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景区打渔张
王子营
鸟瞰打渔张
打渔张森林公园位于博兴县乔庄镇境内,北依黄河,西临205国道,东和东营市为邻,总面积12.8万亩。景区内有植物40余科100余种,鸟类有17科40余种,乔木林3万多亩,经济林4.5万亩,绿地20余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5000个,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森林公园以田园风光为主题,野趣浓郁,以“幽、静、秀、野、怡”为特色,集大自然景观和水文景观于一体。2001年12月由山东省政府正式命名,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5年12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打渔张森林公园因举世闻名的打渔张引黄灌区而得名。打渔张引黄灌区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水利工程,总投资3600多万元,由苏联专家设计,1956年建成。灌区渠首引黄闸设计流量120立方米/秒,灌渠1680多条,排水沟3280多条,总长3850余公里,大小建筑物5万余座,灌溉范围西起张北公路,东至老防潮堤,南到小清河,北至新广利河,控制灌溉面积16.07万公顷,是山东主要灌区之一。“打渔张”的地名来源于博兴县龙居镇打渔张村,1985年后龙居镇划归东营市后,打渔张村也成了东营市的一个村庄。打渔张村是紧挨黄河的一个小村子,全村共计115户,人口360人。明朝洪武二年,张氏三兄弟由直隶省枣强县迁来定居,以打渔为生,故名打渔张。
打渔张森林公园依托引黄灌区浓厚的灌区文化、黄河文化、自然景观初步形成了“一个核心,四条风景带”独具特色的水利景观。“一个核心”就是以打渔张渠首工程为核心。其中,以1956年建成的老引黄闸为主,原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闸名成为打渔张灌区的标志之一。1981年建成新闸后,成为滨州市“新八景”,有“双闸飞潮”的美誉。2017年2月,在引黄闸除险加固工程中,老闸和新闸之间又修建了一座新的引黄闸。三闸矗立,见证了灌区的发展历史。而作为打渔张森林公园主景点的“双闸飞潮”变成了“三闸飞潮”。况且,还有老一干、引黄济青、三合干、十三条渠、稻改干等分水闸的衬托,组成了现代水工建筑群,布局紧凑,景色更壮观。
“四条风景带”包括灌区文化景观带、三合干生态旅游景观带、引黄济青思源景观带和黄河文化风情带。灌区文化景观带自打渔张渠首至二干下游,总长31公里。十三条渠进水闸、洛车李枢纽闸、张洛沟渡槽、打渔张河涵洞等历史水工建筑物构成了灌区的主要景观。落车李闸边的两棵老杨树、二干辛马斗渠旁边的兴河柳树不仅是灌区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个个美丽的景点。“月牙海”是由打渔张灌区预留的第十四条沉沙条渠改建成的月牙形水库,与相邻的十三条渠一起成为两条景观长廊。三合干生态旅游景观带位于三合干渠两侧,总长12公里。位于打渔张渠首的乔庄镇是全省淡水养殖先进镇,星罗棋布的虾池、鱼池点缀于渠道两边,乔庄镇在黄家村南建成的生态百果园等已经成为人们垂钓、采摘、休闲的好去处。引黄济青思源景观带自渠首至预备河入口,总长34公里,上游有济青泵站植物园,除了几十余种绿化苗木外,园中亭台楼榭等景点点缀其中,既可以赏花、垂钓、踏青,又是观鸟的好地方。这里四季都有不同的鸟类在水池中捕鱼、嬉戏,或在树林中栖息。渠首沉沙池又名“思源湖”,黄河水在此沉淀后,再输送到青岛等胶东地区。
昔日打渔张引黄灌区渠首原本是一处白花花的盐碱地。因为有了打渔张工程,这里变成了绿树成荫,稻香鱼肥的富庶美丽之乡。在半个多世纪里,打渔张灌区不但给灌区百姓创造了难以计数的财富、无以言喻的福祉,还孕育出了灿烂辉煌的灌区文化和美丽和谐的水利景观。这里天蓝、树多、水好、空气清新,来到森林公园,吸几口干净的空气都是最大享受。
打渔张森林公园主景区花朝园
这块净土主景点分布在黄河大坝两侧。沿乔庄中心街往
北不过两三里就到了黄河大坝上,就是从没来过的人也别担心走错路。乔庄自古一条路,乔博路南连着县城,北就到黄
河大坝。好在这些年修了几条东西相连的乡村公路,可乔博路还是主路,是乔庄的交通命脉。
沿大坝西行,不远就是打渔张森林公园的东大门,高大的门楼由灰色的大理石镶贴,横匾上“打渔张森林公园”几个烫金大字遒劲有力,龙飞凤舞,又有坝内绿色生态防护林衬托着,给人一种幽静、古远的感觉。黄河大坝景观带从东
往西包括绿色生态防护林、新植青年林、锦玉梨园、花朝园、黄河母亲、大禹治水雕像,黄河险工、凉亭楼阁、百岁垂柳、灌区引黄闸,沿黄河大堤外的千亩芦苇湿地、千亩荷花池等锦玉梨园的锦玉梨之所以叫锦玉梨是成熟后的梨外表金黄,似黄金包裹,而果肉乳白多汁,甘甜爽口,似乳白的玉石,所以就有了锦玉梨的名字。锦玉梨个头大,富含硒,常食具有防癌和抗癌的功效,深受游客青睐。这几年,梨园不断推出一项项活动,只要一百块钱认领一棵果树,这棵果树一年里结的果子都是你的,平日里由果农免费管理,到了秋后梨子成熟了,一家人或是相约亲朋好友来享受采摘果子的田园乐趣。
梨园的西边是花朝园。花朝园里,槐树是主题,这一大片的原生态槐树林密密麻麻,间距不过一两米,都是细身子高个子,都卯足了劲儿往上生长。去争一点阳光,这正好创造了一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就是炎热的夏季,槐树林里依旧凉风习习。新修的木质曲径、回廊、凉亭点缀林中,顺着木道走,能走到林子的每个角落,每个角落里特意布置了不同的花草,哪里都有花开和碧绿,走累了,在凉亭里坐下休息,那种惬意,闭上眼睛都是美景。
花朝园外就是黄河险工段,这里的大坝坡都有浆砌石护着,坝脚还堆了些乱石防冲刷。坝上方方正正的备用石也是一道特有的风景,这些石头是抢险用的,也许多少年用不着它,但必须备下它,常备不懈,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越险处越是风景最好处,这里汇集了很多好景点,“黄河古道看落日”、“险工段处观黄波”、“双闸飞潮听涛声”。“黄河落日”和“双闸飞潮”都在滨州市新八景内,黄河边看黄河水翻滚着东去,正应了诗仙的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何等的气魄。这些年里,黄河上游植被多了,黄河水变清了,黄河不再咆哮,而是变得温柔起来,远看着,涟漪簇拥,泛着银光,缓缓东去。
黄河落日
引黄闸旁的黄河母亲、大禹雕像,谁来也会走过去,心怀无比的崇敬,黄河母亲孕育了华夏文明,炎黄子孙谁不顶礼膜拜?还有大禹,为治水害,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奉献精神融进了华夏的血脉。
雕像就立在黄河的臂弯里,南侧就是引黄闸,旧闸新闸紧挨着,旧闸是打渔张引黄罐灌区的渠首闸,当时,建设这个伟大工程是举国之力,很不容易。旧闸跟现在新建的闸比起来,虽说显得破旧、低矮、粗糙不堪,可在当时是全国出了名的水利工程,是上了教科书的。旧闸上,舒同亲自题写的“山东打渔张灌区引黄闸”十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不减,一个大大的红色五星镶嵌在中间,留下浓浓的时代色彩。三闸相拥是历史的见证,“双闸飞潮”变成“三闸飞潮”,群冠八景之首,是灌区四十年改革开放的硕果,气势更雄伟,更壮观。
站在闸上南望,万亩虾池尽收眼底,那一方方波光粼粼的池塘里,南美白对虾生长得鲜活肥美,那些整齐有序的红屋顶、白墙面的小屋点缀着,增加了层次感,如一段彩虹,美不胜收,“南美白对虾养殖第一镇”的壮观场面在这凸显!
灌区文化广场中塑造的“九曲十八弯”黄河模型,黄河全景弯曲回转,谁都啧啧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广场中央两座高高耸立的灌区标志碑,集中展现了沿黄人民治理黄河的丰功伟绩和“打渔张灌区”的历史地位。这里是核心景区,也是打渔张风景区的驿站,向南还有好多原生态的风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用在这儿再确切不过了,没有特意的打造,原汁原味。来4A景区打渔张要的就是原生态,原生态才给人返璞归真的感觉。走进去,人和天地相融,忘却无尽烦恼,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清爽;走进去,如同进入世外桃源,虽说能识路,也不愿意走出来。
建国前,说这里是穷乡僻壤一点也不为过。那时,当地人吃尽了黄河风沙的苦头。春来风沙多,漫天的黄沙就像沙尘暴,“迎面不见人”不是虚夸。这些黄沙特贼,一阵风沙满身土,耳朵、嘴巴里能掏出一大把来,得使劲地抠,否则听不到说话声;使劲地吐,吐净了嘴一吧嗒还是满嘴牙碜。洗把脸,脸盆里的水就变成了黄河水,去谁家看看,旮旮旯旯里都是成堆的沙土,屋里桌子上一天不擦就一层厚厚的土,炕上笤帚一扫沙土飞扬,村外那些高坡都是风吹来的沙子长年累月积成的沙丘,很多时候,走出来的小路被沙子淹没了,一不小心就会顺着沙堆滑倒沙子里。黄河沙又细又松软,就像磨得面粉一样,别说有风,就是没风,脚踩上去也会飞扬。老人还开玩笑地说当地人就是吃沙土、睡沙土,沙土窝里长大的。还自嘲道:黄河的沙不光有坏处,也有些好处。那些年里,家家离不开它,养活孩子穿土口袋,这些细沙最好,烧完火,弄个砂锅子随便到哪里收些、烤热,给孩子换上,孩子高兴得咯咯笑。当地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黄河边上无人家,一眼望去白花花;地里种啥啥不长,年年外出去逃荒。
建国后,国家号召在黄河滩里植树造林,封沙开荒,淤改土地,黄河滩里才见了绿,几十年的治理,风沙少了,环境慢慢变好了。风沙不见,功臣是谁?首推打渔张引黄灌区,灌区引来黄河水,黄河水淤改了盐碱地,盐碱地变成了稻田。十里稻花香,虾鱼满池塘,绿荫连成片,今日鱼米乡。
4A景区打渔张,是建国七十周年辉煌成就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