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区轰轰烈烈的献砖献石运动

2022-08-03 09:02:19 通讯员 卢艳 报道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滨州日报/滨州网滨城区讯 1947年3月,国民党在重点进攻山东的同时,堵复花园口,引黄归故,阴谋水淹解放区。渤海区人民“一手拿枪反蒋,一手拿锨治黄”,克服种种困难,在国民党军的多番阻挠及人力物力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完成了治黄修险的艰巨任务,使1947年8月黄河归故后的伏汛与1948年2月的凌汛平安度过,保障了黄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可以说,1947年渤海区的抗洪斗争是在极端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

由于沿河大堤经过伏汛及凌汛之后,均有坍塌破坏,尤其是麻湾、道旭、打渔张家、刘春家、綦家嘴、梯子坝等处险工,如不及时修筑,就有发生决堤的危险。于是,1948年解放区的治黄工作进入新阶段,山东省河务局决定加高培厚南北两岸大堤,力争临黄堤达到或超出1937年最高洪水位1~1.2米标准。

1948年3月8日,渤海区行政公署发出《关于黄河春修的指示》:……为了照顾春耕,黄河春修分为两期完成,第一期自惊蛰到清明,第二期自谷雨至芒种。各专署应根据各县工程大小,在全分区内适当分配调剂,不要使沿河各县人力负担过重,影响春耕……

鉴于战争中民力艰难,一期工程在所需物料方面由政府购买砖石秸料,在运输上采取了包运制的办法。据《渤海日报》记载:仅一期工程政府就承担支付两千九百万斤粮食,本币二十万万元。二期工程和夏防至少还差一万万六千万砖石料的缺口,而且需要大部集中在下游,粮食缺口同样很大,如仍采取政府购买物料和包运制运输,全区财政将无力负担。

4月14日,渤海区党委行署、山东省河务局联合召开治黄会议,渤海区党委书记张晔同志强调指出:全党动员起来与黄河作斗争,使人民在灾难下少受痛苦,以至努力克服痛苦,这是对每个党员的党性、每个同志的阶级观念和群众观念的考验。

5月5日《渤海日报》以头版头条发出了《渤海区党委为动员治黄修险突击运料的指示》:……区党委决定,号召沿河四十里内各县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大家动手,献砖献石,义务赶运河防材料,须知达成这一紧急任务,已成为当前我党政民的紧急任务,全党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于是,沿河各县男女老幼纷纷将石磨、石碾、门枕石、接脚石、碌碡、砘子和鸡窝、锅台、炕沿上的砖头都献了出来。整劳力和半劳力,男女老幼一齐动手,加入突击义务运输中。惠民县伙龙区十五堂乡豆腐寨村首先通过小组讨论,乡亲们说:“黄河开了口子,是淹庄户人家,修河是俺们自己的事儿,献砖献石出工出车,思想好打通啊!”伙龙区全区84立方米的石料任务迅速完成后,不停歇地继续运送,运料车比过去包运送料时拉得更多,一辆车两个牲口,拉到1500斤。为了赶进度,前赵李村半夜开车运料,70多里地当天赶回。博兴县阎坊、通滨、城关等区,妇女干部带领青年妇女各处搜集石头、砖块。通滨村男女老少齐下手,推着小车把砖石运往25里远的道旭险工。千家万户献运砖石的队伍从四面八方运向黄河工地,运送石料的牛马车、手推车川流不息,黄河以北的阳信、无棣、沾化等县群众长途跋涉,将砖石运到黄河工地,支援抢修险工。在短短的15天内,群众共无偿献砖石15万立方米,运送料物5395万斤,解决了黄河春修的石料短缺问题,埽坝顺利地被重新整修起来。

copyright
责任编辑:王仪
滨州历史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