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滨州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全文)

2020-06-08 11:06:47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关于滨州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0年5月24日在滨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滨州市财政局局长  焦本强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提请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中共滨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认真落实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及其常委会决议,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扎实推进“富强滨州”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46.02亿元,其中:当年收入242.96亿元,完成预算的100.6%,比上年增长1%,剔除减税降费因素后,可比增长11.4%;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135.54亿元,调入资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上年结转收入等67.52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429.45亿元,其中:当年支出378.13亿元,完成预算的102.8%,增长9.5%;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不含再融资债券)674万元,上解省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51.26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16.57亿元。

2019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61.93亿元,其中:当年收入13.87亿元,完成预算的111.8%,比上年增长9.9%;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及县(市、区)上解收入215.16亿元,调入资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上年结转收入等32.89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255.57亿元,其中:市级支出79.52亿元,完成预算的110.7%,增长26.8%;市对下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支出125.63亿元,上解省支出、债务还本、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50.42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6.36亿元。

2019年,市属开发区(包括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经济开发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3.26亿元,其中:当年收入34.35亿元,完成预算的98.5%,比上年下降11.7%;市级补助收入6.21亿元,调入资金及上年结转等收入2.7亿元。市属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41.59亿元,其中:当年支出28.08亿元,完成预算的94.8%,下降19.8%;上解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13.51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1.67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总收入249.75亿元,其中:当年收入190.32亿元,完成预算的101.5%,比上年增长65%;上级补助收入9283万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收入52.42亿元,上年结转收入6.08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总支出239.9亿元,其中:当年支出220.19亿元,完成预算的103.6%,比上年增长58.3%;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324万元(不含再融资债券),上解支出及调出资金19.48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9.85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当年收支增幅较高,主要是国有土地出让金和新增专项债券形成的收支增加。

2019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总收入116.58亿元,其中:当年收入61.54亿元,完成预算的95.4%,比上年增长52.1%;上级补助收入9283万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收入52.42亿元,下级上解收入1304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56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总支出111.45亿元,其中:当年支出21.57亿元,完成预算的74.1%,比上年增长36.2%,支出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棚户区改造、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设;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转贷县(市、区)支出43.7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补助县(市、区)支出及调出资金等46.17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5.13亿元。

2019年,市属开发区政府性基金总收入24.55亿元,其中:当年收入3.76亿元,完成预算的95.5%,比上年下降4.2%;市级补助收入15.81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收入3.99亿元,上年结转收入9884万元。市属开发区政府性基金总支出23.64亿元,其中:当年支出23.52亿元,完成预算的93.3%,下降17.6%;上解支出及调出资金等1195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9099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1.75亿元,其中:当年收入1.2亿元,完成预算的206.2%,比上年下降53.1%;上年结转收入5470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1.45亿元,其中:当年支出7701万元,完成预算的112.8%,比上年下降68%;调出资金6790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2969万元。

2019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3392万元,其中:当年收入1235万元,完成预算的124%,比上年下降92.3%(主要是减少一次性收入1.5亿元);上年结转收入2157万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753万元,其中:当年支出507万元,完成预算22.8%,比上年下降96.4%;调出资金247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2638万元。

2019年,市属开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81万元,其中:当年收入81万元,完成预算的16.6%;市属开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81万元,其中:当年支出50万元,完成预算的11.8%;调出资金31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47.22亿元(不含上级补助和下级上解,下同),完成预算的107%,比上年减少1.4%。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28.45亿元,完成预算的99.4%,增长11.6%。剔除净上解省级7.65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11.12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94.89亿元。

2019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04.39亿元,完成预算的103.4%,比上年减少7.7%。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96.12亿元,完成预算的99 %,比上年增长12.1%。剔除净上解省级7.65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615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55.64亿元。

2019年,市属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27亿元,完成预算的107.3%,比上年增长47.9%。市属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55亿元,完成预算的105.8%,增长12.6%。市属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720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2.15亿元。

以上四本预算收支科目增减变化情况,详见《滨州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

(五)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落实情况

2019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及其常委会决议,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挥财政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促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聚焦动能转换,财政支持发展加力提效。始终把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作为重中之重。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实现新增减税降费50.2亿元,在为企业减负的同时,改善了市场预期、增强了企业信心,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明显加快,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围绕政策激励引导,积极落实财政支持新旧动能转换“1+5”政策体系等一揽子财政政策,激发各方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性。支持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化工产业发展布局,促进高端铝业提质增效,增强主导产业创新带动能力。围绕拓宽融资渠道,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效应,与省财金集团签订“1+7”战略合作协议,签约资金规模超过200亿元。设立高端铝产业及园区发展基金、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重点企业发展基金,认缴规模180亿元,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组建滨达公司,有效盘活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房产和闲置低效土地,打造政府重点项目建设“滨达模式”。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健康发展。围绕科技创新,持续加大创新研究投入,加快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支持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围绕“双招双引”,为高质量发展20条、“渤海英才·海纳工程”、“双进”工程、招商引资激励等相关政策提供资金保障,建立企业高级人才补助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制度,激发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持。

2.聚焦统筹整合,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完善市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办法,将中央、省和市级涉农资金全面归并整合,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除少量由市级直接投入的重点项目外,其余全部按因素法切块下达,由基层统筹安排,集中财力办大事。在支持重点上,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耕地地力保护、棉花价格等补贴政策,安排农业保险保费976万元。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实施25个产业发展项目。统筹资金1.5亿元,支持农业防汛救灾。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乡村连片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村35个、市级美丽示范村75个,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奠定基础。

3.聚焦民生福祉,增强民生财政保障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财政投入着力点放在民心所向、百姓期许的美好生活上。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方面支出300.21亿元,增长10.1%,占比达到79.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惠及5.6万人次。保障“三名”培养工程、名师工作室、“三区”人才计划等重点项目支出,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实验区进行奖补。统筹推进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改善教育办学条件,促进教育能力提升和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体系。积极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居民养老医疗、高龄老人补贴、农村五保供养、优抚对象补助等民生提标扩面政策,发放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补贴;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落实老弱病残幼等特殊群体救济政策,支持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发放就业困难群众就业和培训补贴,支持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90元提高到520元;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补助,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和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制度,支持中医专科建设。加强基本住房保障。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全市65个老旧小区、2668户农村贫困户危房和1.1万户农村土坯房改造,向615户符合条件的城镇低收入住房保障家庭发放租赁补贴。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文体公益场所免费低收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同发展。提升城乡设施保障水平。支持园林维护、雨污分流、城区道路等城建项目建设,保障市人民医院西院区、市妇幼保健院和市中医医院新院、黄河大桥等重大项目实施。支持公交车运营和新能源示范推广,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优质的出行服务。

4.聚焦改革攻坚,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促进全市发展更加均衡可持续。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稳妥有序化解债务,建立“红橙黄绿”风险等级评定制度,切实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全市争取新增政府债务限额52.42亿元,较2018年增长52.9%,争取再融资债券39.5亿元,债券发行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安排5.98亿元,加大精准扶贫力度,8.4万名脱贫享受政策群众脱贫质量稳步提高。加强各类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发挥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作用,提高扶贫资金效益。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加强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获得财政部2019年度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补助资金4亿元,市财政安排1亿元,完成清洁取暖改造23.3万户。

5.聚焦体制创新,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为目标,扎实推动财政改革发展。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程。完善财税体制制度体系,推进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财政透明度不断加强,在清华大学发布的2019市级财政透明度报告中,滨州列全国12位。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管理权责配置进一步优化,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市级对32个项目6.16亿元资金进行重点绩效评价,评价结果有效运用。强化创先争优和向上争取。我市被列入全国、全省土地储备项目预算管理试点范围,市级土地储备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我市被列入全省部门整体绩效管理试点市范围,陆续制定出台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市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形成“1+2+N”的制度框架;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25.35亿元,增长6.4%。提升财政“放管服”水平。“保姆式财政”向“部门自主理财”转变,国库集中支付流程简化、效率更高,公务卡开卡率达到100%。全省第一张非税收入电子票据在滨州开出,财政流程再造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实效。

各位代表,2019年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管理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但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和减税降费政策性减收因素叠加,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紧平衡状态持续加压;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精准性有待提升,支出执行的预算约束性需要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不够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任务依然艰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和基层“三保”问题不容忽视,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预算草案

(一)2020年财政收支形势

2020年,我市“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开发区体制机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一城两院八校”、中海油渤中19-6特大凝析气田、京沪高铁二线、济滨城际、沾临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专项债券密集发行,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都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巩固经济趋稳向好起势态势,为财政增收积累有利条件。但受经济下行、疫情防控、落实民生政策等减收增支多种因素叠加影响,2020年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从收入看,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繁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财政收入工作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产业布局面临重大调整,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土地、能源消耗、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长期存在,我市新动能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加仍需持续发力;政策性减收效应更加明显,对财政增收带来持续影响。支出方面,兜实兜牢“三保”和部分民生政策提标支出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投入,还需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刚性支出大幅增长,各级预算平衡难度很大。

(二)2020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2020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认真贯彻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总体要求,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支持“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大力提质增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统筹推进“战疫情、促发展”。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财政资金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重点领域保障力度。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加快“富强滨州”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思想,预算编制中主要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勤俭节约过紧日子。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依据政策排项目、定资金,依据不充分以及非刚性、不急需的项目一律不予安排。二是坚持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安排顺序。优化支出结构,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支持高质量发展倾斜。三是向财政管理改革要活力要财源。坚持以收定支、量财办事,打破“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实行“零基预算”。努力做好统筹整合、有保有压、改革创新文章,增强财政统筹调控能力。为化解收支矛盾,市级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做好“增”的文章。一是培植财源增一块。坚决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对已出台的新旧动能转换“1+5”财政政策体系、“双招双引”等涉企资金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优化调整,推动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培植壮大财源。二是盘活存量资金统一块。每年定期开展存量资金集中清理,对市直部门当年未实现支出的财政资金原则上全部收回市财政统筹使用,切实减少资金沉淀。三是用好债券补一块。紧紧抓住中央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放宽使用限制的有利契机,积极通过专项债券支持各级重点项目建设。四是深化国企改革和土地运营调一块。市委市政府优化整合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国有资本收益增加,从上缴国有资本收益中调入一部分;加大土地资源盘活、储备和开发,从土地出让收入中调入一部分。五是强化收入征管保一块。加大涉税信息共享和利用力度,强化自然资源、住建等收入征管部门协调配合,重点关注重大投资项目税收征缴,充分挖掘潜在财源,提高税费征管效率。六是争取上级支持一块。2020年紧跟中央、省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跟着项目走”等政策变化,加强部门间配合,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2.做好“减”的文章。一是压减支出腾一块。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对日常公用支出、一般业务经费项目一律压减10%。同时,除危房外不再安排办公用房维修改造支出。严控部门用非税收入直接安排支出,部门非税收入超收一律由市财政统筹安排使用。二是绩效考核减一块。推动绩效管理与预算深度融合,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优良等次以下的项目压减20%。三是推进资产共建共享共用省一块。加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在大数据建设等领域积极推进共建共享共用和统筹运营,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3.做好“保”的文章。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面对2020年市县“三保”压力更加突出、个别县(市、区)“三保”面临较大风险状况,把“三保”摆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在预算中不留硬缺口。二是整合财力保重点。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2020年预算将原项目资金统筹整合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支持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文化繁荣发展、教育发展、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等10大板块34项专项资金,并根据专项资金应保障的政策内容设置任务清单,清单与资金同步下达,增强资金合力。按照“大类间统筹”的原则,将科技创新发展、人才建设、新旧动能转换专项资金结合使用,统筹用于支持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4.做好“改”的文章。一是深化股权投资改革。从2020年起,在产业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力推行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试点,通过阶段性持股、适时退出、滚动使用的良性循环,变“奖补”为“股权”,放大资金使用效果。二是深化土地储备预算管理改革试点。抓住全国土地储备预算管理改革试点机遇,会同自然资源规划部门按照市城区土地片区开发规划,及时完善市级土地储备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市域内土地资源运营。三是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积极运用引导基金、专项债券、PPP等市场化政策工具,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坚持保障与激励并重,建立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树立“谁发展质量高、谁得奖励多”的激励导向,充分调动财政困难县乡加快发展、培植财源的积极性。

(三)2020年全市预算安排意见

1.一般公共预算。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5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左右,剔除减税降费翘尾等因素,可比口径增长10.9%左右。全市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调入资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上年结转收入等192.88亿元,收入共计443.12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89.47亿元,增长3%。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债务还本支出等45.33亿元,支出共计434.8亿元。结转下年支出8.32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56.34亿元,比上年下降17.9%,主要是预计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加上级补助、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收入及上年结转收入等67.72亿元,收入共计224.06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18.26亿元,结转下年支出5.79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包括市级、高新区、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邹平市)收入安排3.65亿元,加上年结转收入2969万元,收入共计3.95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3.8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453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99.75亿元(不含实行省级统筹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下同),比上年下降0.9%。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91.33亿元,比上年增长7.9%。预计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对我市净调剂补助2111万元,当年收支结余8.6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7.82亿元。

以上收支计划安排是预期性的,各级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准后,我们将及时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四)2020年市级预算安排意见

1.一般公共预算。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3.06亿元,比上年下降5.8%。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县(市、区)上解收入、调入资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上年结转收入等248.27亿元,收入共计261.33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相应安排261.33亿元,其中:(1)市级支出86.38亿元,占总支出的33.1%,增长8.6%。(2)市对县(市、区)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124.63亿元,占总支出的47.7%。具体包括税收返还7.66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95.6亿元,专项转移支付21.37亿元。(3)上解支出、结转下年支出等50.32亿元,占总支出的19.2 %。

2.政府性基金预算。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64.96亿元,增长5.6%。市级当年收入,加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收入、上级补助、县(市、区)上解收入及上年结转收入等63.46亿元,收入共计128.42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相应安排128.42亿元,其中:(1)市级支出47.11亿元,占总支出的36.7%。(2)转移性支出81.31亿元,占总支出的63.3%,主要包括:市对在市级入库的滨城区、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出让收入补助等支出22.94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转贷县(市、区)支出43.76亿元;上解支出、调出资金及结转下年支出等14.61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3.12亿元,其中:利润收入3.05亿元,股利、股息收入543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00万元;加上年结转2638万元,收入共计3.38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82亿元,调出资金1.56亿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60.49亿元,比上年增加2.66亿元,增长4.6%,其中:保险费收入39.74亿元,比上年增加0.89亿元,增长2.3%;财政补贴收入19.86亿元,增加1.76亿元,增长9.7%。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6.89亿元,增加4.58亿元,增长8.8%,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53.47亿元,增加5.23亿元,增长10.8%。预计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对我市净调剂补助2111万元,当年收支结余3.81亿元,年末滚存结余53.75亿元。

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2020年市级全口径预算总支出安排453.62亿元。具体包括:部门正常运转支出安排28.96亿元;转贷县(市、区)专项债券43.76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82亿元,用于国有企业社会保障补助、“僵尸”企业清理退出补助、支持国有企业发展等;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0.49亿元;市级项目支出、上解省支出、对县(市、区)体制性返还、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318.59亿元,其中:重点项目支出102.89亿元。重点项目支出主要包括:

1.安排乡村振兴资金5.74亿元,增长22.7%。一是安排8144万元扶贫资金,支持脱贫攻坚。二是安排3.46亿元支持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继续实施林水会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村级组织运转补助经费增长机制,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三是安排1.47亿元,用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保险、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粮食风险基金配套、防汛抗旱等支出补助。

2.安排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资金9.66亿元,增长108.3%。一是安排5.21亿元,落实新旧动能转换“1+5”财政政策,支持经贸促进、招商引资、金融创新、安全生产、产品检验和功能性国有企业壮大,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绿色发展,安排环境保护专项和冬季清洁取暖市级补助1.34亿元,与中央、省资金捆绑使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安排3.11亿元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投入,落实招才引智政策,建立企业高级人才补助制度,创新平台支持力度,对魏桥国科实行一次性激励奖补。

3.安排教育发展资金4.96亿元,增长17.7%。主要用于落实义务教育扶持政策,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实验区进行奖补,建设智慧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促进教育能力提升和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

4.安排社会保障资金4.93亿元,增长26.6%。主要用于落实居民基础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政策,为“脱保”退役军人接续社会保险,落实高龄老人补贴、困难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和困境儿童生活补助、优抚抚恤等补助政策,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支持稳就业政策,筑牢社会保障“托底”防线。

5.安排社会事业方面资金6.69亿元,增长9.4%。一是安排1.31亿元,支持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支持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活动开展,保障文体场馆设施免费开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二是安排5.38亿元,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市级医院建设,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6.安排公共安全资金6.06亿元,增长11.4%。主要用于做好公检法司等公共安全经费保障,提升消防和应急救援装备能力,加强人民警察训练基地、看守所、拘留所、审判法庭等项目建设,安排边防检查站开办经费,推动“枫桥式派出所”创建,增强政法基础保障能力,促进社会安定有序。

7.安排基本建设和城建资金46.95亿元(不含偿债准备金6亿元),增长64.5%。主要用于保障环卫保洁、园林维护、污水处理、供热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建设等支出需要,提升城市环境。安排滨州港航道疏浚资金1亿元。发挥债券资金作用,支持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滨港铁路二期、棚改等重点项目建设。

8.安排一般公共服务资金4.68亿元(不含预备费8000万元),增长4.4%。主要保障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经费需要。支持党政信息化和大数据建设,继续安排城市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补助,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为民服务能力。

9.安排其他项目资金13.22亿元。其中:安排偿债准备金6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7000万元,主要用于偿还债券本息,加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强化干事创业正向激励等。安排耕地开垦费支出5.72亿元。安排预备费8000万元。

以上预算安排的具体情况,按现行预算管理规定,分别编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详见《滨州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根据预算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在本草案经本次大会审议批准前,截至4月底,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5亿元,主要是参照上年同期预算支出数额拨付的本年度市级部门基本支出和用于疫情防控、基本民生、应急等项目支出。经省政府同意,省财政厅提前下达我市2020年部分新增政府专项债务限额149.17亿元。省财政厅1月份启动债券发行工作,截至4月底省代我市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76.01亿元,其中:市级13.2亿元,县(市、区)62.81亿元,债券资金主要用于铁路、产业园区、社会事业、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

(五)2020年市属开发区预算安排意见

1.一般公共预算。市属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35.44亿元,加市级补助收入、调入资金、上年结转收入等7.48亿元,收入共计42.9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8.96亿元,加上解支出等12.8亿元,支出共计41.76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16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市属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44亿元,加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收入、市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等25.41亿元,收入共计28.85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8.19亿元,结转下年支出6583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市属开发区(高新区、北海开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58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580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市属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86亿元,下降18.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69亿元,增长9.2%。当年收支结余1663万元,年末滚存结余2.32亿元。

三、确保完成预算的工作措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是省市委确定的“重点工作攻坚年”,也是“富强滨州”建设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山东走在前列,滨州担当什么”、“富强滨州建设,百姓得到什么”两大命题,立足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确保完成预算任务。

(一)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建立起市县联动、部门协同、条块结合的财政防疫保障工作机制,最大力度强化防控资金保障,截至4月底投入疫情防控资金2.1亿元。全力保障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医疗物资、一线医护人员补贴等重点支出。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设立3000万元中小企业应对疫情金融稳定基金,为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按时还贷续贷提供过桥资金,先后为7家企业提供8960万元基金支持,实现了基金滚动利用。出台系列财政惠企暖企政策,全力保障惠企政策兑现,发挥消费券撬动作用,扩大内需激发消费潜力,促进了经济加快回升向好。

(二)围绕财政政策落实落地,推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借助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从“质”和“量”两方面发力,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落实疫情期间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发挥政策叠加累积效应,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利用好省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推进国有资源资本资产整合运营,运用市场化手段保障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市属国有企业统筹整合、拓宽投融资渠道,壮大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三)围绕财政管理深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持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各项配套办法,研究制定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实施方案,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协调发展。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拓展预决算公开的广度、深度、精度。进一步扩大市级部门整体绩效评价试点范围和绩效管理覆盖面,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在争取149.2亿元政府债券额度基础上,紧盯中央和省的政策走向、项目趋向、资金投向,持续做好专项债券争取工作。推进“专项债券+市场化配套融资”组合模式,首批向社会推介40个专项债券项目,融资需求131.7亿元,12个项目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意向书。扎实推进专项债券配套融资工作,支持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民生工程建设。

(四)围绕财政资源有效供给,全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强化各类政府预算统筹衔接,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着眼于强化财政资金内部挖潜,持续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推进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效益发挥,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化零为整、握指成拳,形成资金合力。在全省率先推进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统筹部分投向产业的资金实行“拨改投”,变无偿拨款为股权投资,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紧密跟踪上级政策变化,结合滨州财力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五)围绕财政资金效益发挥,提高财政监督管理水平。建立财政收入保障体系,全力培植财源、挖潜增收。1-4月份,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5亿元,下降6.4%,可比口径增长4%,增速列全省第8位,比上年同期前移7位。加大税收共治,深化财源建设,统筹措施、专题研究、精准施策,不断提升组织收入工作质量和水平。坚决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以收定支、厉行节约,执守简朴、开源节流,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全面落实各项普惠性民生政策,筑牢基层“三保”防线。管好用好债券资金,全力防范化解风险。加快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强化涉农资金平台监控,推动建立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的监管机制。注重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监督检查,管住管严扶贫、低保等民生资金,严肃查处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财政资金行为。实行“一对一”对口服务办法,完善业务流程再造机制,优化财政服务效能,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2020年预算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聚焦聚力市委“7+3”重点改革攻坚任务,务实为民、积极进取,自觉接受人大的指导监督,为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富强滨州”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copyright
责任编辑:王志学
滨州政务

主要发布滨州本地政务相关的新闻资讯。包括领导活动、人事任免、政策法规、公告公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