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教育学院:推进“行动计划” 凝心聚力再启程

2021-02-01 08:46:38 通讯员 杜君芳 陈小敏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2020年“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起步之年。一年来,滨州职业学院教育学院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线,于变局中开新局,制定了《教育学院加快推进内涵建设 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行动计划(2020—2023)》(以下称《行动计划》)。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行动计划》七大工程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师资团队建设卓有成效

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滨州职业学院教育学院柔性引进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副教授赵兰会,成立了玩教具技能大师工作室,不断强化高层次人才在专业建设、教学教法、课程规划、课题研发、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指导,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深入实施“导师制”,持续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学院教育学院为近3年新进教师配备了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工作作风优的业务导师,充分发挥导师的“传帮带”作用,把优良的工作作风、精湛的业务技能、良好的授课方法和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形成了“以老带新,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丰富教研活动形式,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院通过开展“三说”比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听课评课”、“教案”展评、课题申报等系列教研活动,搭建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引导老师们在反思中改进教学,在学习中开展研究,进而提升教学能力。

畅通培训学习渠道,全面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学院选派多名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省级示范培训、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高端培训。6人参加1+X证书师资和考评员培训,10余名教师参加山东省创业讲师培训,并全部取得相应合格证书。通过参加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和水平。

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结硕果。2020年,教育学院特色教育管理团队被评为“务实滨职·年度团队”;张琳、傅方一2名教师荣获“滨州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刘树国老师被评为滨州市“优秀教师”;朱星云、陈小敏等2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李民老师被评为“务实滨职”年度人物;张琳、王娜、李民、傅方一等4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教师”、刘丹老师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李玉玲老师被评为“优秀辅导员”;王娜老师在学院首届“说专业群、说专业、说课程”比赛中,荣获说专业项目一等奖,张盼老师荣获说课程三等奖;全院立项或结题院级以上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实施课堂质量提升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夯实常规管理督导,课堂教学愈加规范。学院成立教学督导组,统一制定督导方案,编排值班表,督导任课教师课前集中签到,常态化开展随机听课、课堂教学观摩,通过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保证教学秩序有序开展、有效运作;定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教学能力展示等活动;实现了教学督导工作的常规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双线教学精彩纷呈。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2020年,在腾讯课堂、钉钉直播、云班课等平台开展线上教学1000余节,发布线上教学资源600余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进一步满足了疫情防控要求,对后疫情时代开展线上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课政融通落实落地。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及课程特点,学院组建了5支“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对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进行整体设计,开发建设了课程思政资源库、课程思政案例库、试题库。傅方一主持的团队被评选为校级“课程思政”建设团队。通过深入挖掘课程德育元素和教学案例,将思政元素纳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实施实习与实训建设工程,实习实训管理日趋规范

健全日常管理制度,规范实训室管理。学院成立实训室教学秩序检查组,定期对实习实训设备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家底;安排专人负责实训教学秩序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配备兼职管理员,做好设施日常检修。学院选派一名素质高、业务精的专业教师担任实训管理员,负责做好课前、课后实训设备的检查、维护、报修、保养等工作,做到使用、巡查有记录,进一步加强实训室的日常管理。

设立实训室开放日,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学院设立实训室开放日,所有专业实训室业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为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提供便利条件。本年度,1000余名同学,有序进入实训室自主训练,为备战各类比赛、期末考试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创新校企合作形式。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探索实行“校企合作全程培养”模式,即工学交替、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对二年级的学生实行在校学习与在幼儿园认识实习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对三年级的学生实行“顶岗实习+就业”的培养模式。确保毕业生在缩短校内学习时间的情况下,逐步强化在企业实习实训效果。

实施师德育成及职业素养提升工程,师生整体素养大力提升

结合专业办社团,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学院大力扶持专业社团建设,在师资配备、资金支持、活动场地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三字一话”(毛笔、粉笔、钢笔及普通话)比赛、儿童剧表演等活动,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

强化劳动育人理念,培养社会奉献意识。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值周、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引导青年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的劳动,增强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健全考评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结合专业特点,为引导同学们将所学专业技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多次组织学生到社区、学校、幼儿园等地参与“青春助学”志愿服务活动。2020年,参与人数达440余人次,服务学生1000余人。9名师生联合滨职“四进”攻坚组以“弘扬主旋律,巧手绘党恩”为主题,为沾化区马家庄子村手工墙绘,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受到村民广泛点赞好评。

实施课证赛融通提升工程,学生素质能力全面提高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技能大赛成绩斐然。2020年,学院组建了2支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敢打敢拼的大赛团队,备战2020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和第八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在全省24支代表队1040名随机抽取选手参加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我院选手王洁荣获二等奖,许欣欣、姚慧芳荣获三等奖。

精心组织各类培训,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学院针对大学生创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发展需求,举办创业(SYB)培训,300人顺利结业;开发了保育员的师资、课程资源,组织258人参加保育员(中级)培训;开展科技创新培训,组织学生参加滨州职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优秀组织奖1项,三等奖6项。2020年,我院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收入155万元,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目标。通过组织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和水平。

顺利组织自考本学习,倾情助力学历提升。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就业中有更强的竞争资本,学院与山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自学考试项目建立合作,并配备责任心强、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成立自考本科目助学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历提升平台。2020年,112名同学报考自考本科助学班,149名同学顺利通过毕业审核,取得山东师范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证。

实施服务社会行动工程,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加强对外交流,精准服务幼教机构。学院组建研学团队到滨州市实验幼儿园、国昌幼儿园、京学实验幼儿园、滨化集团幼儿园等10余家幼儿园参观交流,深入了解园所需求、合理谋划合作项目;牵头成立滨州市院园合作理事会和滨州市学前教育职教联盟,就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设施资源共享、专业特色共建、技能人才共育等与幼教机构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学前教育品质提升。

强化院园合作,共建教育实践基地。为加强院园合作,扩大服务范围,学院与潍坊山东翰林集团旗下书香院幼儿园、潍坊学院附属幼儿园、潍坊博苑幼儿园、威海宝威幼教集团、烟台智慧熊海信慧园、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幼儿园、枣庄市市中区幼儿园等10余所幼儿园共建学前教育实践基地,并推荐优秀学生实习就业。

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院积极组织暑期“三下乡”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300余名同学发挥专业优势,分赴家乡幼儿园、街道、社区等岗位开展社会实践,2支团队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疫情期间,我院200余名同学主动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多名同学的抗疫事迹被当地媒体宣传报道,张素卿同学被授予山东省“青春贡献奖”、“莱西市优秀志愿者”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实施文化育人工程 ,文化育人成效更加凸显

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学院创建了特色晨读制度,将《论语》等经典名篇作为诵读篇目,不断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学生社团、教师艺术团体为依托,举办文化沙龙活动10余场;举办4期鹤琴大讲堂,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化交流活动;根据中国传统节日或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30余次。

挖掘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助力民俗文化振兴。学院以滨州市传统民俗特色工艺布老虎、扎染等为主要教育实践载体,在挖掘上下功夫,在传承上做文章,在弘扬上出实招,组织开展“美在心间 创意手工”等活动,大力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服务区域特色民俗工艺传承和发展。付茂政老师结合沾化区富国街道文化特色,为“富国e家”微信公众号设计了LOGO和社区用吉祥物“小富”,为富国街道城市社区打造滨州市社区样板做出积极贡献。

继承革命传统文化,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学院积极探索形成兼具整体、开放、自主特色,项目化实施的红色教育工作模式,开展“入党积极分子走进渤海革命纪念园”、“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活动50余场。联合渤海革命纪念园编写《渤海魂—红色英雄人物选集》教育学习读本,挖掘了渤海地区红色文化,提高了师生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意识。

弘扬原创艺术文化,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学院高度重视原创作品的研发与创作,多次组织青年学生开展融入滨职元素,凸显滨职特色,符合青年实际的文艺原创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同学们纷纷拿起画笔手绘作品向战疫一线最美逆行者致敬,李民、迟洁等老师参与演唱脍炙人口的原创歌曲《凝聚》《在一起》《美丽如雪》等声援疫线,作品被滨州新闻综合频道等媒体宣传报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这极不平凡的2020年,我院始终聚焦高职师范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高密度融合,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内涵发展,扎实推进《行动计划》,努力为社会培养“行业急需、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责任编辑:张婵
滨州教育

主要发布教育相关信息,以滨州本地教育信息发布为主,并整合发布可供滨州教育参考的教...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