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光的花鸟画:豪气 豪势 豪情

2020-08-19 15:12:17 叶鹏飞 书法报·书画天地 0

他的画既有文雅平和、举重若轻、灵动自然的一面

又有“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运笔如风,劈空而来,现代气息很强的一面

豪气 豪势 豪情

——刘同光先生的花鸟画

叶鹏飞

刘同光先生是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书画家,而在画坛上, 能做到“诗书画”相结合者,已不多见,而能在这“三绝” 领域上都有建树,更是寥若晨星。

清初诗书画大家恽寿平在论画时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 读到刘同光先生的画作,即有如是感。记得在 2016 年国庆节,我赴烟台参观刘同光先生的书画展,洋洋四个展场:一为花鸟展、二为写生展、三为蔬果作品展、四为书法展,近六百件作品分处三馆展出,让我叹为观止,博得了书画界的一致赞叹和社会上的一致好评。今年,抗疫期间,他又奋耕砚田,挥洒丹青,有了许多新作,让我又惊羡不已,更感觉到他是当代极少数能对中国画传统精神有着深刻认知,并不断实践,让笔墨生情,让观者动情的画家,对当代画坛有着示范意义。

刘同光先生的花鸟画之所以能摄情,让鉴画者生情,首先在于他把握了中国画演化的文脉,在继承上有着独特的思考,有着发扬光大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豪气。

笔墨特性造就中国画的传统特质,树立了经典艺术的丰碑。同时,中国画从形式到内蕴都非常讲究文化精神的追求,体现画家的思想情感和人格品质。刘同光先生的绘画即是基于这一点上的。由于当今画坛,存在着诸多令人疑惑和遗憾的现象,究其根本,即是对历史文化连续性的割裂,或更为极端地背离历史文化积淀。若要清除这个忧患,必须辨清形形式式的绘画思潮,去腐存精,承担起振兴传统文化精神的勇气。刘同光先生几十年的砚田耕耘正是致力于此的。他自小研习书画,自1983年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当过教师,后入文化单位工作。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之初,他面对新美术思潮的涌动,泥沙俱下的现状,深深的感觉到振兴传统迫在眉睫,便将书画艺术作为自己的志业。而在绘画上,又将重点选择在写意花鸟画的探求上,开始了他执着的耕耘。

花鸟画从宋代开始兴盛,历经代代画家的传承创造,留下了丰富浩瀚的传世名作。刘同光先生为了能充分的把握好花鸟画发展的文脉,寻找源头,他以宋代绘画为切入点,由工而写,再从“元四家”至吴门画派、扬州画派到海上画派,从中选择以林良、吕纪、陈淳、徐渭、朱耷、石涛、李鱓、吴昌硕为重点,深刻体会,析其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艺术追求的笔墨形式。然后以陈淳、徐渭之“豪”,与朱耷之“奇”和石涛之“势”融汇贯通,走着一条取法乎上的师古道路,成为他求索之路的起步。也因为刘同光先生学的是中文,书画是自小的爱好,有着自己自由的选择,所以他的研画之路与现代学院教育完全不一样。

同时,刘同光先生深刻体悟谢赫的绘画“六法”,坚持自“气”始而以“写”终,达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的艺术效果。这也与他多年研书之路似乎是同步:即从临摹到创作。其实,对传统的系统学习和借鉴,只是一个领会、体悟、积累的过程。他清楚地意识到, 

还必须以自然为师。只有在这师古、师自然的双重道路上,才能找到别开新境的目的地。因此,刘同光先生经常负箧写生,每到名胜幽境、每见奇树幽花,从大到小,一并观照,陶铸心象,以此澄怀。故而,他在 2016 年举办的展览之一《白描写生展》,即是他师自然,以形传神悟道所得。也可见他在师古上不但是笔墨实践,而是重视传统的绘画理念。在刘同光先生看来,唐代画家张操提出的“外师造化,积学贮宝”,一旦进入创作,则是“中得心源”,必须“物在灵府,不在耳目”,使眼中所见、笔底所写,成为他心中所得,是一种解衣磐礴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发扬光大中国画传统的豪气。可见,刘同光先生花鸟画上的造化之物,是一片化机在借笔墨在纸上的再现,这也成为他花鸟画独具特色的基础。

刘同光先生的花鸟画之所以能摄情,主要是他对笔墨技法的运用上能得心应手,以书入画,打通书法的“八法”与绘画的“六法”,使用笔有气势、有韵律、有变化,给人以磅礴的豪势。

李一先生读了刘同光先生的花鸟画后有这样的评价:“他的画既有文雅平和、举重若轻、灵动自然的一面,又有‘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运笔如风,劈空而来,现代气息很强的一面”,这正说明了他的画的独特处。

当今画坛,在“笔墨等于零”的观念误导下,一些人抛弃了笔墨功夫,朝学执笔,暮想成家,以标新立异为时尚。因而,许多作品漂薄轻浮,甚至以制作代替笔墨,很难进入中国画的实质。而刘同光先生则是日积月累的锤炼,以过硬的笔墨功夫,体悟传统高妙,建立自己的个性。从他的作品中看到,笔墨线条都是临机而发,笔随心转。尤其是他借助书法用笔,让线条阴阳顿挫,轻重缓急的自如挥洒,达到自由而不失法度,严谨又能放纵,在画面上形成“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的效果,流泻出一泻千里的豪势。在用墨、用彩上,刘同光先生坚持用墨为主、色辅之的传统,凸显写意画的特征。尤其是他画松、画竹、画荷、画梅,基本上不用色彩,将“墨分五色”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达到痛快淋漓的艺术效果。所以,用笔力度、速度的变化,用墨浓淡、枯湿的变化,将“金石气”与“书卷气”完美的结合,构成了刘同光先生花鸟画创作的特征,亦形成了他格逸气雄的画风。

刘同光先生笔下的花鸟画之所以能摄情,还在于他所写之物多为写生得来,以情入画,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自己情感。从他的作品中看,他喜欢画“四君子”——梅兰竹菊,更喜欢画松,又写紫藤和各种瓜果。值得一说的是,他在自己院落中,亲手种下了柿子、南瓜、葫芦、茄子、凌霄,在池中植荷花,观察生长过程、晴雨天气的变化,以此写形传神,用心观照,所以他的“瓜瓞绵绵,尔昌尔炽”特别传神,将《诗经》诗句有情感写出。我每与刘同光先生相遇,即使是常去的地方,他都是小本小笔随身带,随时写生,积累素材。所以,他的花鸟画以古入手,表现的是当代生活日常所见之物。丝瓜、凌霄、葫芦,在他笔下生龙活虎,借助草书使游藤变化万千,即使是扁豆、茄子也画得颇有气势。正如袁枚所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将眼中所见平常之物,表现出不凡之气象,表现出坚韧不拔之气格,这正是所能摄情的魅力所在!

刘同光先生的花鸟画之所以能摄情,让鉴画者生情,最重要的原因是画中流泻出深厚的人文精神,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将豪气、豪势和自己的豪情融于一体。

所谓人文精神,是作为艺术家应有着的一种学养、一种情怀、一种品格,也是中国书画的内核。可是,文化艺术发展到当代,画家写不好字,书家不会诗,诗人不写字成了普遍现象,尤其是画家作品的“诗书画”合一的丰富内涵,丧失殆尽。所以,现代画家师古很少,根本读不懂历史上大师们作品的内涵,所以,刘同光先生的高峨正在于此。由于他有着雄厚的诗文功底,每到一地,都有诗作,每作一画都有妙题,配上他清爽飘逸的行草书题款,与画风高度的统一。画面上一经有题,其内涵就鲜活生动,能让鉴赏者超然神游戏于高妙的画境之中,在正是其画的艺术魅力。我曾在五年前,评析过刘同光先生的书法,曾在文中道:“由于诗文对艺术的陶冶是潜移默化的,学养深厚的书家,就会穷究其幽深之理,将审美积淀、知识积累渗透到作品的杳冥之中。”可以说,刘同光先生的花鸟画,是他多角度的进取,以诗文所追求的高境与绘画所追求的高境完美的结晶。

我国自古就有“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之说,画家作画一向重视人格素质和人品修养,其笔墨论、气韵论、格调论也都与强调人格、注重境界有关。人生有三种境界:功利人生、游戏人生、求道人生。唯求道人生最寂寞,也最灿烂辉煌。刘同光先生不论在书坛、还是画坛,都是有口皆碑的。他虽然一直在重要的文化岗位上,却能面对各种诱惑而不动摇自己的意志,没有被形形色色的时尚画风和新奇形式所打动,而是徜徉于“诗书画”合一的让人怯步的高境中探求,胸中保持着“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处,存心画中!”(清人唐岱句)。所以,在刘同光先生的画中,没有浮躁的烟云气,没有光怪陆离的瘴气,却能给人以清劲爽逸的豪气,尤显出他的高峨来。凡与刘同光先生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热情豪放的性格所打动,都会被他真诚地待人所感动。豪情洋溢——这正与他的画风高度一致!

可以说,刘同光先生花鸟画创作,是他把握了中国画传统的优秀内核,是对中国文化本体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所以,他能在上世纪 80 年代传统绘画遭到挑战和冷遇时,为画坛重振“诗书画”合一的文人画风做出了典范,他的笔墨饱含深情,也让鉴者百看不厌,这是刘同光先生花鸟画的意义所在!


艺术家简历

刘同光   1956年生,198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烟台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鲁东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

书法作品  入选全国第四、五、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三、五、六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第一届中国书法精品展;当代名家书法精品展。获“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作品大赛”铜奖,并在全国书展中多次获奖。

绘画作品  入选“韩国世界美术大展”;“中国首届绘画小品展”大展等,曾于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萧红纪念馆、庐山管理处等机构收藏。

诗词创作  创作诗词作品逾万首,出版诗集《砚余杂咏》《刘同光诗集》《行远自迩:砺斋诗选》三部。创作了《海外行踪百首》《泉上漫咏百首》《咏松百首》《咏梅300首》《题画诗百首》等众多体裁的诗作。

学术论文  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中国首届书学理论研讨会”;“云峰诸山石刻理论研讨会”;“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法艺术研讨会”等。百余篇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书画报》等报刊杂志。

主编出版  《画家乍启典》、《孙其峰艺术世界》、《中国当代花鸟画坛名家作品集》、《中国当代篆书名家作品集》、《烟台历史文化名人墨迹选》等十余部学术专著。

出版个人专辑书法作品集《刘同光篆书二十四诗品》、《刘同光书法集》;诗集《砚余杂咏》、《刘同光诗集》;文集《砚边絮语》、《艺术评论集》;画集《刘同光画集》、《刘同光诗书画作品集》、《刘同光画松集》;《刘同光写生集》、《刘同光写四君子集》等十余部。

其艺术成就被《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美术观察》、《书法杂志》、《山东画报》、《齐鲁晚报》等报刊杂志和山东电视台《东方书画》、中央电视台《天下收藏》等栏目多次专题采访报道。

刘同光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杨孟子
滨州文化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