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这几个中药铺曾是我党地下交通站

2017-05-08 22:43:58 郑书翰 0

前几天,“滨州历史”网站刊登了王新民、王新林两位先生撰述的《蒋德仁:参与创建阳信县境东部首个党支部首个地下交通站》一文。文中讲述了蒋德仁同志组织创建阳信县东部首个党支部与抗日地下交通站的故事,文章中有一个细节很引起了我的兴趣。

文中说:“为了便于开展党的地下工作,蒋德仁在自家的南屋开设‘益仁堂’药铺,作为秘密联络点,以此掩护过往抗日人员,搜集社情,宣传抗日,教育群众,扩大党的影响。良好的群众基础,为中共阳信县委的创建创造了有利条件和环境。”

原来,阳信县东部第一个抗日地下交通站是在药铺的掩护下组建的,这也是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医药历史上的重要一笔。由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当时当地的药铺堂号做一个简单的整理与介绍,当我查找资料时发现,当时当地许多药铺与中医堂号都是我党的抗日地下交通站。


民国时期的药铺一瞥,来源网络


为什么拿药铺来作为我党抗日地下交通站的组建地点呢?我想,药铺诊病、卖药是为了解除人身上的病痛,我党组建地下交通站开展党的活动是为了解除这个国家的病痛,这两者是相通的。

接下来,我把抗日战争时期阳信县境内利用药铺与中医堂号做掩护的地下交通站做一简单梳理。


1、益仁堂

 

这就是上文提到的“益仁堂”,是我党当时在阳信县的重要秘密联络据点。益仁堂是中共阳信县委于1938年创办的一所中药堂号,该堂号的所在地就是抗日英雄蒋德仁同志自家住房的南屋,由当时中共阳信县委宣传委员王鸿升(又名王布云、张公民、王圣泽)出任药号经理与坐堂医生,蒋德仁同志负责交通站的联络工作。

 

2、鸿升堂

 

1939年初,为方便我党开展抗日工作,益仁堂搬迁至阳信县阎家集阎登三的家中,并改名为鸿升堂。阎登三是当时阳信县委委委员,药铺搬到他家后,他特意腾出了五间房屋,并亲任掌柜兼采购,王鸿升仍为坐堂医生,党员侯振义任司药并负责交通站的联络工作。


(我党的地下交通站,影视剧照)


这个堂号不仅为病家解除病痛,也成为我党在阳信县开展工作的机关驻地。当时阳信县委书记孙清野同志就经常来此处布置党的任务,阳信县抗日战争时期战地委员会就在这个地方成立。1941年前后,掌柜阎登三调任中共庆云县委书记,坐堂医生王鸿升调任地委交通科,司药员侯振义调任阳信县六区区委工作。由于主要工作同志的调离,这个药号逐渐停办。

 

3、保和堂

 

保和堂创建于民国初年,在阳信县水落坡村与五支刘村各开设一家药铺,掌柜名叫刘翰峰。该药号资金雄厚,货真价实,经营全品类的中药材,并自制丸散膏丹,加工中药饮片。

创办初期,该药号雇有坐堂医生,后由刘翰峰任坐堂医生。1937年至1938年间,中共党员侯振义曾在此处学习,1943年后侯振义同志又返回该药号工作,仍以司药员的身份为掩护,秘密进行地下抗日工作。掌柜刘翰峰是开明人士,不仅为侯振义开展地下抗日工作提供方便,而且为地下抗日武装人员送饭送水。1945年阳信解放后,刘翰峰多次被选为医药界代表,参加该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该药号后归村社管理。

 

4、天德堂

 

天德堂中药铺开设在阳信县商店区(今商店镇)冯家店村,大约建于1937年,是中共阳信县商店区委的秘密交通站。该药号有房屋三间,药品较全。冯振声是药号的经理,他的叔父冯宝章是中共党员,在药铺内做帮工,并以帮工的身份为掩护负责我党的地下联络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德堂折价卖给县供销社,此后该药铺逐渐壮大为阳信县商店区济民药社。

 

5、清德堂

 

清德堂建于1938年,由阳信县劳店区(今劳店乡)委负责人王介清(又名王西平)王堂生(又名王景由)与赵德林合办,设在劳店区小王村,有少量药品兼卖香油,是中共阳县劳店区委的地下交通站。1940年王介清同志调平原县委工作后,由王堂生同志经营,坚持开展党的工作。1945年王堂生遭伪六旅逮捕后,药铺停营。

 

6、博爱堂

    

博爱堂设在阳信县任家马道村,建于1942年,负责人孙玉山(化名孙华峰、孙耀坤、张瑞青)系中共党员,以开办药铺做掩护,与张中卿、侯振义(化名张化卿)负责水落坡一带和滨县、沾化边沿地区党的工作,坐堂医生任德水也是中共党员。1943年孙玉山调任温店区区委书记后,药铺由任德水经营。1945年阳信城解放后,药铺停办。

医虽小道,但济世救人。



(作者:郑书翰)

责任编辑:王光磊

copyright
责任编辑:
滨州历史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