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一清等网络大V眼中的“老渤海精神”

2016-12-04 00:00:00 0

老渤海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如何不被人遗忘,让更多的人知晓?“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如何更好地传承发扬?今天,滨州正不断加快对这段历史的梳理、唤醒工作,通过多种方式深度挖掘渤海革命传统的内涵和实质,并通过多种方式广泛传播。

12月24日至25日,滨州迎来了在网络上赫赫有名的孔庆东、刘继兴、刘仰、一清、蔡小心、点子正、袁小靓、梦遗唐朝、朱德泉、孙大威等十位名博,围绕如何挖掘弘扬“老渤海精神”进行“研讨”。这些名博大都是首次来滨,但普遍感觉“深深地震撼”,“来晚了”,并表示将尽己之力发扬光大“老渤海”精神。与此同时,他们也留下了对弘扬老渤海精神的意见与建议。记者现摘录部分名博观点,以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孔庆东(孔子第73代传人、北大中文系教授)

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把老渤海精神的“魂”总结传播好


我觉得今天我们宣传红色文化,不应孤立地讲,而应该将其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当年,老百姓为什么把家里仅有的一尺布、一块钱,甚至一个儿子送出来,共产党靠什么把一个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的旧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重新建成世界强国?我想,是因为共产党真正激活了传统文化,是因为共产主义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世界理想。

当年的老百姓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马列主义,但从内心里觉得这伙人是好人,是来带着咱过好日子的,所以到了咱家就要保护好,甚至宁可把自己孩子舍出去。这些是谁教给他们的,是传统文化、孔孟思想。赵氏孤儿、杨门女将的故事为何感人,为什么老百姓都爱听,因为它传承的是一种舍生取义的传统文化,它重视的是精神的价值。

从十七大以来到十八大,我们党高举传统文化大旗,各地政府也都在尝试,但很多地方不得法,就是因为不明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关系,把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对立起来了。那么,如何忠于自己的文化?这时,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这种地方就发挥其作用了。

如果让我来概括渤海革命老区这片土地的话,应该叫“百代英雄地,千秋忠义魂”,把这个“魂”总结好、传播好,传承下去发扬开来,对滨州,乃至山东、老渤海地区具有全局性意义。

我认为在渤海这片土地上,历来不缺乏各种资源,“老渤海精神”其实是与中国人的大局观、天下观、不计眼前得失、以退为进等思想一脉相承的,而弘扬“老渤海精神”,就要把它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要弘扬它的侠肝义胆,激发老百姓心中对这种精神的认同。


孙大威(中国美协会员、中国长城学会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会总监)

准备把渤海老区历史纳入自己的史诗画作“当年勇”系列


说实话,来滨州之前对渤海革命老区这段历史真不了解,这么多红色资源,这么多年,在很多“外人”眼中一直很“沉默”。

这么多年了,渤海革命老区的历史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最近我做了一个史诗性的绘画题材,叫“不可忽视的当年勇”。我已经把这两天参观拍的照片通过微信发给助理,他们也正在进行整理。我准备把这段历史作为我的“当年勇”系列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也觉得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不管它推出来是什么样的概念,什么样的感觉,至少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做一点努力,做一点工作。


刘仰(著名作家、评论家,现从事电视媒体行业)

挖掘北海银行的历史、故事,从宣传内容到形式不断创新改进


作为上海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早就听说,到了滨州才知道好八连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不止如此,我发现生活中很多以前的经历都与滨州有了种种联系,这是一种奇特的感受。

看了渤海老区的革命史,再次印证了我的观点,一个政权要立住脚,依赖于军事武力、财政经济,再就是宣传。渤海区这三方面表现得都很完备,但我们现在对这段历史的宣传做得还很不够,比方说军事上我们提供了多少战士、指战员、民工等等这些数据,而经济上的成功反反复复讲的都是小推车推出来的。来之前,我就听说渤海区有个北海银行,等我参观的时候也确实看到了有关它的资料,但相关介绍实在太简单。当年这么多小推车上前线,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北海银行应该起到了很大作用。

此外,来滨州后,我了解到顾准曾在渤海区当过财政处长,而他后来之所以成为经济学家,和他当年在这个地方的实践工作可能不无关系,但我们对这方面的东西却没有很好地总结。

另外,这两天我看展览,特别留意到当年的渤海日报等报纸,当年我们共产党除了搞武装斗争、经济建设,宣传工作也有声有色,可以说枪杆子、钱袋子、笔杆子都没有放松过。说到觉悟,当年的老百姓未必比现在高多少,而之所以涌现出那么多踊跃支前、参军的事迹,当年的宣传工作应该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认为,红色文化相对来说是滨州比较突出的文化优势。而在宣传过程中,选择哪种宣传形式要根据宣传对象有所区分,新媒体、传统媒体都要重视,各种手段都可尝试。


一清(文化学者,中宣部“中国梦 我的梦”户外宣传画的策划者、创意者)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做好新一轮老渤海精神的推送


通过参观听介绍,了解到这片土地上有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出生几天的婴儿烈士、英雄交通员的故事等等,而这些故事都体现在顾全大局上。包括滨州在内的老渤海历史是非常壮烈的,我也很受震撼。

老渤海是当年国民党惟一没有占领的地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地那么多老百姓真正是“一尺布做军装,一粒米做军粮,一个儿子送上战场”。可以说,不屈不挠顾全大局正是当时的一个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原渤海区划分到多个地区,人们对这段历史的文存没有太注意。今天我们需要也可以把这段历史进行梳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做新一轮老渤海精神的推送,借此把滨州的形象送达出去,把滨州人的故事讲出去。(作者:李淑霞)

责任编辑:王光磊

copyright
责任编辑:
滨州历史

热门评论
13061042286
南京路上好八连从渤海走向上海是老渤海精神的传承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