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我毕业于滨州农校(现为滨州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分配到博兴县庞家乡政府工作。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统招统分制度,我的档案从学校投到博兴县计划委员会,县计委又把档案投放到庞家乡政府。我们一毕业是国家政府序列24级干部,是当时最低的一个行政级别。
当时稍有点家庭背景的,分配时都会选择留在县城,大多安排到县直部门和集体企业。比如,商业局和物资局,县酒厂和食品厂等,这些单位是当时计划经济时代比较风光的部门。但是,世事难料,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这些部门单位很快便走了下坡路,破产、重组、买断,下岗,我的很多同学被推入到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起起伏伏。
这里讲述的是我的入职故事。我的入职就像一枚微小的石子被抛到乡镇的荒野,我的成长更像一朵无名的小花默默开放在乡村的土地上。
从打字员起步,吃上了“公家饭”,住上了独立宿舍
一开始,我被安排在博兴县庞家乡(今为庞家镇)党委办公室上班,具体工作是收发报纸,打扫卫生,接听电话,传达通知,端茶倒水,迎来送往。后来,我有了一个比较具体和明确的职责分工——打字员。
当时的打字机还是那种活动的反体铅字打字机,基本延续着1000多年前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把油印纸固定在打字机的上端,然后按一下铁把柄,叼一个活字,使劲一按,咔嚓一声,油印纸上就会出现字的印痕。打字员需要把字和标点符号的排列顺序熟记在心,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打印文件,如果打错了,就用涂改胶涂上重打。
文件打好后,把油印纸取下,放到油墨印刷盒子里,用毛刷辊子推着一张一张地印刷,经常弄得两只手上,甚至衣服上都是油墨,这种黑乎乎的油墨很难清洗,所以干活时不敢穿浅颜色的衣服。
尽管工作繁杂,知识含量低,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并没有太多的抱怨,反而觉得政府大院收纳了我这个外县的女孩子,无论从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给予了很大的眷顾和支持,我一直心存感激。
一上班,就在乡政府大院里为我安排了住房,与另一个比我早毕业一年的女同事住在一个拥有两间半平房的小院子里。我住一间,女同事住一间,那半间是仓库。宿舍里配备着单人床,写字台,两把椅子,一个脸盆架,甚至毛巾和香皂也是公家给配备的。院子里有自来水,我们在里面种上了蔬菜和鲜花。
有了独立的生活空间,我感到特别幸福和满足。母亲甚至从阳信坐公交车来过几次,每次都住上几天,看到我有了自己的独立宿舍,很为我自豪,无限满足地说:“还是公家人好啊,上班坐办公室,下班吃食堂,这可真是农村人做梦都盼望的生活啊,我闺女真有出息啊!”
每月200多元的工资,我还办了个零存整取业务,一月存款80元。为了节省生活费,我经常去赶乡政府驻地的农村大集,买回菜来,与女同事自炊,这样既节省开支也吃得舒服。
当时乡政府用油田的电,不交电费,我们宿舍用电炉子,那种外面是红土烧制的底盘,里面盘着螺旋状电钨丝的那种。一插上电,钨丝通红,发出炙烈的光和热,我们做饭取暖都用它。
因为我是外县人,乡政府每月还给我报销一次回家的车旅费,所以我坐公共汽车的车票都留着,月底到乡财政所集中报销。
在党委办公室干得小有名气,差点被要去给女县长做秘书
对当时的工作印象最深的是,打扫办公室内外的卫生和点火炉子。早晨,乡政府一般8点点名,我提前1个小时到办公室,先用报纸和木块把办公室的大火炉子点起来,然后拖地。
怀里抱着用三个圆头碎布拖把绑在一起的大拖把,把办公室和外面的走廊用力拖一遍。这对于当时体重不足百斤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个力气活。等大部分职工到来上班时,我己经累得大汗淋漓了。
其次是接电话,下通知。当时的电话是那种带摇把子的电话,一个黑乎乎的电话机神气地坐在乡政府党政办公室的桌子上,总机在乡邮局,往外打电话时,用手摇动摇把,蹭蹭转几下,然后说,“喂,总机吗?给我接某某单位”。邮局有个接线员,接线员面前守着一排按钮,每个按钮对应着一个单位。
我是乡政府专门接收电话的,接到电话,我就认真记录下来,然后再转达给相关领导。有的时候,我接到电话就会满院子地找人,传达电话精神。
因为腿勤、嘴勤、手勤,我当时在党委办公室很受大家的喜爱,大家叫我“小杨儿”,几乎没有人叫我的名字。
我当时工作认真细致,待人接物热情周到,当时县里的一些领导和县直部门领导都知道庞家乡政府有个“小杨儿”,说话北方腔,长得很乖巧,办事也很利索。
我在党委办公室干了3年,竟然在县里和乡里小有名气,以至于我差点被县政府办公室要去为当时的女县长做秘书,不过后来没有去成。
从不自信的乡团委书记到“全省优秀乡镇团委书记”
1993年春天,也就是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我遇到了当时很重要的一次精兵简政改革。乡政府庞杂的近20个机构合并成“四局两办”,即:经济发展局、社会事务局、财税局、招商局和党政办、民政办。党委办公室与政府办公室合并为党政办,要裁撤一部分工作人员。我特别担心,自己刚参加工作就被裁掉,但是很幸运,领导很照顾我这个农村女孩儿,留在了党政办。
1995年5月,我突然被乡里的副书记叫去谈话,顿时心生忐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胆战心惊地坐在领导的对面,手都不知道应该往哪里放。
领导问:“工作3年多了,感觉怎么样?”我手心里满是汗,搓着手,不知道该怎样回答。领导说:“小杨儿啊,别那么紧张,你这几年在办公室干得不错,领导们都很赏识你。目前,乡里的团委书记刚调走,领导想安排你担任团委书记一职,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被这个突然的任命弄得措手不及,心想,我才疏学浅,工作经验不足,怎么能担当得了团委书记这个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呢?看我神情,领导宽慰我说:“思想上不要背包袱,放开手脚,边学边干,这是领导对你的信任”。
就这样,我成了乡里的中层干部。
我的青春奉献给了火热而光荣的共青团事业。在乡团委书记这个岗位上,我既作出了不俗的业绩和沉重的付出,也收获了很多荣誉,以至于现在庞家镇团委还保持着我当时所创的荣誉记录。
1997年,我被评为“全省优秀乡镇团委书记”“全省青年星火带头人”,在全省“青春立功”活动中荣记一等功。我还光荣地被选为出席全省第十次共青团代表大会的代表,在省城济南参加了高规格、隆重热烈的团代会,与时任省委书记和共青团省委书记一起合影留念。
有幸成为共和国第一批公务员、当时最年轻副科级干部
1996年7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召开支部会议时,我怀孕8个多月,挺着大肚子上台宣誓,大家都开玩笑说,一下子发展了两个党员。
1996年11月,我正在老家休产假,乡政府通知我回来参加公务员过渡考试,就这样我成了共和国第一批公务员。
1998年12月,在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我脱颖而出,成为全县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那一年,我26岁。
这就是我的入职故事。庞家乡政府是我成长和起步的地方,是我的第二故乡。那里有我火热的青春岁月,有关心培养我成长进步的大家庭,也有我温馨甜蜜的小家庭,怀念那段青葱懵懂的如歌岁月,更怀念那段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清纯时代。
(作者:杨玉美,笔名青杨梅。山东阳信人。滨州市作协会员。作品先后在四川省成都市图书馆《喜悦》杂志、《滨州日报》《鲁北晚报》等报刊发表。在《作家报》和《滨州文学》等微信公众号发表作品百余篇。作品在滨州市作协组织的征文活动中多次获奖。现为滨州市技师学院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王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