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以满腔热血灌溉挚爱故土⑤十年浩劫一炬成灰,坚守信念艰难前行

2023-04-19 19:15:49 作者 张国伟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第四章   以满腔热血灌溉挚爱故土


5、十年浩劫一炬成灰,坚守信念艰难前行

时间来到了整个中国都不会忘记的 1966 年,正当一切工作顺利展开,姥爷和乡亲们正在勾勒“五四”未来发展更大、更美蓝图的时候,文化大革命悄然而至,这场席卷整个中国十年的浩劫又会给“五四”大队和姥爷带来什么呢?

1966 年 5 月 16 日,中共中央发出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简称《五·一六通知》,是“文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文革”的开始 ),5 月 27 日以后,“文化大革命”在整个惠民地区陆续展开。6 月 1 日,《人民日报》发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后,又掀起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 运动。7 月 8 日,中共惠民地委建立“文化大革命小组”,地委书记王成旺任组长,副书记辛晓村、陈世宾任副组长,并成立“文化革命小组办公室”。8 月 8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简称“十六条 ),全区中、小学和地县机关、厂矿、企业先后成立“红卫兵”组织,中、小学相继停课“闹革命”,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实行“革命大串连”。9 月,国庆节前夕,全区掀起“大学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大搞“红海洋”,毛泽东语录牌、标语牌、宣传牌遍及城乡。

这是“文革”初期全国的形势,而在“五四”正常的生产生活还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姥爷依旧坚持带领大家克服困难促生产、加快进度搞建设,只是还要不断学习和执行着中央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各种文件、政策等。没有人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也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更不会有人会意识到一场“疾风暴雨”即将来临。

文革初期,公社民兵“抓革命,促生产”的场景

我问姥爷:“那场浩劫到底都发生了什么恐怖的事情?”姥爷紧锁着眉头说:“开始的时候,我也带领大家一起喊口号、写标语、学文件,也弄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后来就是批斗和革委会夺权,没几年全国的形势就开始乱了,大家都也就没有什么心思去生产、建设了,也没人敢带着大家搞建设了。”我追问道:“那咱‘五四’怎么样了?你们造就的典型又怎么样了? ”姥爷叹了一口气说:“到最后都给毁了,什么都没留下,什么‘红卫兵’啊‘文攻武卫’啊的都给毁了,我们也从榜样变成了罪人,……”

姥爷告诉我,“文革”刚开始的时候,看大家依然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而“文革”带来的那“响亮”的口号和“催人奋进”的干劲还为大家注入了劳动的动力,自己也是为之一振。每天在田间地头、在大小车间里来回穿梭,忙的不亦乐乎,以为好时代就要到来了。

到了 1967 年的时候,“太平庄”的四街、五街合并为“五四”大队,姥爷当选为“五四”大队书记,刘同庆任副书记,还在 1970 年增选了刘洪雁为副书记。也就是在这期间,全国的形势已经开始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许多老革命、老同志、中央领导人纷纷被错误地打倒,受到批斗。也正是在此之后,“五四”所面临的形势也开始急转直下,“五四”当时所取得的成绩开始被造反派们点名批评为“走资派”,而姥爷也被扣上“死不悔改的走资派”的大帽子。所有的那些村办工厂全都停产了,后来又遭到了多次打砸和抢夺,最后只剩下了不堪入目的厂房,姥爷和乡亲们一手打造的那个富足、美好的“五四”荡然无存。后来,通过查阅资料才知道“文革”最初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摧毁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所以“五四”的典型经验就变成了“走资派”。

“文革”就像肆无忌惮的火舌将“五四”人辛苦创下的家业顷刻化为灰烬,他们曾经引以为豪的荣耀现在反而成了一条条的罪状,人们的心凉透了。

聊到这里,我就问姥爷:“那你被扣了帽子,挨过批斗吗?” 姥爷开始避而不答,直接不接我的话茬,这时坐在一旁的姥姥憋不住了,说:“咋没挨过批斗啊!那年斗你斗的还轻啊! ”我马上挪到姥姥身边,撒娇一样地哀求着姥姥,一向慈祥又对我疼爱有加的姥姥告诉了我实情。“那年你姥爷让人家扣上‘死不悔改的走资派’的帽子,先是去工厂劳动改造,后来开始接受批斗,是整个公社、整个地区的大批斗啊,人多且还要被‘喷气式批斗’,在整个公社、地区游街。最严重的是那年过年的时候,天那么冷,一批斗就是一天啊,你姥爷回来倒头就睡,给他做了碗热汤面叫他起床吃,咋也叫不起来,差点以为人过去了,第二天早上是初一,连饺子也不敢吃,胡乱吃了点啥就等着造反派来,可是等了一天也没来,以为大过年的就不来了,可那帮人大年初二来了,接着拉你姥爷出去批斗啊! ”说着,姥姥开始激动起来,我给姥姥递过一碗茶水,让她平静下来,不再去触动她那敏感的神经了。我明白姥姥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姥爷少,她作为一个女人是脆弱的,因为她怕姥爷发生什么不测,怕家受到冲击,怕她的孩子们受到伤害;但她又是坚毅的,因为她坚信姥爷所坚信的,她还有姥爷和一大家子人在。

我转过头,小心翼翼地问姥爷“你怕吗 ?”姥爷斩钉截铁的说:“怕啥啊!我干的事对得起党和老百姓,我是党员,大家都苦着,我能不管嘛!再说了啥是‘走资派’啊,那是资本家,是剥削人的,我们搞产业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我们没私分过公家一分钱,没多拿一分钱报酬,问心无愧,扣这帽子我不认。”听完,我望向姥爷的眼睛,深邃的眼神透出一股坚毅,瞬间震撼到了我,埋头深思共产党员能舍生忘死追求真理和自由,能浴血奋战争取独立和解放,能身先士卒带头发展和致富的力量源泉是心中始终坚守着我是谁、为了谁的理想信念。

挨完批斗,大队书记自然就不让干了,被“革委会”的人给替代了,可姥爷还是尽其所能地带领大家干一点点事。姥爷说:“有一年春天队里挖沟,挖出来的土就堆在马路对面,有一天来了个人说是公社指派来拉土的,但没有听说公社要拉土用,那个人也没有拿出介绍信,我就没有让他把土拉走,结果就让造反派说成 是不听组织指令。真可笑啊!”我反问姥爷:“你干嘛这么固执,一些破土你稀罕着干啥!”姥爷说:“这是原则问题,那个人什么凭据也没有,就不能给他, 再说那时候公社里的造反派瞎指挥,啥事不调查研究就把任务往下强压摊派,如果这些土要回田我们去哪里找啊!共产党员要讲事实、讲原则、讲纪律。”

姥爷说:“我能上能下,不让干咱就回家。”姥爷虽然离开了书记的岗位,但是没有忘记乡亲们的疾苦,因为遗传了曾姥爷的心灵手巧,再加上自身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积累的管理经验,姥爷去了建筑队,带领乡亲们多少挣点钱来贴补些家用。有了多年来乡亲们的信任,建筑队很快就壮大起来了,姥爷带领着十几个村民早出晚归到处揽活,什么盖房子、筑墙、修桥都能干,一直干到年底,组织上又重新安排姥爷出任了大队书记。

回到书记任上后,姥爷看着“文革”还在扩大,全国的形势依旧不见好转,这样也没办法去恢复产业,只好先坚持搞好地里的生产。但姥爷还是心有不甘,不甘心就这样荒废下去,在家里看着天天去闹“革命”的妈妈和舅舅们,姥爷想起了教育,建学校的想法萌生, 在经过再三思量和集体商讨后,“北镇五四小学”开始筹建。经过不懈努力,在 1975 年投资五万多元,占地十亩,建筑面积达 600 多平方米的“北镇五四小学”建成。学校共有教室十口,办公室三间,门卫传达室一口,教师 14 名,体育设施配套,集学前与小学教育为一体的标准化小学,在北镇辖区内率先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 是当时老北镇最好的小学。这也为“五四” 恢复发展和再次腾飞创造了文化、知识和人才的基础,保留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的火种。

就这样,从 36 岁到 46 岁,正值人生壮年的姥爷只能在一天天的学习、宣传、开会、批斗、喊口号中度过,荒废了十年的大好时光,而“五四”也错过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庆幸的是姥爷一直在大队书记的位置上,虽然不能带领乡亲们发展致富,但姥爷让村庄避开了更大的冲击,保住了根,留下了发展的火种,这希望埋藏在大家的心里,待有一天阳光驱散乌云,这星星希望之火必成发展的燎原之势。

责任编辑:刘雪纯
滨州历史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