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汇聚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澎湃力量 ——2021年滨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2022-01-17 06:54:23 记者 李伟伟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风云激荡中挺立潮头,勇毅笃行中写就华章。

过去一年,我市坚定不移地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创新实施“83”改革工程,打破“思维定势”,破除“自甘落后”,凝聚“追梦力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向更高境界迈进,汇聚起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的澎湃力量。

“能”于改革、“行”于突破、“成”于创新,94项机制性制度性成果叫响全国、走在全省前列

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口,大战大考的紧要关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年。

启新程,走在前。滨州如何践行“山东走在前列,滨州担当什么;富强滨州建设,百姓得到什么 ”历史使命,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干在先、落在实?面对经济结构不优、发展质量不高、干部“自我矮化”等现实,如何才能路径破冰、格局重塑呢?

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创新实施“83”改革工程,全市改革攻坚任务按照“83”模式分解,“8”即市委确定的规划引领、国家战略、“双型”城市等8方面重点工作;“3”即每个方面均分解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三者有机整体、协同发力、一体推进。

“83”工程以大思路运筹大棋局,以大格局应对大变局,聚焦大事要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全盘活”,推动我市体制机制、发展环境、基础支撑、经济结构发生了“关键性变化”,突破“岩石”一寸,上涨信心一尺,以时度效的联动变化实现整体突破。

这是一份实干铸就的成绩清单。

这一年,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主要经济和民生指标增速“走在全省前列、好于年初预期、好于全省平均”。2021年1-11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分别列全省第3位、第1位、第1位;规上工业利润总量和增幅分列全省第1、第2位。

这一年,“双型”城市建设加速推进,“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格局加速构建,赋能增势效应加速显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36%,列全省第1位,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提高幅度列全省第2位。

“能”于改革、“行”于突破、“成”于创新的改革氛围加速形成。我市部署实施的203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94项机制性制度性成果叫响全国、走在全省前列。

“赢在战略”,在新发展格局中开辟未来、走在前列

一年来,“赢在战略”始终贯穿在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全过程、各领域。我市深刻审视国家战略叠加、黄河战略赋能、“双碳”战略倒逼的时代机遇,在新发展格局中开辟未来、走在前列。

滨州通河达海、贯通南北,但没有形成“内捷外畅、立体高效”的交通格局,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实施“四港联动”改革(四港:滨州港、黄骅港、套尔河港、小清河港),加快推进设施联通、信息联网、企业联盟、多式联运,变装卸港为贸易港、枢纽港、中转港、期货交割港,变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流量”为发展“增量”,建设“亿吨港群”。

1月1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批复新建天津至潍坊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项目正式立项,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1月13日,秦滨高速漳卫新河特大桥圆满完成交工验收。我市“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港口机场立体联通格局加快构建,形成以交通为支撑、物流为先导、贸易消费为带动的“大集聚、大流通、大交易”枢纽经济业态。2021年预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65亿元,投资总量、建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落实“四水四定”改革要求,实施节水综合改革,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深度节水控水等思路措施,加快建设现代水网,以水资源的集约安全利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黄河战略”等重大战略机遇,把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聚于滨州,滨州战略地位优势跃升,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国家级交通主枢纽城市地位加速凸显,赢得了过去想获得而没有获得的重大机遇。滨州将不断增创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体系、体制创新等比较优势,积蓄起强大潜在势能。 

有解思维精准部署突破性改革,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坚冰被打破

问题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之敏感、复杂、艰巨程度前所未有……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一年来,我市聚焦阻碍发展的系统性、结构性、根本性问题,深入推进突破性改革。

开展智慧城市运营改革,建设全国首家地市级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全科大网格、应急指挥调度、智慧环保、“两客一危”监管、数字城管5个系统入驻并实现“实战实用”。

提速推进国企改革,建立“融投管退”资本运作模式,有效整合市级经营性资产,推动资源优化整合,截至2021年11月底,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68%;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2%、95%、140%。

持续推进开发区改革,2021年1-11月份,省级以上开发区亩均税收、投资强度同比分别增长31.38%、30.79%。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规划建设了黄河科技产业园、黄河高端装备产业园等7个专业化园区,已有总投资超300亿元的180余个项目落户。

一年来,我市以有解思维精准部署突破性改革,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坚冰正在被打破,全面深化改革激流勇进。

“重塑性变革”激发滨州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开放格局,我市聚焦“双型”城市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课题,部署实施引领性改革,“重塑性变革”激发滨州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2021年,我市在2020年出台“双型”城市建设意见的基础上,围绕推动教育、人才、科创、产业融合贯通、全面升级,市委全委会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建设意见,建设理念更清晰、重点更突出、路径更明确、政策更精准。

在重塑产业生态上,全市铝业加快向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转型,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汽车轻量化研发试验制造基地快速崛起,中高端铝制品占比达到63.6%。5家企业入选全省高端化工产业“链主”企业名单,数量列全省第1位。

在重塑创新生态上,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国际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搭建起全要素、普惠式的科创服务体系,成为滨州赶超跨越的“最强跳板”、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魏桥国科研究院引领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握指成拳”,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投资链“三链”耦合,缔造了“技术创新+产业转化+金融支持”的全产业链创新模式。超高精细光刻胶、铝基复材、弹性应变传感器、激光选通成像等“中科系”国字号科研成果批量转化、落地试产。

一年来,“双型”城市建设持续深化,科创驱动能级跃升,科技创新聚势赋能,“战新”产业、优势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版图中的重要增长极,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百姓的许多“小目标”变成现实,奏响了民生幸福的新乐章

改革,就是要让普通人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人民”始终是最核心的关键词。

聚焦人民期盼,我市深入实施“三保”为民改革,社保、医保、低保水平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推动“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解决了一系列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百姓的许多“小目标”变成现实,奏响了民生幸福的新乐章。

我市连续第10年由市级统一调整社会救助标准,各项救助保障标准大幅提高,惠及全市7.8万名低保对象、1.4万名特困人员和1200余名孤困儿童。我市倾力打造的“e家大救助”平台,4.8万次受理救助。

我市推进“一窗受理”改革,将涉及31个市直部门的977项涉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综合受理,将以前的37个窗口核减为6个综合窗口,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无差别“一窗受理”。 

聚焦市场主体共性诉求,我市持续深化改革,2021年1-11月,新登记企业2.72万户,同比增长3.1%,为稳增长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数据从侧面印证了创业者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见到了成效,城市品牌更亮——“智者智城志在滨州”城市品牌内涵持续丰富,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深入实施“全科大网格”提质增效工程,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效路径。2021年,全市办结网格事项48.2万余件,在乡镇及以下办结的事项达99.84%。

……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过去的一年里,各项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给滨州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变化,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改革未有穷期,发展永无止境。我市将继续以改革“关键一招”引领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各项工作“走在前、干在先、落在实”,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越走越宽广,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改革的行动,让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copyright
责任编辑:王晓飞
滨州政务

主要发布滨州本地政务相关的新闻资讯。包括领导活动、人事任免、政策法规、公告公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