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酥糖

2016-12-02 00:00:00 0

1853年3月,太平军攻陷南京,国家动乱,战事频发,常立亭(常云鸾的爷爷)逃荒至天津杨柳青,为生存,常立亭等3人跟随芝麻酥糖的创始人学做酥糖,师徒四人相依为命,以芝麻酥糖为营生手艺。1860年,太平军战败前夕,仨徒弟告别师傅,一个去北京,一个留守天津,而常立亭回到滨州(原惠民地区)。回滨州后,常立亭开始购置设备办起小作坊,做起芝麻酥糖的小买卖,酥糖一做出来,便得到百姓的喜爱。每逢集市,常立亭都会将数量不多的酥糖献给乡亲父老。不久后,“常家糖坊”家喻户晓。随着销路的扩展,常立亭有了做大酥糖的决心,以摆地摊、集市叫卖等形式让更多的人品尝酥糖的香醇。生意的红火带来了好日子,常立亭将芝麻酥糖作为常家的家传手艺,按照传男不传女的祖训,将手艺传给儿子常宝庆,父子携手走上走南闯北的制糖路。后因人手紧张,常立亭又收吕汉生为徒,已小有名气的滨州芝麻酥糖在常立亭老人的努力下,几年间成为鲁北名吃。“原来的老北镇,五天一个大集,他们(爷爷常立亭和父亲常宝庆)挑担子去卖酥糖,每遇到乞丐都会施舍3-5毛钱。”常云鸾回忆,芝麻酥糖买卖虽小,但当时的收入却比普通种田家庭要多。芝麻酥糖逐步在鲁北地区广为流传,被百姓视为逢年过节的佳品。常云鸾自16岁就跟随父亲学习酥糖手艺,熟悉酥糖制作的每道工序。经过常立亭、常宝庆、常云鸾三代人的打拼,芝麻酥糖在鲁北站稳脚跟,并派生出水果糖、桔子糖等品类糖果,生意兴隆,日子红火。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使私营经济遭遇重伤,芝麻酥糖生产设备被全部收缴,迫于压力,常宝庆一家放弃芝麻酥糖的手艺,开始种田务农。家有不幸,常宝庆40岁时因病故去,使手艺传承雪上加霜,手艺传承重任落到常云鸾肩上。“父亲不仅带去了手艺,还带走了做事的信心。”常云鸾说,芝麻酥糖手艺一停就是20年,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小吃,想重新拾起这份工作需要很大的勇气。1981年,浙江金华供销社慕名而至,以供应茶叶为优惠邀请常云鸾前去传授酥糖手艺。“当时江南地区尚未向滨州供应茶叶。”常云鸾说,想到自己能为父老乡亲做件大事,就安排两个儿子打理家里的生意。常云鸾赴浙江金华武义县供销社传授酥糖工艺。两年半的时间,常云鸾带出两个徒弟。“至今在杭州西湖附近依然能吃到地道的芝麻酥糖。”常云鸾乐呵呵地说,他没想到自己的手艺能跨越大江南北。

copyright
责任编辑:
滨州旅游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