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闻:黄河成就了我,有责任描绘属于滨州的黄河风情

2020-06-15 10:10:19 记者 郭向春 报道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5月27日,滨州日报“两会”特刊刊发《赵先闻---黄河风情画的先行者》专版。版面刊发后,在美术圈引起广泛热议。


5月27日,滨州日报“两会”特刊刊发《赵先闻---黄河风情画的先行者》专版

文章介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画家赵先闻走进黄河入海的地方,首创了系列黄河风情画。其1979年创作的水粉组画《黄河入海的地方》入选全国首届科普美展;1982年创作的油画《啊,黄河口》入选山东省风土人情油画晋京展;1986年创作的水粉画《黄河口的向日葵》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黄河岸边蓬蓬棵》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黄河口的向日葵》作为唯一滨州作品入选2018年山东省改革开放40年美术创作成果展。截至目前,赵先闻的代表作六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全都为黄河系列作品。

黄河风情和黄河口是我的艺术创作圣地,是黄河成就了我

长期以来,赵先闻逐渐形成浓郁的黄河风情情结。多年来他沿着黄河写生,对黄河沿岸入海口那里的人物、场景的变化极为敏感,遂把黄河故道神仙沟、大河开凌、黄河地上河、渔船扬帆、黄河勘察和油田“磕头机”丛生田野等奇异、壮观的场景,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予以深度的审美挖掘。于是,立于时代的学术探索前沿的他,最早创作了反映黄河三角洲的系列作品。1979年,他创作的十二幅《黄河入海的地方》系列水粉组画参加全省以及全国性美展时引起很大的轰动。

基于黄河风情带来的巨大的审美冲击和创作感,赵先闻先生在深研水彩画的探索中独辟蹊径,从中开创出“拓彩画”这一新画种。1989年这些融入黄河元素的拓彩画,荣获山东省科技文化进步奖,并入选1990年中国现代书画大展。在看过赵先闻作品后,台湾著名国画大家刘国松先生在台湾《第一画刊》“大陆新秀”专栏撰文《黄河口的画家赵先闻》写到:“赵先闻的名字就和黄河口连在一起了。他对黄河口素材的挖掘,不但拓宽了美术界的视野,也给文学界一定的启示作用。”

“黄河风情和黄河口是我的艺术创作圣地,是我绘画的母题,是黄河成就了我。黄河已在我心中深深扎根。”赵先闻感慨道。

“今年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滨州市要高标准建设黄河风情带,发展黄河风情文化、旅游产业,组织开展黄河风情带文化艺术展览。我认为,文艺工作者就应该扎根生活立足本土,把本土的、本地域的能表现的人物、风光画出来,同时要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论观点,走自己的创作的艺术创造之路,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鲜明的地方特色,形成一个地域的艺术特色。”赵先闻说。

赵先闻建议,我市应该对本土文化有一个战略部署、战略思考,要组织文艺工作者围绕本土化做一些有价值探索,有特色的艺术品,打出我们滨州本土文化的品牌。“东营有个湿地画派,专门创作以黄河口湿地为题材的作品,他们有专门的创作队伍,而且政府每年还有资金支持。东营的黄河黄湿地画派已经已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实,滨州也有自己的创作实力,只是没有形成一股团队力量,当然也就缺乏对地域特色的研究。”赵先闻说。

赵先闻认为,文化富强是建设“富强滨州”的一部分,应该让文化软实力成为经济发展“硬支撑”。滨州的文艺工作者有义务描绘属于滨州的黄河风情,为“富强滨州”创作出一些反映本土文化特色和成就的作品,为“富强滨州”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黄河口题材散文入选省文旅厅主办的征文活动受关注

不仅仅绘画,赵先闻的黄河口题材文章也受到关注。他的散文《我爱蓬蓬棵》入选2019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三届“讲好山东故事”社会组。

著名广播主持人梁宇在看到这篇散文后,特别感动,深情诵读后他作如下感慨:“文字不多,也不追求华丽,但是返璞归真,字里行间都透着质朴。只有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才能表现出这样的情感。”

“初识赵先闻源自他创作的一篇名为《我爱蓬蓬棵》的随笔,文章言语精炼,字里行间透着返璞归真的质朴和蓬勃的生命力。讴歌青松翠竹、红梅金菊的比比皆是,习以为常,但赞美蓬蓬棵的前所未闻。蓬蓬棵,一种丛生在山涧沟壑、干旱贫瘠的盐碱沙滩上的小植物,在黄河口特别常见,平凡到不会引起你的注意,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活的历炼,认清了生活的本质,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从平凡中发现它的可贵之处,欣赏到它与众不同的美吧。” 第三届“讲好山东故事”承办方负责人感慨道。

在谈到这篇文章时,赵先闻介绍,这篇散文写于1989年,是一篇创作随笔。“写这篇散文前我先创作了一幅画作---《黄河口的蓬蓬棵》,这幅作品是我黄河口系列题材作品之一,作品主要是以反映本土文化未关注和表现方向,入选了第八届全国美展。创作时我感触很多,由此也便有了这篇散文。”蓬蓬棵也叫蓬蓬草,是黄河口特别常见、特别平凡、特别不引人注意的一种小植物。它其貌不扬,而且多是山涧沟壑、干旱贫瘠的盐碱沙滩上生长,蓬蓬棵是当年生当年落,然后第二年再生,生命力特别顽强。“我觉得这样一种小植物有着一种对土地的坚守,对生命的奋争,不断挣扎着向上生长的坚韧精神,他像我们的父辈,像我们的父老乡亲,也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我想每个人都是一棵蓬蓬棵,我画它,写它,都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一种赞颂,一种努力生活的人生感怀。这种精神动人,也恒久,它会不断出现在我的作品中甚至性格中,伴随我的一生。”赵先闻说。

未来继续以黄河为创作题材,为本土文化鼓与呼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赵先闻从艺50周年。2019年11月16日,游子吟·赵先闻从艺50周年回乡展在聊城市书画艺术馆开幕。此展是赵先闻从艺50周年系列活动的收官之展,是继9 月6 日“岁月恩典70 年—赵先闻艺术创作回顾展”(滨州传媒艺术馆展出)、10月13日“回望·赵先闻写生与彩墨作品展”(滨州市美术馆展出)的又一次集中展示。

在“回望·赵先闻写生与彩墨作品展”开幕式上,山东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宜在致辞中表示:“近半个世纪以来,先闻先生脚踏实地,信心十足,敢于创造的走在艺术创造的大路上,成为了滨州画坛重要的领军人物。在山东乃至全国有着相当广泛的社会影响,是美术界公认的有思想、有学识、有创新精神的一位艺术家。先闻先生是一位热爱生活,为本土呐喊,为本土文化鼓与呼的人,他的黄河口系列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2018年又入选了改革开放40年山东美术赴京展,这是滨州美术界的骄傲。”

“黄河已在我心中深深扎根。未来,我会继续以黄河为创作题材,坚持创新,立足本土,与时代同步,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反映本土的优秀作品,把最有生机、正能量的艺术品献给人民,为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赵先闻表示。

近期,赵先闻从艺50周年画集即将出版。画集系统梳理50年来赵先闻的国画、书法、文章、瓷器及艺术衍生品,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们期待着,也充分相信,赵先闻在未来的日子里,为滨州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应有贡献。


copyright
责任编辑:杨孟子
滨州文化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