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滨州90后的“山西寻根之旅”

2018-08-26 16:58:22 韩学玮 滨州日报/滨州网 0

山西寻根之旅

韩学玮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是我的一厢情愿,这个假期,正好有这个机会“去看看”。8月10日至17日,笔者从滨州出发,经河北到山西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进行了一次寻根之旅,后经河南返回滨州。

桥之美,在于名气

早在小学时,就从课本上学过赵州桥的课文,那时,课本上一幅赵州桥的图片嵌入我的脑海中,使我对赵州桥产生了深深的印象。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建于隋朝,由当时著名的工匠李春建造,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步入赵州桥公园,首先看到的是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不难看出,茅以升当时对赵州桥的研究相当透彻。之后走过林荫大道便到了赵州桥。当我看到赵州桥的第一眼时,和我想象中的不大一样,它有着宽广的桥面,桥的两边各有两个大小不一的单孔。在桥下,碧水涟涟,鱼儿成群,两岸护坡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洨河静静地流淌着,见证着石桥的历史变迁。桥的一侧是一个纪念碑“国际土木工程奇迹”,蕴含着国外对赵州桥的高度评价。

赵州桥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是我国古代高超技术的见证,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它不仅在中国,在国外也有着超高的名气,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去参观。

荣国之府,明清画作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红楼梦》,而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更是一部堪称经典的片子,此后多部翻拍的电视剧也无法达到其水平,而87版红楼梦的拍摄地正是在河北正定县的荣国府。

步入荣国府,首先看到的是宁荣街,宁荣街两旁是不同特色,风格各异的店铺,整条街采用了清代小式建筑风格,据说它是参照乾隆南巡图设计的,街上旗幌招展,牌匾齐全,再现了康乾盛世的景象。之后是作者曹雪芹的纪念馆,馆内有书籍,字画,还有模仿当年曹雪芹写作的情境图,描绘了曹氏家族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探索了《红楼梦》这部宏篇臣著的生活渊源。再往后就到了当年拍摄的主场地,贾母花厅是贾母赏花,赏月,听书,看戏及宴请宾客的地方,在这里拍摄的黛玉进贾府成为了经典的片段。当表演时金陵十二钗就在上面表演,贾母等人边饮边谈边看。凤姐园区,顾名思义,是王熙凤的住处,王熙凤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着力刻画、塑造的人物,也是最成功的一个典型。在主场地后面是东花园和西花园,花园中再现了小说中二龙戏珠的情景,给人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

其实,荣国府的兴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红楼梦》拍摄时需要临时的取景地,当时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敏锐地看到了商机,便于拍摄组签订了合同,由正定免费提供场地,拍摄组进行拍摄。然而,由于一些问题影响了荣国府的修建,习近平听说这个事后,四处奔走,多方协调,终于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荣国府”得以顺利修建,并日后成为了闻名的旅游景点。

黄河之水,贵在灵魂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句经典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我想,这里说的就是黄河壶口瀑布吧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与山西的交界地带,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从上游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

沿着峡谷两侧的公路前进,便能看到在峡谷中“蜿蜒前行”的黄河。到达景区门口,乘坐景区内专门的车辆便到达了壶口瀑布。八月份的壶口瀑布,正值夏季,水流湍急,水量大,刚靠近瀑布,就能闻到泥沙的“芳香”,在瀑布边上,几分钟之内,便会被溅起的泥沙沾满全身。黄河在由上游而来,在壶口峡谷中,宽广的河面突然收缩,滔滔黄河水在峡谷中飞流直下,激流澎湃,洪浪滚滚,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发出轰鸣的响声,声震河谷,产生巨大的声响,并在山谷中回荡,如同旱天惊雷,让人们感受到“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  之后瀑布逐渐消失,河面变宽,河水变缓,沿着峡谷向东流去。据说,这里原来是没有峡谷的,后来黄河水不断冲刷,侵蚀两岸的谷地,最终形成了这样的峡谷。

在瀑布旁边还设有观瀑洞,不过在水量大时,黄河水会漫延过观瀑洞,观瀑洞因此会关闭。在观瀑洞上边是“黄河魂”的标志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湍急的河水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在上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看到黄河磅礴的气势,灵感油然而发,创作了《黄河大合唱》,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这种精神,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社会。

平遥古城,艺术之品

说起平遥古城,很多人可能没有多少印象,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大约公元前800年左右),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并保存了其所有特征。

从南大门进入平遥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城楼和古城墙,平遥县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从外形看给人一种古典美和形式美,墙上筑有垛口,墙外有护城河,在打仗时以利防守。城楼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在古代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从城楼上往远处看,整座古城尽收眼底,古城的街道给人以错综复杂的感觉,其实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从上往下看难免有些冲击视觉。进入古城之后是著名的南大街,南大街是古城中南的中轴线,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在清朝时期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街道两旁是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店铺,里面有各种的特色小吃,据说,平遥有108种特色小吃,来旅游的人一定要尝尝当地的莜面栲栳栳,平遥牛肉,刀削面,碗秃,猫耳朵等小吃。到了晚上,古城的灯光亮起来了,我们可以选择住在古城中的客栈中,后出来欣赏古城的夜景。古城中的客栈大多是四合院,里面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装饰精美,凸显出独特的平遥特色。

山西牛肉面

山西美食栲栳栳

说完古城的整体布局,再说古城中的景点。古城中的景点主要是报纸博物馆,日升昌票号·中国票号博物馆,平遥县衙。报纸博物馆位于南大街,记录着中国近现代报业的发展,并收藏着众多登载国际上重大事件的报刊。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三进院落,正面,为票号中厅,也是是汇兑业务具体办理的重要场所,整个院落布局考究,精简有别,按照古代的等级秩序来建立。格式别致,由高墙,大院,深宅组合而成。同时出于对安全的重视,在院内所有被认为不安全的地方,都架设有铁丝天网。网上,系有响铃,只要有动静,临街铺面大门关闭,可算得上固若金汤万无一失。在日升昌票号建立后,有利地促进了全国金融流通,加速了资本周转,对当时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今的日昇昌已开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日升昌小小的院子也与摩天大楼无法相比,我们可以仍然从日昇昌感受一种锐意改革的精神,鼓闻一个时代进步的声音。再说平遥县衙,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整座建筑风格主从有序,结构合理。“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县衙对当时的官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据考证,清代在晋商昌达兴盛的百余年间没有出现过一任贪官,当地繁盛的商业文明孕育了特有的官场文化。随处可见的匾额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当时执政者对官吏的道德操守要求和为官者的自勉,蕴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贯穿着清官情结。

平遥古城是古代人民留下的一座瑰宝,其中蕴涵的文化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人们前去揭开。

洪洞大槐树,探源寻根之旅

在明代时,中国曾有一次人口的大迁徙,由大槐树迁出,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分布在世界各地,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走进大槐树祭祖园,可以看到一个槐根造型的大门,造型古老沧桑、支根入土,寓意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进入大门后,可以看到一个大大的隶书“根”字,从外表看,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蕴含着游子的思乡之情。往后走便是第一二三代大槐树,从第一代大槐树到第二代大槐树有400多年的历史,第二代到第三代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的移民把大槐树当做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他们纷纷在新地种下槐树,寄托对故乡的思念。移民浮雕图是讲述当年移民情况的雕塑,三组浮雕分别是:移民国策、移民惜别、移民迁徙。具体讲述了大槐树移民的起因、槐乡人们别离乡土、迁徙途中的情景。在祭祖园中还建有祭祖堂,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突出“祭祖”主题,这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象征着天下中华儿女无论什么姓氏,都是一个祖先,是一家人。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卫生间有一个有趣的名称“解手场”, 那是因为在大槐树下移民时,为防止百姓逃跑人们都是被反绑着手走路的,行走多日也就成了习惯,行走途中,被押解人员需要大小便,只能向押解士兵告急,士兵便说:“行,我给你解开手。”各路押解大队都是这样,时间长了,便用“解手”一词,沿用至今。

为了方便人们前来祭祖,这里每年要举办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那时,会有来自国内外的许多华人华侨去大槐树祭祖,寻根。

龙门石窟,智慧之作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现有三千多窟龛,十万余尊佛像,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当亲眼看到龙门石窟时,现场感又是十足的。

步入龙门石窟景区,就被这里的风景震撼了,这里山清水秀,伊河清澈见底,好似一番江南的好风景。往里面走去,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石洞,洞里面是形态各异的佛像。其中最大的一尊佛高达17米,可见古代人们的铸造技术有多么的高超。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同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这些形制独特、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这些石窟,也是我国古代人民辛勤劳动,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


copyright
责任编辑:王宗尧
滨州旅游

热门评论
翻滚吧少年
👍👍
07-26
13082720636
👍
07-26