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走好“精明之路”

2023-03-23 08:50:17 本报评论员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滨州的选择是锚定“品质之求”、走好“精明之路”、落实“担当之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精明之路”正是滨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发展导向和有效路径措施。

举一纲而万目张。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精明增长是一种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发展模式。经过近年来的破冰实践,滨州上下深刻认识到,新征程上,一味拼投入缺乏支撑,一味吃资源不可持续,一味摊大饼没有空间,一味唯存量潜力有限,必须摒弃过去粗放式、外延式的发展老路,向转型要效益、向科创要效益、向空间要效益、向集约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招引要效益,坚定走集约化、内涵式、可持续的精明增长新路。“集约化”“内涵式”“可持续”,是走好“精明之路”的三个清晰标注的方位坐标。

“精明之路”是集约化发展之路。集约化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就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改善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它要求在人力资源利用上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物质资源利用上不断降低物耗水平,在财力资源利用上不断提高投资收益率和资金使用效果,在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上集结、协调和优化要素。集约化发展所追求的,是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原则,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产业组织结构高度集中,产业内大、中、小企业共生,使产业可持续发展。集约化发展,是产业做大做强的优化路径,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精明之路”是内涵式发展之路。内涵式是相对外延式而言,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等,反映的是概念的量的规定性,主要表现出“量”的扩张。我们选择的内涵式发展,更加强调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强调事物“质”的发展。滨州今后的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高质量为追求,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精明之路”是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是最佳发展模式,既满足现在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我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是致力于实现环境平衡、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让自然资源得以保存、环境得到保护、经济得到增长且更具韧性、社会生活愈发良好。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春节过后到现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我市马不停蹄、快步前行,先后召开了“大干2023”重点工作动员大会、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实施大会、制造强市推进大会、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议,启动领导干部思维训练全员计划,集中开工总投资1539亿元项目227个、总投资238亿元文化体验廊道重点项目63个,市政府分别与中国移动山东分公司、建行山东分行、山东社科院、省供销社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项项部署、一个个项目、一件件协议,都生动演绎着“精明之路”的内涵和特色。

坚定走好“精明之路”,要向转型要效益,向科创要效益,向空间要效益,向集约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招引要效益——

向转型要效益,就是要做长产业链条、做优产业结构、做强产业生态,实现“规模经营”向“价值增长”转变。做长产业链条,要瞄准19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不出园就是生态圈”;做优产业结构,要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战新产业,以产品高端化、产业数字化、产能绿色化,加快实现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做强产业生态,要补齐服务短板,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让“参天大树、灌木小草”在滨州实业沃土上,相融共生、茁壮成长。

向科创要效益,就是要立足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更加聚力研发、转化、应用,催生“科创之花”结出更多“发展之果”。研发,就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保持研发投入强度全省“排头兵”优势;转化,就是优化好“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建设好转化中试基地,让更多好成果在滨州转化为好产品、好项目、好产业;应用,就是把技术应用当重心,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嫁接大学大院大所创新资源,让更多科技成果在滨州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

向空间要效益,就是要坚持以产立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构建生产空间集聚、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秀美的空间布局。在生产空间集聚方面,要实施“十百千万”培育工程,以企兴园、以园聚链、以链集群,用有限承载空间创造无限产业价值;在生活空间宜居方面,要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更新,着力提升绿环境、居环境、车环境、路环境,让城市“高颜值”成就生活“高品质”;在生态空间秀美方面,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更美底色绘就群众向往的“生态画卷”。

向集约要效益,就是要坚持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实现资源整合最强化、配置最优化、产出最大化。整合最强化,就是更强力度盘活无效低效资源,让休眠资源“醒”过来,让沉睡资产“活”起来,让低效资本“高”起来;配置最优化,就是坚持“亩均论英雄”,推动资源要素向新兴产业倾斜、向优质项目集聚,以资源最优化配置,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产出最大化,就是凭资源聚项目、依资源兴产业、用资源拓空间,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项目,以资源的“大转化”,夯实实业强市的“硬支撑”,托起富强发展的“大跃升”。

向管理要效益,就是要政府管理、企业管理、文化管理协同发力,以管理大转变带动效能大提升。在政府管理方面,要打造“有为政府”,优化环境、配置要素、升级服务,切实深化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真正让企业家舒服、让老百姓满意;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打造“有效市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聚焦实业、深耕主业、领跑行业,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在文化管理方面,要打造“有魂文化”,加强机关、企业、社会等文化建设,开展好文化管理案例评比,选树优秀成果、打造文化品牌,引导大家用心干事、把事干好,让干部群众在文化熏陶中思上思进、争先向前。

向招引要效益,就是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大抓招引、抓大招引,做到主体发力、机制给力、情感有力。主体发力,要求党员干部、商会协会、招商机构、企业主体一起上,形成既铺天盖地、又顶天立地的招引热潮;机制给力,要求平台招引、节会招引、驻点招引、基金招引一起用,把项目引进来、服务好,以落地建设论英雄;情感有力,要求发挥好滨州籍在外人士、各界精英、各地商会作用,无论内资外资、国企民企、大中小微、人才人力一起引,让更多在外人士信心回归、情感回归、事业回归。

浩荡东风今又起,砥砺奋进正当时。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的攻坚之年,全市上下要坚定沿着“精明之路”大踏步前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进,全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

copyright
责任编辑:丁春晓
滨州时评

热点时事评论、滨州日报观点、滨州网时评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