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原(一百四十七)|业主代表

2020-09-18 14:51:03 纪象启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业主代表

纪象启

上月初,我干上一个官儿,干啥呢?业主代表。对此“官儿”,有人叫它“楼长”。回家后,我对妻子说:你猜今天有啥好事?她说:“能有啥好事呀!”我说,今天升“官”了,小区经过选举,我被选为业主代表了,也就是“楼长”吧。妻子说:“你这个‘官’让人不屑一顾;是一个没有印绶、待遇,不用竞争、送礼,不遭妒忌、风摧的差事;倒是能矜细行、积德性的好事。”

这个小区于2004年从老城区搬来,而今16年了。这些年来,由于没有业主委员会,其业主事务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代管。但管理局是市里的机构,本身业务多,加之小区管理复杂,管不过来。为此,显得小区管理跟不上,这与市级机关小区的地位不相称。2020年8月,小区建立了有11人组成的业主委员会,并选出76名业主代表。除一区因领导集中不需一楼一代表外,二、三区均为一楼一代表,这样,业主代表的业务和楼长差不多。当我第一次发“创城”自查通知时,有的住户叫我楼长。他们对代表称呼似乎“不感冒”,而对楼长较为熟悉的。

这个小区位于新区中心。小区的楼比较整齐,分布也挺艺术,楼的主体呈白色,中有暗红色穿插,紫色窗户镶嵌其中,远远的看,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在众多楼群中分外显眼,这是硬件,但管理跟上才行,管理跟不上,犹如一个美人天天不洗脸。所以,硬件软件都很重要。

小区的住户,多为机关干部,近年来,也有新的变化,有的业主调走或去世后,房子产权发生变化,如此,有的房子业主换了,有的房子业主虽没换,但房子已出租了。这样,有的楼尽管看起来是原来业主,但实际住户为出租户了,而出租户只对原来的业主负责,原业主对他们只在物业公司登记个电话,但他们姓甚名谁不得而知。还有的业主长期不在这里住,物业有事找不到人,去了多趟“铁将军”把门,如此说来,小区物业管理不容易。起初,我听到一些人对物业说些不好听的话,譬如物业管理混乱啦,我还认为说得在理,但经过一个阶段工作,我才知道物业管理不容易。这就像过去的食堂,由于人们的胃口不断提升,所以不论你如何干,没有人说食堂好,人们老是不满足,嫌饭菜不好,如今干物业管理也一样,要想让每个人说好不容易。这是我干业主代表后得出的体会。

最近,业主委员会决定对楼房进行墙面挂瓷、楼顶防水层修理、雨水口整修,围墙改造等。加之,国庆来临,市里创城,为此小区忙得不亦乐乎。物业累,保洁工也累。我曾与一个保洁工交谈,他家住在东区,每天来回40多里路,上班不是忙这就是忙那,他的年龄比我大,60多岁的人了,很辛苦。他说此话后,我非常理解,将心比心,我也是这个岁数的人了,让我干,也会很吃力的。

现在邻里关系与过去不一样了。人们即使住同一个楼栋,也相互不说话,一个比一个厉害,都是“大爷”。业主委员会成立后,要求三个区都建立业主代表群,对此,问题不大,但又要求每个楼建个群,这就困难了。我所在的楼栋老人多,有的老人没有手机,有个固定电话已不错了。另外,那些承租户,只和所出租的房子业主联系,他们既不愿和物业联系,也不愿和业主代表联系。我揣测他们心理:知道他们的人越少越好,这样就可“躲进小楼成一统”了。

近来,我和一些人交谈,人们十分怀念从前的大院生活,说那充分体现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密切和热闹。我想,这种密切和热闹是建立在住房窘困逼窄的基础上。说到底,是一种无奈——七十二家房客的拥挤造就了亲密,空间窄小,相互间了解得多了,彼此熟悉彼此的性格和脾气,任何事都可以不胫而走,根本谈不上隐私权。今天情况不一样,每家每户的门越来越坚固,你想串门也难。为此,产生了“我住在高高的大楼上,回想过去的好时光……”的情景。

人是不可能回到过去的。那种住在一个大杂院,满院飘饭香、鸡犬相闻的日子不会再有。社会的确进步了。有时,我在夜里躲在阳台上看远处的灯火,就想,那些高高的大楼里面,和我一样困惑的人应该不会少吧?

我在这个小区栖身16年了。这些年来,居住环境提升,物质生活提高,而我内心的孤独感却与日俱增。直到最近,我上干业主代表,才和这座楼一些住户的名字和人对上号,要不是干业主代表,这些人家我依然与他们陌生,时间长了,彼此知道从一个门洞进出,大家见了面,只是礼节性地点点头,仅此而已。

小区物业比较正规,常在楼底下贴个告示,发个通知。这些活儿,过去是物业独自干,如今,有了业主代表,有时由业主代表干,多了一道程序,似乎管理得细了。

对于小区管理,我觉得工作得一件件来。有些事儿得进一步调研,譬如大家反映的“安装电梯”,这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它一方面牵扯到资金筹集,一方面牵扯到房子稳固性不能破坏,这些很重要的。对此,我在小区征求意见时已将这些想法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给业主委员会。

业主代表是平时负责管理楼内住户日常事务的人。他所管理的全是小事儿,没有工资,但得做好大小事的上传下达,有条件的通过微信群开展工作,没有条件的得一户一户地跑,以便进行政策法规宣讲,上情下达。同时,要充分发挥职能,做好社区发现问题的“眼”,宣传政策的“嘴”,倾听民生的“耳”,在社区的消防安全、环境卫生、矛盾纠纷、日常巡查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作者简介:纪象启,男,汉族,1957年3月生,山东广饶人,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700余篇,计120万字。已出版散文集《淄水清清》、诗歌集《春风秋月》。

责任编辑:孙洁
滨州文化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