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现象之我见
文/张鸿志
自三月份以来,淄博烧烤的香以燎原之势风靡大江南北,以排山倒海的气魄覆盖黄河两岸,这香气飘向域外引来了国际友人,乘坐飞机者有之,乘坐高铁者有之,自驾者有之,包租客车者有之,一时间各路食客涌向淄博,趋之若鹜,如过江之鲫,入境人数强力攀升,一日竟达五万之众。这似乎应验了两千多年前齐桓公的预言:“此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淄博确实是以烧烤迎客的方式名声大噪,红极开来,淄博人民也沿用了古老的最高规格“庭燎”礼仪接待各地食客。一时间淄博人弥漫在烟熏火燎中,冲锋在炉火与食客之间。淄博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全方位对接服务,呈现出“好客山东,泱泱齐风”的良好风貌。
淄博烧烤大潮的来临,着实是件大好事。它大大提高了广大经营者的收入,尤其受三年疫情的桎梏,此波大潮更是恰逢其时,既有好雨知时节之甘露,又有雪中送炭之温暖,体现出“民生工程”的张力和活力,对增加当地财税收入也将大有裨益,对提高淄博的知名度颇具助推作用。分析其原因有四:一是商家、各路媒体及政府各部门联袂推动,并逐步形成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与营销模式。二是淄博系古齐国之地,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有着良好的声誉基础。三是淄博位于“好客山东”的几何中心,交通条件极为便利。四是三年疫情几乎封闭了人们的出行,人们通过狂啖豪饮的方式宣泄抑郁的心境,而这种心境终于在淄博得以释放。在这种大背景下,有人出于善意自觉不自觉地就把“淄博烧烤”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扩大化了,大谈烧烤带动淄博经济腾飞、打造国际烧烤旅游基地、烧烤股票上市……留给人的印象是烧烤要拯救淄博经济似的。
这个时候作为当局者也包括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理应清醒地看待烧烤现象,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分析这一现象,才能正确合理地把控局势发展,做到因势利导,助推发展。据考证,自从人类钻木取火就有了烧烤,即烧烤诞生在远古的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成千上万年过去了,发展到今天,其烧烤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的东西并无改变,只是器具档次提高了,辅佐的调料增加了,丰满了烧烤的内涵,比如现在淄博号称烧烤灵魂的三件套就是如此,因而,烧烤食品的口感更好了而已。别说科技含量就是技术含量也谈不上,就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生产过程。就其肉串品质来说,也难以与新疆、内蒙草原等地区相提并论,就像淄博的海鲜大餐比不过青岛的一个道理,这就是地理优势。如雷贯耳的天津“狗不理包子”拥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并奉为“天津三绝”之首,就技术层面来讲比烧烤上了一个甚至多个层次,即便是在它当初红遍全国时,也带动不起天津的经济。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是科技强国教育的,如果说淄博的一个研究所研制出精度与美国相媲美的芯片;再比如在淄博南部山区发现了300年挖掘不尽的金矿,那真是振奋人心的大好事,也就是说高科技和富资源确实能带动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飞速发展。当然,也不是不现实地让每一座城市都去研发芯片,更不可能每个城市都拥有富矿,仅仅是说明一个道理:没有根基、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再生产,在“机缘巧合”的作用下,其风头正劲的烧烤只会像是春天里的一阵风罢了。这几十年来,我们经历了无数次形形色色的“一阵风”,近年来,网络上又掀起“打卡”热,出现了应接不暇的“城头变幻大王旗”,时经不日,就偃旗息鼓,恢复往日的宁静。另外,新疆、内蒙以及沿海地区也会借鉴吸纳淄博成功的操作模式,充分利用自身的天然优势与淄博展开竞争,在门槛低下的烧烤行当里占有一席之地,分流人群,分割市场,从而,摊薄利润,市场趋向相对平衡。
虽然,淄博烧烤这把火,不会经久不息地烧下去,但在烟熏火燎中看到了淄博人民以“来天下之才”的韧劲与决心致力于经济发展,可敬可佩。相比而言,这比那些醉心于“撕春联”、取缔小商小贩穷干净的城市要务实得多,说得直白一点,穷干净能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吗?正如《红楼梦》中最后那句话所说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