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经济开发区改革: 破茧重生、瘦身强体 勇担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

2020-10-23 13:29:40 记者 董锋磊 通讯员 李乐 侯明超 张弩 报道 0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1994年,在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年代,博兴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作为滨州市内走在发展前列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博兴经济开发区孕育出了京博控股、渤海实业、香驰控股这样中国民营五百强企业,也培育出万事达、富海等在行业内知名企业。在省、市推进开发区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的博兴经济开发区改革,也渐渐成为人们生活、城市发展绕不开的话题。

走过26年的博兴经济开发区,在创造出成绩的同时,一些开发区发展面临的“通病”也慢慢凸显:辖区人口日益增多,社会管理任务日趋繁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日渐增多,管理人员老龄化、人才流通不畅……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改革体制机制、突破发展瓶颈、转换发展动能,成为博兴经济开发区必须正视的现实课题。

当发展遇到难题,改革创新便是利器。今年以来,博兴县深入贯彻省市部署,结合实际,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更加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更加激励竞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促进开发区“瘦身强体”,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破茧重生,重塑管理模式

2019年6月,在滨州市推进开发区改革工作试点之初,博兴经济开发区并没有列入试点,但是,此时博兴县已经成立开发区改革专班,将开发区改革列入重点工作。改革伊始,博兴县委书记李守江表示,开发区经济占到全县70%的经济总量,改革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全县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超前谋划、超前部署、超前推动,以管理机制、用人机制、运营机制、奖惩机制等方面为改革重点,建新章、立新制,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

博兴县委书记李守江到开发区进行高质量发展观摩

开发区要想“破茧重生”,管理体制改革是重中之重,也是其他改革得以开展的基础。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博兴经济开发区推行“管委会+公司”体制,按照“大部门、扁平化”管理要求,对原有“四局两办四中心”10个机构进行归并整合为5个工作机构。围绕博兴优势产业,建立精细化工、新材料智厨、战略新兴3个产业公司和城建、投融资、科创3个平台公司,承担开发区开发运营等职能。

博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苏涛表示,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更加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更加系统集成的政策支持体系。

苏涛说:“开发区实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促进开发区回归本位,发挥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功能优势,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与此同时,党工委也坚持当好‘店小二’,优化营商环境,为入驻企业做好服务。”

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构建了“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专班”的推进模式,各工作专班实行实体化运转,围绕双招双引、低效能企业处置、京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等中心工作列出时间表、路线图,集中攻坚、挂图作战,切实发挥开发区经济发展“火车头”作用。

博兴经济开发区主动走出去与企业对接招商工作

新机构组建后,管委会主动“走出去”,先后到长沙、杭州、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与立邦、诺力昂等企业对接,敲门招商,同时“请进来”招商,对接中电产融、谷川联行、澳泉医疗等企业7次。截至目前,共完成境内到位资金9.54亿元,境外3138万美元。

砍掉藤蔓,聚焦主责主业

多年来,开发区辖区人口日益增多,社会管理任务日趋繁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发挥开发区经济“主引擎”作用,就必须“砍掉”阻碍发展的“藤蔓”。

为了聚焦主责主业,剥离社会管理职能,博兴经济开发区还与城东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8个县直部门签订了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交接书,理顺开发区与属地街道关系,并对涉及的征地拆迁、城市管理、脱贫攻坚等20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进行了剥离。另外,将7项开发运营职能剥离至开发区产业公司和平台公司,保留经济管理职能18项,公布权责清单事项23项。

“虽然,省市相继出台文件锚定了改革的方向和重心,但是,如何去改、怎样改,这必须还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逐个突破关键性问题。”博兴县党员服务中心主任刘艳军表示。刘艳军所在专班承担着整个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起草和调度,亲身经历了这一改革过程的艰辛和困难。

以开发区征地拆迁为例,未改革前开发区有此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可以直接会同街道进行土地拆迁,企业再将用地事项审理,向县级土地主管部门申请。改革后,这一职能进行剥离,回归县级主管部门。

为了有效服务好和解决好企业用地审批服务,刘艳军工作组分赴省内省外多个地方“学习取经”,在学习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制定了“帮办代办”+“逆向评价”相结合的开发区用地服务。

企业在向开发区表达用地请求之日起,开发区会安排专人对接企业负责人,从材料准备到征地拆迁,再到用地申请,全流程为企业服务。开发区还对县级主管部门进行服务“评分”,更加有效地化解用地审批等服务环节的阻力。

像这样的体制机制创新既符合了去行政化的要求,又结合实际,化解了现实发展中的面临的问题,用一种独具“博兴特色”的智慧赢得了企业的好评。

以人为本,落脚选人用人

人才是开发区改革成败的最为关键因素,如何选人、用人关系着开发区的发展和未来。长期以来,伴随开发区行政化的趋势,一些现象明显表露出来:部门岗位职能不清楚,“干多干少一个样”,职工的工作强度与劳动报酬不成比例,没有体现出岗位的责任和价值,无法有效地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等。

博兴经济开发区与滨州市技师学院开展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签约

为了彻底解决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的这一通病,博兴经济开发区在推行人事改革中,打破身份界限,推行全员聘任,改革创新干部人事、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做好选人、用人制度建设。

博兴经济开发区在推行人事改革方面,坚持公平公正、有利发展、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身份,采取公开竞聘的形式,对开发区现有人员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建立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

在开发区完成第一轮竞争上岗之后,紧接着,管委会、产业公司和平台公司面向整个博兴县企事业单位开启第二轮人才引进,接下来,还将面向整个社会公开招聘和引进优秀人才。同时,根据工作需要,突出高素质、专业性,针对产业规划、“双招双引”等特殊需要,可设立特聘岗位,引进特殊急需急用人才。   

通过全员聘任和竞争上岗,一系列招才引才举措之后,一批熟悉党务人资、市场经贸、规划建设的干部充实到开发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成为开发区人才队伍建设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截至到8月份,改革前,开发区管委会班子平均年龄51岁,开发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平均年龄48岁,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2岁;改革后,管委会班子平均年龄46岁,内设机构、产业平台公司正副职平均年龄37岁,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7岁。改革前,大学及以上学历68人,占总人数的47%;改革后,大学及以上学历46人,占总人数的70%。博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普表示,通过全员聘任制使干部职工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内生动力初步激活。

为了切实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博兴经济开发区改革创新干部人事、薪酬、激励约束机制,赋予开发区干部人事管理权、自主用人权和人才引进权,科学设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立双向激励约束机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奖励激励、评先树优等挂钩,用一系列激励举措用好人。

此外,博兴经济开发区还创新开发区干部人事、薪酬、激励约束机制,赋予开发区中层干部管理权、自主用人权和人才引进权,科学设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立双向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

放眼未来,勇担发展“主引擎”

一直以来,博兴经济开发区是一片充满实干精神,奋发向上的经济沃土,为博兴县域经济和整个滨州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走过26年发展历程的博兴经济开发区迎来改革和重塑,不失为一次重大机遇。

面对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大势和“富强滨州”建设全面起势的环境下,博兴经济开发区将借助改革优势,补足短板,担起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发动机”。

博兴经济开发区将借助改革优势,继续担起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作用

苏涛表示,“博兴经济开发区将借助改革之机,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使命,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积极破解制约开发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围绕主导产业规划、产学研服务、要素供给能力提升、对外开放和延链补链持续发力,激发开发区活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博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孙战勇表示,博兴开发区主业聚焦,产业集约,要素聚集,特色鲜明,开发区的改革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既定改革目标,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之下,做了许多大胆的创新和突破,为博兴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富强滨州”建设积累了县域开发区改革经验。

copyright
责任编辑:
“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