四,对手方面:高中生的竞争,是高手对决,竞争力较差的学生,已在中考中淘汰出局。

许多高一新生,不了解高一知识的变化、学法的不同、考查的升级和对手的改变。人虽进入了高中,思维和学法还在初中阶段。考试败北,成绩下滑是必然的。数次挫折之后,学生开始自我否定,产生失落感、自卑感,甚至逃避、厌学。

老闫对策:

教师: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过渡,教会高中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尽快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改变。

家长:不能一味指责学生刻苦的程度。面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即使片面极端,也要理性对待。积极与老师沟通。家长不可用高大尚的道德说教,胡乱应对学生。耐心倾听,发现问题,配合老师,才是解决学生的问题捷径。

学生:正确认识高中的学习、考试特点,学会学习,改进学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养成科学的学法。

放纵感

王某,女,17岁。高一入学两个月后,经常上学迟到,上课睡觉。因违纪,班级数次令王某停课反省。王某不服从家长管教,与父母多次发生激烈冲突。家长反映王某经常深夜玩手机,还有早恋现象。王某声称,手机是中考成功后奖励的,父母不能出尔反尔,言而无信。恋爱,是自己的自由,父母无权干涉。学习,也是自己的事情,父母逼迫自己学习,没有道理。现在起,王某决定自己所有的事情,不需要父母干预,自己负责就行。

放纵感,是部分高中学生不遵守规定,不服从管教,任性胡来的错误行为和消极心理。青春期的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反对约束,渴望自由,追求个性。但是,如果过于强调个性,就变成任性。做人做事不守规则,没有规则意识,所谓的追求自由就变成了自我放纵。

出现这种问题的学生,除个人因素外,多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父母过于溺爱,或过于严苛,教育方式极端,都可能引发此类问题。这些学生一般目无尊长,率性而为,不服管教,我行我素。

老闫对策:

教师:找准学生的兴趣点,逐步引导;强化规则规范意识,逐步收拢。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对学生实施综合调控。

家长:理性管教孩子,把握分寸。不可操之过急。对于已经失控的孩子,要善于借力,讲究配合。

学生:学会反思,学会成长。冷静剖析错误,树立规范规则意识。

自卑感

孙某,女,16岁。高一开学后不久,不断称病请假。数月后,索性闭门不出,拒绝见家人以外的任何人。初次咨询时,带着口罩和手套。第三次咨询时,才摘下口罩手套,说出了自己内心痛苦:青春痘和背上的疤痕。  

孙某是个相貌不错的小姑娘。小时候,因外伤背部留下了疤痕,让她非常在意。进入青春期后,脸上长了很多青春痘,雪上加霜。高一开学后,她怕别人知道自己背部的疤痕,怕别人看自己的脸。为此,她不敢直视别人,不敢与同学一起洗浴。平时,带着口罩。但有一次擦背时,忘记反锁卫生间的门,舍友推门闯了进来。她认为自己的疤痕,大家都知道了。

自卑感,是学生一种无法自助的情感。它的出现与学生的个性和成长环境有关。学生产生自卑感的因素很多,生理缺陷、连续挫败、外力逼迫、他人嘲笑等,都可以让学生在连续的“比较---评价----刺激”连锁机制下,不断自我否定,丧失对自己的自信,产生自卑心理。学生的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就会丧失自信,严重影响学习和人际关系,甚至无法适应环境。

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有时也与父母过于严厉的苛责教育、包办教育有关。长期的高压、软硬暴力方式,会让学生失去自主感和自信,一味的对比、攀比让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老闫对策:

教师:针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宜采取鼓励为主。低起点、分层次。层层有鼓励,事事树自信。

家长:不可急躁冒进,不可胡乱对比。摸准孩子的问题,逐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少一点道理,多一点耐心。爱心,就医治孩子自卑的良药。

学生:男人当自强,女儿当自强。正确认识自己,从元认知层面,学会调控情绪,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一新生的消极心理还有很多,这里我所提及的几种,是导致高一新生产生困惑的常见心理因素。这些消极心理,不同程度地影响对新环境的适应,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竞争心态。因此,我们在创建良好学习环境、优化师资队伍的同时,也要把握好高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快速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重塑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健康成长、学习进步排除隐患。

copyright
责任编辑:邱芹
滨州教育

主要发布教育相关信息,以滨州本地教育信息发布为主,并整合发布可供滨州教育参考的教...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