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时期黄三角地区哪些疾病高发

2017-05-25 23:15:12 郑书翰 0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较大困难,甚至在许多地方发生了饥荒,人民的健康受到了威胁,各个地区医学科研与临床机构都组织了专家积极应对这一时期的特殊疾病。今天,我就通过一本家藏的旧书,介绍这个时期黄三角地区的高发疾病情况,以及医务工作者们为保障一方人民健康所作的贡献。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的祖父参与组建了当时惠民专区的医学科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在他任职期间组织了数次地方医学科研情况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并结合不同时期的高发疾病印刷了许多“疾病防治资料”,以供临床一线医师与乡村医生临床参考。

今天,我要介绍的这本书就是诸多“内部参考资料”中的一本。1961年9月,惠民专区医科所召开了中西医经验交流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根据生活困难时期的地方高发疾病制定实用的治疗方法,当时的会议资料即整理编印为《当前疾病防治参考资料》,印发到基层医生手中,以方便基层医生了解当时的高发疾病并能找到最为方便实用的治疗方法,以求最快速度治疗人民群众的疾病。


(《当前疾病防治参考资料》封面)


这本纸张较粗劣的书,排印着每个疾病的发生原因、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方法以及每个治疗方法的有效病历介绍,文字通俗易懂,理论深入浅出,甚至配有手绘的图表说明,如此详实的内容饱含了黄三角地区医务工作者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与他们共克时艰的坚定信心。


当前疾病防治参考资料》前言


我以为,这本书开门见山,没有客套,直截了当地介绍了当时发病率最高的几种疾病的基本情况,这几种疾病分别是:食物性营养不良;闭经;子宫脱垂;蛔虫病;小儿营养不良;小儿佝偻病;感冒;咳嗽;麻疹;白喉;泄泻;痢疾;兰(阑)尾炎;疟疾;肝硬化;冻疮;野菜中毒。


(《当前疾病防治参考资料》目录


疾病原因的分类介绍不仅是学理的解释,更可以作为真实历史的反映。

1、食物匮乏所导致的营养不良性疾病是当时最常见的疾病。书中所介绍的“食物性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小儿佝偻病”等属于这一类。当我们用电脑输入查询“食物性营养不良”这个专业名词时,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体会这个名词背后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内人们所经历的真实生活。概括来说,营养不良就是长期摄取食物热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出现进行性体力下降、形体消瘦甚至浮肿等机体代谢紊乱的症状,当发生在小孩身上时则出现发育矮小、精神萎靡、生长停止等症状。当小孩维生素D缺乏、紫外线照射不足时则会发生佝偻病。

营养不良性疾病是这本书中尤为重点介绍的疾病,不言而喻,食物的匮乏是导致当时人们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当时患有食物性营养不良疾病的人有多少呢?我不知道,但是书上记载了一个验方的实际病历情况。这本书中整理了长山公社医院的杜瑞卿医生治疗营养不良的中药验方“康复丸”。杜医生讲这个药方在当年3月至5月内就为群众配制了35180付,这个药方服用3—5付即可痊愈或大有缓解。可见,两个月时间内长山公社医院就有1万名左右的群众因食物性营养不良而就诊。

除此之外,因为食物的匮乏,人们一定会出现饥不择食的情况。所以食物的匮乏也是野菜中毒、泄泻、痢疾、蛔虫病等疾病的间接诱因,这些疾病的高发可以客观地描绘那个时期人们真实的生活状况。

2、体力劳作与不良生产生活习惯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既使在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里,中国人民所迸发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与激情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少有的,这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当时人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劳动,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但是由于食物不充足,劳动又消耗体力,以致于子宫脱垂、闭经、冻疮等疾病成为高发疾病。

“子宫脱垂”为例,中医理论认为五脏中的脾有升清的作用,脾气上升有维持脏腑位置稳定的作用,当时饮食不良时,中焦脾胃之气得不到充养,脾气升举的作用有可能出现异常,有时临床可表现为脏腑脱垂,如子宫脱垂。所以说,有一些妇女子宫脱垂原因就在于劳动量大,且饮食营养缺乏,所以中医常用补益脾胃中气的方法治疗子宫脱垂。另外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当时人们生育较多,女性的多次生产及产后调摄失宜也有可能成为子宫脱垂的原因。所以在这本书中,在预防子宫脱垂方面的第一条建议为:“产后劳动保护。认真执行政府规定产后42天休息制度并按平日算工分;公社对家中无人照管的产妇,应协助解决产后护理及家务劳动等活;产后三月内应调轻不调重,调近不调远和避免蹲位的体力劳动;对产妇广泛宣传产后休息的重要性,不做繁重的家务劳动。”短短几句话,既是当时实用的疾病预防准则,也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场景,也把解放后进步的卫生政策作了实用性解释。


(《肘后备急方》)


3、解放后的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就这样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里,就折射出当时的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工作中的伟大成就。比如说,白喉是常发于小孩的传染性疾病,很难治疗,甚至历史上首个诺贝尔生理学奖即颁发给了研究白喉血清治疗的学者贝林(这位学者也间接在《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屠呦呦也是在《肘后备急方》的启发下研究青蒿素,中医药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这本小册中记载整理黄三角许多医家治疗白喉的实用方剂与方法,这些方法疗效卓著。比如惠民医科所治疗白喉的用方在一月内治疗白喉七十余例,全部治愈。中医儿科常被称为“哑科”,这是说小儿得病后不能准确说清楚自身的不适症状,其中以“麻痘惊疳”最为危险,麻就是指“麻疹”。这本书中整理了12则治疗麻疹的实用中医方剂,既是对中医儿科理论的总结,也都是适宜方法的整理。这些方法中的药物大多在生活中教为常见,比如芦草黄芽、丝瓜络、柽柳等,这些东西实用又有疗效,可见当时编辑这本书时的医务工作者该有多深厚的临床实际经验!

值得提一句的是,这本书里总结了数以百计的中医实用方剂,这些方剂多是黄三角医务工作者实际临床中总结出来的,十分宝贵,直至今日,这些方剂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有时原方照用即有捷效。

薄薄的一本小书,记录了中医实际经验,记录了一段历史,也记录了一种精神。

 

 

 

(作者:郑书翰)


责任编辑:王光磊


copyright
责任编辑:
滨州历史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