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步履匆匆
还没领略完仲春的万紫千红
一蓑烟雨便轻轻叩门
浸润着蓬勃的大地
(摄影 张丹丹 设计 张婵)
千家万户
轻烟袅袅升起
泪雨相织朦胧
四季轮回如同生命不熄
成长
难免学会告别
(摄影 李前军)
一寸相思一寸灰
今日9时12分
我们将迎来一个
思考人生来去的节气
清明
落花成雨
酿成一杯相思酒
(摄影 张丹丹 李前军)
清明有三候
一候桐始华
和风撩动纯白的桐花
一切美好又如约而至
(摄影 王敏南)
二候田鼠化为鹌
田鼠带走阴冷
雏鸟啼鸣暖春
世间万物向阳而生
(摄影 杨伟)
三候虹始见
顶天立地的七色光彩
神秘且澄澈
(摄影 袭龙生)
清明插柳
斟雨思故人
清明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扫墓祭祖、春游踏青是两大习俗。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到处过生日祭祀的人,人人脸上的表情都是沧桑而悲凉。是啊,每一次的清明,勾起的都是生与死的思考。下雨了,雨水飘在脸上,不算冰凉,还是春日。心中有些郁结,想找个地方喝一杯。抬眼望去,何处是酒家?还好,有一个牧童,“哎,童儿,哪里有酒家”。牧童抬手指指杏花村。可以想象,在杏花村,在酒中,诗人的心情得到了治愈。
在清冷的春雨中,在悲凉的清明中,我们总要再一次停下来思考,思考人生或生死。
(摄影 张丹丹)
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过清明了?或许对每个只身在外的游子而言,清明,永远是记忆中抹不掉的乡愁。此年清明,诗人憔悴卧病。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却在这个节日氤氲的氛围中变得格外清晰。他低声吟诵着诗句,眼前浮现的是远在天涯的亲人,是家乡的点点滴滴。
席慕蓉说:“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年少时,我们渴望背上行囊,离家远去,见一见外面壮阔的天地。历经千帆,才渐渐懂得,无论走多远,心绪都牵挂着那片承载记忆的土地。倦鸟思巢,落叶归根。
家乡,是生命中扎根的土壤,不仅是身来处,更是心来处,还是所有成长的来处。
清明时节,微风和煦,吹过你的耳边,仿佛在提醒你,是时候,该回家乡看看了。
(摄影 王利民)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时节,正是仲春时节,花儿盛开,芳草青青,踏青游玩最合适不过了。有人追逐着落花,穿行在垂柳之间,坐在石头上休息,看着流动的溪水。有人举杯痛饮,看着落花,不肯错过每一秒绚丽的春天。清明节,好天气,就是要游玩,就是要开心,大好春光,如果你不珍惜,以后肯定会后悔。
人的一生中,会遇见很多美好,绝美的风景,一见如故的朋友,一杯令人心醉的好酒。
珍惜一朵花开,珍惜人生中美好的时刻,就是对美好最好的回馈。
(摄影 张丹丹)
清明二首·其一
唐·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杜甫身上有一个标签:飘泊。他像一个沧桑的老者,仕途不顺,遇上安史之乱,四处飘泊,有的时候,甚至衣食无着。人生的苦,他似乎都尝遍了,但他依然不改达观的本性。这一年,他飘泊到了长沙,正逢清明节,有感之下,写下这组诗。杜甫实在太不幸了,衰老、疾病、贫困都缠绕着他,可即便如此,杜甫对人生,依然旷达。富足奢侈的生活还是山林平淡生活都是天意,有浊酒、粗茶淡饭颐养天年也已足够了。
命运是个结,如果解不开,就系成一朵花。
(摄影 杨浩文)
阮郎归·西湖春暮
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摄影 河流)
不得不承认,清明过后,春天也就过去大半了。马子严非常有感触,所以他说:清明寒食过去不久,春天也就慢慢走到尾声了。为了挽留住春天,人们纷纷找出美丽的衣服,来到苏堤,尽情地游玩,可是,春天却并不懂其中深意。大雨冲洗着花朵,柳絮落地成泥,游人回家了,春天也就渐渐地远了。没有人能真正留住春天,正如没有人能留住时间。
可是,我们却可以留下最美好的记忆,把最美的记忆留在春天,当春过去后,再翻转来,细细回味,如此一来,岂不是就留住了春天。无法留住时光,那就在时光里书写最美的篇章,细细观赏。
(摄影 程剑飞)
清明节的传统风俗
扫墓祭祖
中国历,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清明有落花凋零
也有缤纷怒放
时光的脚步不曾停歇
怀揣着思念再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